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有兩個中風高峰期,即氣溫在0℃以下的隆冬和32℃以上的盛夏。現在正值“熱中風”高發的盛夏,要預防中風的發生,就必須了解中風之前的這些先兆癥狀! 張師傅是裝修工人,夏日裝修墻面,由于趕工期,汗流浹背,突然張師傅頭昏目眩,偏身麻木無力。人們以為張師傅中暑了,急忙將他送到醫院。醫生查血壓Bp180/120mmHg, 做腦部MR檢查,結果診斷為“腦梗死”。屬腦中風,這種夏天發生的中風俗稱“熱中風”。 熱中風是怎么回事? 說到“熱中風”,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疑惑,之前都說秋冬時節容易發生中風,怎么現在三伏盛暑也容易中風呢? 三伏天時,人體體溫調節主要靠汗液的蒸發來散熱,人體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出汗多而大量喪失水份,如果未得到及時的補充,可造成“脫水”,“脫水”可使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血循減緩,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腦血管會引起“缺血性中風”。 此外,高血壓的患者的血壓在夏季回避寒冷季節低,如果患者還是按照冬天那樣劑量服用降壓藥物,可能會把血壓降的太低,容易出現頭暈、腦供血不足等癥狀。再加上喝冷飲、吃涼食、吹空調等造成了冷熱不均,三伏天自然就成了“熱中風”的高發期。 專家提醒: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的腦血管病,其死亡率占老年人死亡原因首位。據統計資料顯示,一年四季有兩個中風高峰期,一是氣溫在攝氏0度以下的嚴冬,二是氣溫在30度以上的盛夏。夏天,天氣炎熱,氣溫越高患中風的危險性就越大。 熱中風不可怕,識別先兆能救命! 在意識方面,中風的先兆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 一、意識障礙 在意識方面,中風的先兆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 1.不分時間、地點而情不自禁地頻繁打哈欠 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況下打哈欠是正常的。但如果沒有以上原因存在的情況下,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于腦血管發生硬化,管壁彈性降低,管腔變得狹窄,大腦血流量減少,導致腦組織呈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出現頻繁的打哈欠。臨床報告顯示,患缺血性腦血栓病者,80% 的患者發病前 5~10 天會出現哈欠連連的現象。所以,哈欠不斷者,不可馬虎! 2.嗜睡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先兆癥狀 大約有 75.2% 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癥狀,而嗜睡往往在中風發生前的 6 個月或者 1 年就出現了,輕者飯后困頓、不睡不行,重者晝夜嗜睡,全天 24 小時睡個不停。 嗜睡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先兆癥狀,如果能盡早針對血脂、血黏度、血壓等方面進行調理,就有可能避免中風的發生。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出現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現象,一定要高度重視! 二、疼痛表現1不同尋常的劇烈頭痛 中風患者往往有劇烈頭痛的前兆,這種頭痛是一種難以忍受的局限性頭痛,有人還伴有惡心嘔吐。 2.微血管的炎癥反應引起的舌痛 舌頭如果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疼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癥反應所致,與血粘度增加有密切關系。很多患有卒中的老人存在血液供應不足,使舌局部靜脈淤血,導致舌痛。 三、感覺異常 1.一側面、舌、唇或/和肢體麻木 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手臂、指頭麻木,特別是無名指,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 2.一過性黑蒙和短暫性視力障礙 中風發生前,患者常有視覺上的異常,而且視覺異常往往是中風最早的預警信號。 一過性黑蒙:患者突然眼前發黑,視物不清,但是往往數秒鐘后可以恢復,這是因為大腦內血流量減少引起的。所以,黑蒙可看作腦卒中的最早預警信號。 短暫性視力障礙:患者出現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呈陣發性發作,一般在 1 小時內自行恢復,這是因為大腦血流量減少引起閉塞的結果,是早期腦卒中的預警信號。 3.語言障礙是最常出現的先兆癥狀 中風發生前,最常出現的先兆癥狀就是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不利,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者語不達意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腦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導致的。 4.眩暈可能是“小中風” 突然自覺頭暈目眩,周圍物件都在旋轉,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四、運動障礙1面神經麻痹 嘴歪眼斜,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2.扭頸麻手征 一扭頭就感覺到眩暈、頭痛,過幾分鐘之后又恢復正常。這種現象是因為轉頭可以引起頸部動脈的扭曲,加重動脈狹窄,造成腦部供血不足所致。 3.握力下降、持物不穩 手臂突然失去握力,致使手中物品落地,有時還伴有言語不清。 4.步態異常 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并伴有肢體麻木無力時,可能是腦血栓的前兆信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可能還伴有眩暈。若 1~2 天反復出現 5 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 5.猝倒 由于腦血管硬化,引起腦供血不足,導致運動神經功能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這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癥狀,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想看更多、更全、更靠譜的健康咨詢嗎?請關注“e患者說”查看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