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痛風石? 反復發作、病程較久的痛風病人,尤其是血尿酸長期升高得不到及時控制和經常有痛風性關節炎發作者,可在關節周圍或耳郭等處的皮下,發現高出于皮面的黃白色結節,臨床稱之為痛風石。有人追蹤統計報道,在患痛風20年后,約70%病人出現痛風石。從第一次痛風急性發作到出現痛風石為3年到幾十年不等,平均為10年左右。 2 痛風石最多的一例達500多個 痛風石好發的部位是外耳的耳輪、尺骨鷹嘴、指間和掌指關節、指端皮膚、手掌、腕關節、跖趾、踝關節、足背、足底、膝關節囊和肌腱等處。痛風石如果位于體表,是比較易于發現的。體表初次發生的痛風石表面呈黃白色,質地中等,一般沒有明顯的壓痛和波動感。痛風石小的只有數毫米,如沙粒,稱痛風沙粒。隨著病情的進展,痛風石可逐漸增大,可如雞蛋或有更大的痛風結節累積贅生。數目可從最初1~2個增加到十幾個以上,并累及多個部位,國內報道痛風石最多的一例達500多個。 3 痛風石到底能不能自然消失? 對痛風患者來說,痛風石都不會陌生。但大多數人卻不知道,尿酸到痛風石分為幾個階段,一個叫尿酸鹽結晶,一個叫尿酸鹽團塊,一個叫痛風石。 一般來說尿酸鹽結晶,尿酸降到320以下,都可以溶解排泄掉,因為在這段時期,沉積的尿酸鹽能與血液中的成分自由交換。但尿酸鹽團塊和痛風石,基本沒有效果,內部發生了纖維化和鈣化,溶解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4 痛風石不是一個病是一串病 由于痛風石作為一種異物,沉淀在臟器,必然會引起炎癥反應,導致相應器官、組織的功能障礙。通常關節腔內的痛風石要比皮膚上的痛風石出現早,痛風石可大如雞蛋,小如芝麻,可以無明顯疼痛,也可潰爛脫落,色如石灰。沉積在關節腔或關節附近的痛風石可破壞關節,造成關節畸形,以至影響日常生活。巨大的痛風石不能穿鞋,行走困難。腎臟中的痛風石導致腎絞痛發作,出現血尿,少數病人因大量的痛風石阻塞了腎小管,或巨大的結石阻塞輸尿管而引起腎盂積水,繼發感染,腎功衰竭。心肌等重要器官上的痛風石可使心臟受損,出現傳導阻滯從而給病人帶來致命的危害。 因此得了痛風,一定要進行系統、專業的治療,不要不痛了,就忽視了治療,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 多食用堿性食物 能使痛風石溶解消失的堿性食物有黃瓜、西瓜、蘋果等。其它可多食用水果、堅果、牛奶等堿性食物。急性發作期每日可食用蔬菜1~1.5公斤,或者水果適量。可采用周期性植物性飲食,如黃瓜日、西瓜日、蘋果日等,每周2次間隔3天。還應增加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攝入,大量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能促進組織內淤積的尿酸鹽溶解。 |
|
來自: 昵稱4015587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