一直以來,運氣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譬如,你準備去坐車,恰好一輛公交開走,你等下一輛等了很久。
這個說法不完全準確,但大體的意思又是合乎情理的。運氣分為兩種,第一種運氣,是與生俱來,是由客觀現實所決定,而第二種運氣,則與你的情緒、行為息息相關。 英國有心理學博士研究發現,運氣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垂青于一些具有特定氣質的人。 一、善良寬容的人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獲得極好的收成,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優良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它農友。 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質量。因此,我很樂意農友們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二、自強不息的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失去聆聽能力后發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豪言壯語。他用《命運》之曲譜寫了自己生命的輝煌,用不屈于命運的方式讓全世界人看見了他的身影。 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在進步,永遠不滿足。有智慧的人應當效法陰陽變化日新,不斷改掉過錯,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在歲月的流逝中修養自我,升華自我。 三、遷善改過的人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有過失不會掩飾,當君子有過失時如天上的日食月食,人人都能看得到,而改過后,就像日食月食后重現光明,人人都仰望他。 四、把握時機的人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歷史上,很多人物有能力,有才,但是生不逢時,沒有好的時機,所以也就埋沒了。你有了本事,機會未到,命運未到,也是沒有用的。 雖然時機和機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卻可以時刻警惕,做到時機來的時候,一下抓住。這就很厲害了。 五、謙卑低調的人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 你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不要認為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 六、懂得變化的人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有一天,老和尚對他的弟子們說:“你們每人都去南山打一捆柴回來。” 聽了師父的話,小和尚都離開寺廟往南山的方向走去。沒有走多遠,他們就遇到了一條河,發現水流湍急,已經漫過了河床。過河去南山砍柴是沒有可能的了,于是大家只好垂頭喪氣地按原路返回。 就在這時,其中的一個小和尚看著河邊的蘋果樹結果了,于是他順便摘了些果子。回到寺廟后,老和尚問大家為什么沒有砍到柴就回來了? 小和尚們據實以告,唯獨只有那個小和尚沒有說話,他從懷里掏出了一些蘋果給了師傅。老和尚問:“這些蘋果是怎么來的?” 小和尚回答:“因為不能過河砍柴,我看見河邊的蘋果樹結果了,就摘了幾個。” 小和尚回答說:“師父讓我們做的事情沒有做成,這是造化弄人。我摘這些蘋果回來,讓他們在這佛門凈地享受清凈,是天意。既然不能完成最初的愿望,返回去,順應自然,也不是不可。” 很多時候,努力的目的不在于非要達成目標,而在于提升和充實自己。 隨著萬物、時機的變化,用最合宜的處世之道,才是真正的智慧。 七、懂得進退存亡的人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飛的過高的龍,必然會招致禍患而悔恨不已。 事不能做絕,話不能說滿,便宜不能占盡。凡事都要把我分寸,為自己留條后路。 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世事難料,什么事都會發生變化,人情世故復雜微妙,如果把事情做絕了,就等于堵了自己的后路,一旦事情發生了變化,就沒有回旋的余地。 編輯丨詩詞天地(shicitiand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