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應天,時事征伐,并受封為燕王,后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后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朱棣曾居老家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后,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為了提防燕王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并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建文元年,朱棣裝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由于王府長史葛誠叛變,裝瘋被發覺。時燕王遣使入南京奏事,使者被齊泰等審訊,被迫供出燕王的異狀,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經過考慮,將此事告知朱棣。于是朱棣和姚廣孝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張昺、謝貴得到朱允炆密詔后,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二人進府后,朱棣派出府內勇士將其擒獲,并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誅殺。當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制北平城。燕王朱棣起兵,援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指惠帝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鏟除,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并上書于惠帝朱允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