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簪花女子,總是嫻靜地站立著, 從唐朝一直站立到今天, 身邊依然是瑞鶴孑孑蝴蝶翩翩。 連歲月的風, 也生怕吹皺了她們薄如蟬翼的披帛襦裙。 這些唐代深閨里的婦人們, 健康豐腴,儀態萬方, 移步回眸之間仿佛有滿懷心事, 卻只是散懷于廊下庭前, 任時光如水漫漶。 周昉 簪花仕女圖卷 絹本設色 遼寧博物館藏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 作者周昉, 描繪的是春日陽光下 幾位貴婦賞花游園的場景。 畫面上,貴婦們一律是高髻簪花, 蛾眉杏眼,步步春色,款款閑情。 按時間來看, 周昉創作這幅畫的時代, 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 盛唐已經過去, 可是, 畫中婦人們卻嫻雅得 如同一個春夢, 也許, 畫家無意讓她們經歷世間的繁復, 只讓她們在畫面上慵懶著, 在時間里閑逸著, 盡管這種閑逸里也會讀出些 “春花秋月何時了” 的虛空無奈。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 在此之前, 繪畫大多表現的是歷史宗教人物, 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那種亦仙亦幻的美,如同隔著浩渺河漢, 離凡塵中的我們有些杳渺。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卻是將唐朝貴婦真實的生活場景推到了前臺。 也許,周昉無意留給千年之后的品評者 太多有關唐朝生活場景的記錄, 他甚至不愿添加亭臺樓閣做點綴, 只是要把心儀的女子推到薄薄的絹素上, 用細而簡勁的線條,淡而豐富的敷彩, 一遍遍地描,一筆筆地畫, 描畫出薄如蟬翼的衣裙下膚如凝脂的質感, 描畫出豐腴婀娜的身姿里柔和恬靜的美感, 讓千年之后的我們,驀然回首, 驚嘆于她們遙遠而逼人的美麗。 周昉塑造的 豐腴健碩、短頸袒胸的仕女形象 也成為那個時代的審美特征。 在敦煌看彩繪壁畫和洞窟造像, 唐朝的那種線條飄逸,繪制精美, 以及人物眉宇間總是隱含不露的笑意, 和周昉的簪花仕女是一脈相承的。 唐宋之后的造像或繪制, 雖然也算艷麗,結構也還完整, 卻總感覺多了些倉促, 少了些細膩,多了些塵囂,少了些神怡。 這樣看來, 畫面上的這些簪花仕女, 袒露的也是一個朝代的豐腴和大氣。 (文章書畫界藝術整理,轉載需標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