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胸懷大志者比比皆是,但終成大業者卻鳳毛麟角。有些人是曇花一現,有些人是中道崩俎,有些人卻是功虧一簣。南山君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這些大成就者都會有多項共性的特質。 縱覽古今,自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后,歷史長河中胸懷大志者比比皆是,但終成大業者卻鳳毛麟角。 有些人是曇花一現,有些人是中道崩俎,有些人卻是功虧一簣。 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人空有理想卻志大才疏,并不具備成功的各種特質,所以即使能夠一時乘勢而起,風光無限,但很快也會在殘酷的競爭中被大浪淘沙。 南山君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這些大成就者都會有多項共性的特質,而那些失敗者卻正是因為缺乏某些特質而導致滿腔壯志付諸流水。 我姑且把它命名為大成就者特質的“九點理論”: 一 擁有遠大的理想并方向堅定,永不放棄 古往今來所有大成就者無不是先立下遠大的志向,然后矢志不渝地努力,最后才可能取得成功。 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曹操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袁世凱的“大澤龍方蜇,中原鹿正肥”,太祖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等。 一個人做的事情永遠不可能超出自己的想象。 如果你連想都不敢想,還奢望能有多大的成就? 成大事者必須要有懷疑精神,不迷信權威,擁有一股“舍我其誰”的偉大氣魄。 微軟成功的時候,很多人說沒人能超越微軟,于是雅虎出現了;很多人又說不可能有人超越雅虎,于是eBay出現了;很多人又說eBay真了不起,于是谷歌出現了;當很多人覺得谷歌像太陽一樣無法超越時,Facebook出現了;現在又有無數人對Facebook頂禮膜拜,Snapchat悄悄地露出了半個身影......思想決定未來,此為古今至理! 二 超乎常人的精力、強大的抗壓能力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一個人擁有遠大的理想很好,但是奮斗的歷程一定會有很多波折,過程很漫長、很痛苦,跌宕起伏甚至面臨絕境的情況可能會屢屢出現。 劉邦被迫“拋棄妻子”、“驚悚鴻門宴”,項羽被迫“破釜沉舟”,曹操被迫“割發脫袍”,袁世凱被迫“稱疾退隱”等等。 馬云曾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但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會倒在明天晚上?!?/p> 因此,對于大志向者來說,超乎常人的精力、強大抗壓能力和百折不撓毅力缺一不可,否則創業大局就會中途崩潰。 三 強大的個人魅力和畫餅的能力,讓跟隨者相信一定能成功并能分享到甜美的果實 任何一個成大事者都必須要有強大的個人魅力,在與各類追隨者結識的過程中能夠強烈地感染他們,讓他們樹立跟隨自己必勝的信心。 只有這樣,追隨者們才可能跟你一起努力去謀劃“宏圖偉業”。 同時,成大事者必須要有強大的畫餅能力,把未來描述的無限美好——“道路也許會曲折,但前途一定光明,而你們都將要成為我們偉大事業的重大功臣,未來將分享巨大的勝利果實。” 當然,言語會更加潤物細無聲,但是本質不變。 所以,如果你的老板深夜把你叫到足球場的草地上或是街角的咖啡廳,嚴肅地跟你說:“某某,你是我見過的最杰出的年輕人,沒有之一,我對你的未來是有規劃的。我觀察了你很久,今天可以鄭重地告訴你,未來我將要培養你成為公司的第三代接班人。毫不夸張地說,目前在同一層次的人里面,你是唯一具備這種潛質的,千萬不要讓我失望。” 這種時候你喜悅是必然的,因為老板基本不會無聊的耍你,說明他對你還是比較重視,但是他可能把這種重視程度放大了無數倍,畫了一個很大的餅,并且可能已經跟好幾個候選人聊過幾次了。 所以,呃,這時候你要冷靜。不要太早“鞠躬盡瘁”,一腔熱血報知音。這是大人物與生俱來的能力,否則他們走不到今天。 四 真誠、熱情地對待每一個有用的人(雖然這種態度可能具有時效性),任人為才,絕不迂腐。同時,善于分權,用人不疑,絕不事必躬親 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如喪考妣。 蕭何回來時劉邦執手凝噎:“老蕭啊老蕭,我們是生死與共的兄弟,我怎么可能少得了你?你不要走,有任何要求我都答應你。” 應蕭何的要求,劉邦三日齋戒沐浴,對韓信登壇拜將,鄭重承諾:從今天開始,軍內之由你一言而決。 但是后來蕭何、韓信的下場歷史都描述得很詳細,就不贅言。 曹操對待來投奔他的人才是“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脯”,官渡之戰時,許攸來投,曹操倒履相迎。 但是后來許攸因爭執死于許褚之手,僅僅厚葬了之,許褚并未受到重罰。究其本質就是因為許攸的核心價值已經過期了。 所有大人物無一例外,在創業過程中充分地利用每一個人才的價值,充分信任,充分授權。 但是這種情況往往會有一個保質期,范蠡和張良就是高度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才能夠在最合適的時候功成身退,名傳千古。 而文種和韓信由于沒有悟透這一點,因此成為了這方面的反面教材。 大人物善于分權,絕不事必躬親。 