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的《黃帝內經》中說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說的是拉筋能夠讓骨頭復位,筋絡柔韌,氣血變得流暢,筋絡每拉伸一寸,就能多活10年。 今日陪你養生給您推薦一個拉筋動作,天天做大補肝和腎,疏通五條陰經,搞定大多數男科婦科病! 兩腿一分,疏通肝、脾、腎三臟 在臨床上遇到的病人,大多都是女人,其間,婦科病占了很大的份額,假如再算上男科病人,估量份額占了一半以上。 婦科的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子宮肌瘤、盆腔積液等。 男科的前列腺肥壯、尿頻、陽痿、早泄等。 如此多的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肝、脾、腎三臟出了問題。要治好男科病和婦科病,肝、脾、腎三臟不調理好,那是癡人說夢啊! 教大家一個疏通肝、脾、腎三臟的動作,勤加練習,收益多多。 具體操作 找一張桌子或許一張床,或者干脆就躺在潔凈的地板上,臀部靠墻,雙腿向上立起來,借用重力,兩腿向兩邊分開,拉伸內側。 剛開始有點小痛,過一會你會發現越拉越舒暢,天天堅持十五分鐘,你會發現奇效就這么漸漸地呈現了! 這個動作您也能夠這么做: 把雙腿伸直分開,腳尖回勾,雙手抓著腳趾,身體漸漸向下壓。效果也是相同的。 為何會有如此好的效果? 看下面這幾張圖↓ 足厥陰肝經主治: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干,眩暈,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本經腧穴主治肝膽病癥、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如:胸脅痛、少腹痛、疝氣、遺尿、小便不利、遺精、月經不調、頭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癥。 足太陰腎經主治: 本經腧穴主治婦科,前陰病,腎、肺、咽喉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咳血,氣喘舌干,咽喉腫痛,水腫,大便秘結,泄瀉,腰痛,脊股內后側痛,痿弱無力,足心熱等病證。 足太陰脾經主治: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 8 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 消化系統病:消化不良、泄瀉、痢疾、便秘。 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月經提前或錯后、盆腔炎、附件炎。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腫。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軟組織疾病。 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陰維脈、陰蹺脈,這五條經脈均經過下肢內側,拉伸雙下肢內側,疏通這五條陰經,許多小腹的問題,都能夠處理。還補益肝腎,為身體養血蓄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