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是一切成功人士邁向預想中的美好明天的起點。認識自己才能讀懂自己,讀懂自己才能讀懂人性,讀懂人生才能認識真理。 沒有人能想象你的明天有多么偉大,真正的偉大只源于你自身,*偉大的藝術就是做你自己,你必須走在自我獨創、自我實踐的路上。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是成功*重要的前提。只有看清自我的人,才能戰勝內心的迷茫,才能正確設計自己的人生航向,駕馭自己的人生航向。 探尋自己——看清自己的真實面孔 “認識自我”這句鐫刻在古希臘戴爾菲城神廟里**的碑銘,猶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達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在要求和至高無上的思考命題。 我們在日夜渴望自己成功的同時,實際上對自己知之甚少。常以為自己做的,就是自己*好的想法,其實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誤解。尼采曾說:“聰明的人只要能認識自己,便什么也不會失去。”認識自己,是戰勝心中的迷茫、走向成功的第1步。 認識自己的人最睿智 有句古語,叫做“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人心難測。知人難,為人知更難。而要知己,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有“人貴在自知之明”之說。 然而,一個人要想認識自己,又談何容易?一輩子不認識自己而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還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于不認識自己,不充分理解今天這個社會中的情況,而受不得一點點挫折、打擊,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終日在哀聲嘆氣、無所事事中把時光輕易地放走。 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但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做人的一個最起碼要求。 對于有些人來說,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只有自己不知道。由于難得有一個真實的參照系來評估自己,所以,我們往往能夠很自信地干傻事。 請你先好好地認識自己吧!你也許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記不住如此多的外文單詞,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面卻有著自己的專長,能知人善任、排難解憂,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也許你的理化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卻是能手;也許你連一張椅子都畫不好,但你卻有一副動人的好嗓子。也許……所以做人,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長處,如果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認真地做下去,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認識你自己,就好像你多了一雙睿智的眼睛。 古人早就說過:“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在你認識了自己之后,你才能自信起來,堅定起來,成為有韌性有戰斗力的強者。 認識自己,是走向成功的第1步。認識你自己,充實你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哀嘆: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點。 要正確了解自己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近去世的日子里,知道自己的日子不長了,就想考驗一下他的得力助手。他把助手叫到面前說:“我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你得幫我找一個人把我的思想傳承下去。” 助手點了點頭。 蘇格拉底又說:“我要找的人一定是*優秀的傳承者,他需要具有非凡的智慧,還要有自信與勇氣。我一生都在選,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你能幫我找到一位嗎?” “可以。”助手很爽快地答應了,并很慎重地說,“放心吧,我一定會盡*大能力去尋找的,盡力實現您的愿望。”蘇格拉底沒有說什么,只是笑了笑。 此后,那位忠誠的助手不辭辛苦地通過各種辦法開始四處尋找。當他帶著他找到的每個人去見蘇格拉底時,卻被他一一否定了。當蘇格拉底病得快不行了,那位仍然一無所獲的助手來到他面前,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拉著助手的手說:“辛苦你了,不過,你找的那些人都不如你。” 助手心里非常感謝蘇格拉底的器重,但是他并不相信自己會有那么大的才華,于是說:“你放心,就算找遍全世界,我也一定會幫您找到你需要的人。” 蘇格拉底沒有說話,只是笑了笑。 在蘇格拉底彌留之際,助手還是沒有找到*優秀的人,他非常慚愧地來到蘇格拉底的床邊說:“對不起,我讓您失望了!” 蘇格拉底只是說了句:“你對不起的是你自己,而失望的是我。” 然后失意地閉上了眼睛,過了許久才說:“本來,*優秀的人是你自己,只是你一直沒有自信,才會把自己給忽略了。其實,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優秀的,而*大的差別就是你如何才能認識自己、如何才能發現自己能力……” 話還沒說完,蘇格拉底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他曾經非常關注的世界。 成功永遠在路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苦苦跋涉,追尋著自己美好的夢想,只有正確的了解并認清自己,才能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 發現自己是一種能力 發現自己這種能力的獲得,使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往高尚和純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人缺乏發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對自己的審視、懷疑、反省、懺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深究事物真相和本質的能力。一個人如果對自我認識不清,便會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虛耗和損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給別人、給社會帶來傷害。 發現自己,就是發現另一個自己,發現假面具后面一個真實的自己,發現自己的各個部分,發現自己的局部、偏見、愚昧、丑陋、冷漠、恐懼,發現自己的熱情、靈感、勇氣、創造力、想象力和獨特個性。 實際上,一個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在各個分裂的自我之間進行平等、理性的對話,正是一個人內省的過程,正是一個人的悟性從晦暗到敞亮的過程。正如真理愈辯愈明,在各個自我之間的訴說、解釋、勸慰乃至激烈的辯論中,人心深處的仁愛、智慧和正義感就可能浮現出來。 古希臘哲學家安提司泰尼是善于發現自己的。他看到鐵是被銹腐蝕掉的,他評論說,嫉妒心強的人被自己的熱情消耗掉了——他是在同自己的嫉妒談話,對自己潛伏著的嫉妒作出嚴正警告。他常去規勸一些行為不軌的人,有人便責難他和惡人混在一起,他反駁道:醫生總是同病人在一起,而自己并不感冒發燒——他是在同自己的德行和自信談話。他認為,那些想不朽的人,必須忠實而公正地生活——他是在同自己的信念談話…… 一生與孤獨為伴的哲學之父、后精神分析大師克爾愷郭爾,更是一位善于發現自己的人。他在世時,整個世界都不理解他,甚至敵視和厭棄他。他一方面向整個世界的虛偽和庸俗宣戰,另一方面回到自己的內心,不厭其煩地同自己談話。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寫了一萬多頁日記,也就是說,他幾乎天天在同自己談話。然而,正是這個“真正的自修者”,這個與人類社會格格不入的“例外者”充滿絕望和激情的自我傾訴,許多年后成為震撼人類的偉大啟示。 偉大的詩人都善于發現自己。因為只有善于發現自己,作品本身才更具真實性,更有穿透事物的尖銳性。 請看里爾克的*輝煌的作品是怎樣寫出來的:“不和任何人見面,除了對自己的內心說話之外,絕對不開口——這的確是我立下的誓言。” 所謂“對自己的內心說話”,就是寫詩,換一種說法,寫詩就是詩人同自己談話的一種方式。在同自己談話的過程中,詩人把自己在生命沖突中體驗到的種種圖像精確地呈現出來,從而讓我們看到了生存的陷阱、靈魂的鋸齒、信念的血痕以及萬物的疼痛。 詩人的聲音必然是可靠的、真實的,摒除了所有虛偽、怯懦、狂妄和矯揉造作。世界上*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內心獨白,比如里爾克的《杜伊諾哀歌》、卡夫卡的《城堡》和《變形記》、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西蒙娜·薇依的《書簡》…… 發現自己,既是一種能力和智慧,又是一種德行、一種高貴的人格境界。 本文來源于葉舟《戰勝自己: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