劉邦的千古名言對此做了很好的注腳:“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p> 五 大成就者身邊一定有一個智囊團,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只要意見正確即使觀點再尖銳也會馬上采用 楚漢相爭的關鍵階段,項羽處于明顯優勢,劉邦要求韓信回師援助共抗項羽。 韓信聽信手下謀士建議,派使者向劉邦轉達“齊國需要一個王來穩定人心”等說辭,讓劉邦先假封他為齊王便于治理齊國,這樣他才能有力量率領大軍回援。 劉邦登時大怒,拍案而起。 這時一旁的張良用力踩了一下劉邦的腳,劉邦馬上醒悟說:“我生氣的是韓信這小子為什么讓我加封一個‘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p> 于是韓信受封齊王后,回援大軍救助劉邦擊敗項羽,乃至最后定鼎天下。后人評說,張良的這一腳踩出了漢家的四百年江山。 六 善于宣傳,樹立典型,賞罰分明,逐步讓部分跟隨著獲得成功,從而不斷地吸引和激勵人才,讓大家認為自己也可成為那樣的人 在創業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老部下或者因為身體或者因為能力等各方面原因逐漸跟不上組織的腳步,這時候大成就者不僅不會棄若敝履,反而會重重獎賞以樹立典型,讓其他追隨者看到希望從而加倍努力。 此外,對于體系中符合價值觀的底層典型人物,領導者更是要大加宣傳,善于引導輿論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古往今來此類典型案例很多,就不一一列舉。 七 既有自己的核心團隊掌握核心競爭力,又要讓外圍人員也覺得自己很受重視。在雙方有矛盾時既能把握最重要的點,又讓人覺得一視同仁 李世民起家的班底是李氏家族和關隴軍功貴族,所以不論他對哪個體系的人大加籠絡,關隴軍團的兵權始終不容他人染指。 但是相對于關隴貴族來說李氏家族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而尉遲敬德與李道宗起紛爭之時,李世民不因李道宗是宗室而一意維護,反而偏袒尉遲敬德,讓其他非宗室將領認為他不分親疏,一視同仁,從而增加團隊的凝聚力。 古往今來,如何對待核心創業團隊和加盟人才的問題,是每一個領導者都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領導者如果能夠很好地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度”,則進退自如。否則人心發散,體系崩潰是必然的結果。 瓦崗軍的翟讓、李密就是很好的反面案例,就不贅述。 八 懂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善于做秀,平易近人,用一些高大上的理念隨時激勵別人往前沖。但關鍵時刻又能夠身先士卒頂上去,做出表率,加大宣傳,給底層人員巨大的鼓舞 曹操軍隊打仗時日費糧食浩大,糧食將盡,管糧倉官王垕稟報說:“現在兵多糧少,怎么辦?” 曹操說:“你可以用小斗裝糧食發下去,應應急。” 王垕說:“大帥,這樣做士兵肯定會有意見的?!?/p> 曹操說:“我后面自有辦法,你大膽去做。年輕人思路要開闊一點,要敢于承擔責任,我對你未來是有期許的?!?/p> 王垕意氣奮發,馬上依照命令小斗發放軍糧。 這個政策施行了一段時間,曹操派人暗中打聽,發現大家果然怨聲載道。 這時候糧食問題已經得到緩解,于是曹操秘密找來王垕:“我想借你一樣東西來穩定軍心,你不要吝嗇啊。” 王垕曰:“大帥想要什么,只要我能辦得到的絕對沒問題?!?/p> 曹操說:“現在只好借你的頭顱來示眾了?!?/p> 王垕大驚說:“我又沒有犯罪?!?/p> 曹操說:“我知道你沒有錯,但是不殺你士兵沒有出氣的口,軍心就會大亂。年輕人,你要有大局觀,你死后你的妻子和孩子我都會派人好好照顧,你不要憂慮?!?/p> 然后曹操叫出手下馬上砍下王垕的頭顱示眾,發個通告說:“王垕貪污腐敗,故意用小斗發糧。 這個事以前沒有人稟報,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真相。損害士兵的利益性質非常惡劣,我把他斬首示眾。 我曾經說過:士兵的利益高于一切。這一點永遠不會變。眾將領以后要引以為戒,防微杜漸,嚴格要求自己,嚴禁貪污腐敗,否則王垕就是榜樣?!?/p> 于是大家大罵了王垕一番,想想自己平時只會私下里亂發怨言但太膽小不敢舉報,還是大帥明察秋毫,與我們一條心啊,于是斗志滿滿。 九 關鍵時刻絕不心慈手軟,能夠狠得下心 朱元璋的話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一點: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大成就者關鍵時刻絕不手軟,不論是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也好,朱元璋的胡惟庸案、藍玉案也罷,也許手段或是平和或是激烈,但是大功告成之時必須要清理一部分桀驁不馴的功臣和阻礙大業的昔日朋友。 該出手時就出手,目的是根本,手段不過是表象。 如果是從商,手段就會柔和的多,不管是享受榮譽職位退居二線也好,給創業老伙伴高溢價收購原始股權也罷,披上一層溫和的面紗,一切都會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得多。 總之,所有大成功者都具備以上九項特質。 如果你胸懷大志,請對照以上九項,少于兩項的請自動想辦法補足;大于三項的要進行痛苦的思考和改變,否則大志向很可能是鏡花水月;如果絕大多數的點你都不具備,那么恭喜你,以后不需要面臨創業的巨大壓力了,認真謀劃一下怎么讓領導給你升職加薪才是更有價值的事。 一己之愚,貽笑大方。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南山煮酒原創,轉載請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