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國語大學(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簡稱川外,位于中國重慶,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市屬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創建的4所外語院校之一,中國八大傳統外語高等學府之一,擁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四川外國語大學始建于1950年4月,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俄文訓練團;1951年1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附設俄文大隊;1953年5月,成立西南俄文??茖W校;1959年5月,擴建為四川外語學院;2013年4月,更名為四川外國語大學。截至2013年底,四川外國語大學占地面積1077.8畝,校舍面積449054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0562.22萬元,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6519.63元;圖書館紙質圖書總量91.5萬冊;下設22個教學院系(部),本科專業36個;擁有在校生人數14833人(其中碩士生1356人、本科生13209人),專任教師81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四川外國語大學的發展歷經了6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1950年4月,在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俄文訓練團成立、歷經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俄文大隊(1951年1月)、西南人民革命大學俄文系(1952年11月)、西南俄文??茖W校(1953年3月)、四川外語學院(1959年5月),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4月)。 1950年3月,根據中央關于培養俄語干部的指示,西南軍區作出決定組建俄文訓練團。 1951年1月,西南軍大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俄文訓練團改為附設俄文大隊,直屬校部四川外語學院三十五周年校慶(20張)領導。 1953年5月21日,西南俄文??茖W校正式成立。 1954年10月,西南高等教育管理局隨西南軍政委員會的撤銷而撤銷,學校改屬中央高等教育部領導。 1959年5月25日,為適應我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滿足中等學校普遍開設外語課程的迫切需要和對外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增多的需要,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決定西南俄文??茖W校改為“四川外語學院”,設四年制俄語專業和英語專業,并陸續開設法德語專業。郭沫若同志為學院題寫院名。 1963年5月,由于專業增多,招生人數擴大,校舍不足,經四川省高教局決定,暫借北碚歇馬場農機校校舍使用.學校決定英語系(包括法德語專業)遷該址上課。9月,根據教育部計劃,四川省決定成立重慶外國語學校。學生從小學三年級招起。外語語種有俄語、英語,按教育部《關于開辦外國語學校的通知》,川外被指定為接受外國語學校畢業生的十二所高等學校之一。 1965年3月,四川省教育廳、高教局決定重慶外國語學校劃歸四川外語學院領導、管理,改名為四川外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并在石橋鋪建校。 1966年校舍建成,學校遷移新址。12月,根據四川省高教局決定,川外在北碚文星灣原西南師范學院速中校址建校,北泉校舍作價轉讓四川儀表總廠。學校決定首先修建教學大樓一幢,該大樓于1966年年底基本竣工。 1966年1月,英語系全體師生從歇馬場遷回北碚文星塆校址。12月,學校北溫泉三花石本部全部遷到北碚文星灣西南師范學院原速中新址。 1970年10月24日,根據四川省革委《關于西南師范學院、四川外語學院搬遷有關問題的通知》,學校從北碚文星灣遷至沙坪壩烈士墓原決定撤銷的西南政法學院內,11月30日,全部搬遷完畢。 1972年4月,學校停止招生6年之后,開始恢復招生。面向全國招收首屆工農兵學員406人,學制3年。這批學員是根據“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錄取辦法招收的。 1979年12月22日,經教育部批準學院出國留學生預備部正式成立,陸續開設德語、英語、法語專業,學制半年至一年。 1982年2月6日,第一次招收的攻讀碩士學位的1981級研究生俄語專業4人、日語專業2人入學。3月19日,國 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下文:四川外語學院為我國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高等學校之一。9月30日,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舉行會議,批準授予1981屆畢業 生235名,1982屆畢業生246名以文學學士學位。這是解放以來的第一次授予學位證書。 1984年5月26至27日,中共四川外語學院第四次黨員大會隆重舉行,大會通過了《認真貫徹黨的十二大路線,以改革的精神把我院建設成西南地區的外語基地》的工作報告。 1986年8月11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出通知,經學位委員會7月28日會議通過,學校英語語言文學和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并獲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 1989年1月13至14日,四川外語學院第五次黨員大會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從嚴治黨,深化改革,同心同德,振興川外》的工作報告。 1991年6月15日,學校首次碩士學位論文答辯舉行。學校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生4人、俄語語言文學碩士生2人全部通過。日語語言文學碩士生同日在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答辯亦獲通過。10月30日,經市檢查組驗收并報市政府批準,學校被命名為重慶市園林式單位。 1992年12月,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成為四川省重點學科。 1993年2月26至27日,中共四川外語學院第六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會提出“努力使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邁上新臺階”的奮斗目標。 1999年5月27至28日,中共四川外語學院第七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2001年1月18日,學校新申請增列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獲國家批準通過。 2004年12月9日至10日,中國共產黨四川外語學院第八次黨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2004年,外國語言文學獲得一級學科授予權。英語語言文學專業高級翻譯方向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6年11月20日,重慶市學科建設工作會議在重慶市教委禮堂召開。學校共有4個學科被評為重慶市“十一五”重 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立項建設重點學科)、日語語言文學(立項建設重點學科)。12月28日、29日,學校分別通過 重慶市立項建設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專家評估會議及重慶市學位委員會三屆一次會審議,增列為重慶市立項建設博士授予單位。 2009年1月15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北京師范大學等87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的通知》(教高函〔2009〕3號),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 2011年3月25日至26日,中國共產黨四川外語學院第九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6月14日至15日,學校順利通過 重慶市新增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中期檢查。10月8日,重慶市第三屆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投票通過了我校更名為大學的申請。12月26 日,學校接受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進??疾?,專家組對我校更名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2013年1月29日,學校順利通過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整體條件驗收。4月14日,教育部同意我校更名為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術研究科研期刊 《四川外國語大學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重慶市一級期刊,是外語界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之一。學校的部分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教育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CSSCI、SSCI、A&HCI等國內外權威數據庫收錄。 科研機構 四川外國語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校級) 序號 辦學規模院系設置 英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翻譯學院 東方語學院日語系俄語系德語系法語系西班牙語系中文系應用外語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社會科學部出國人員培訓部、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部 體育部大學外語 教學部商務英語學院教育學院 學科專業 四 四川外國語大學擁有教職工1000余人,師資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約占師資總數的42%,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約占師資總數的23%,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比例為81%,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各類榮譽或稱號的專家80余人。其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 四川外國語大學作為重慶市大學聯盟成員之一,為重慶市大學聯盟成員學校開放相關課程,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學校結合外語優勢和特色,服務社會,為提升重慶的國際化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創造更好的經濟環境、促進重慶產業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 學校志愿者服務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重慶園博會等 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