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資聰穎,仕途不順客居揚州,靠揚州八怪資助為生的國畫大師 鄭板橋國畫形象 在清代的初期,有這么一群書畫家常年活躍于揚州,他們以書畫為謀生的手段,由于常年的交流,風格頗有類似,這些人被后來的學者稱為“揚州畫派”,在這揚州畫派中最為有代表性的可以說是“揚州八怪”,雖然說對于揚州八怪的說法不一,但比較公認的就是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名氣最大的莫過于鄭板橋了,但本次書揚文化要給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一位與“揚州八怪”有著很密切關系的書畫家——高鳳翰。 鄭板橋國畫作品 在有些文獻的資料上,也有將高鳳翰列入“揚州八怪”之中,當然這是比較學術的問題,這里小編不多浪費小伙伴們的時間,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許多的文獻中記載高鳳翰曾經在“揚州八怪”的幫助下賣字畫為生,足可見高鳳翰的水平與“揚州八怪”一比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高鳳翰像 說起高鳳翰,那可是奇人一個,高鳳翰天資聰穎,19歲考中秀才,之后在濟南的鄉試也十分的順利但是到了省試,那可真是屢次不中,在派系的爭斗中高鳳翰又被人陷害坐了牢,于是高鳳翰對于官場那可是心灰意冷,待平反昭雪之后,高鳳翰就來到了當時經濟十分發達的揚州賣字畫為生。 草書詩軸紙本,縱139厘米,橫34.5厘米,現藏于濟南市博物館 釋文:大被生離我出門歸來風雨暗孤村拄頤空有殘花徑病腳難尋舊夢痕課業詢兒腸半熱遺編訂草眼全昏故匣剩有新裝印一報當年嗜古魂訂詩成正值裝印匣亦成告伯民愧逸焚紙阿仲左手脫稿 既然能被列為與“揚州八怪”齊名,那種自然高鳳翰的書畫當然是小有成就,今天書揚文化就來給大家說說高鳳翰的書法,這位一直學習傳統帖學的大家,在自己晚年右手卻病殘,不得不用左手寫字,但這反而成就了高鳳翰的書法成就,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下面就趕快讓我們來了解下高鳳翰的書法吧。 高鳳翰《行書西亭睡起詩軸》紙本行書139.9×59.5cm上海博物館藏 清代初期,帖學依舊是書學發展的主流,統治者的喜好左右著這個時期帖學取法的對象。以傅山、石濤等人藝術理念的提出對于傳統帖學甜美書風是一個極大的沖擊,且直接影響到之后出現的“揚州八怪”思潮。碑學的興盛與帖學的衰微是清代書法史最為重要的篇章。這個時期是帖學與碑學相抗衡的階段,又是“揚州八怪”藝術思潮的開始階段。 高鳳翰《行書七絕》紙本行書138.5×47.9cm上海博物館藏 高鳳翰便是處在帖學、碑學相抗衡的階段,他不僅僅是這股碑學復興風氣的追隨者,又是當時帖學的一位佼佼者。高鳳翰的特殊之處不僅僅是處在碑帖相抗衡這個特殊時期,更主要的是其在中年病廢右臂而不得不改用左手作字,從而造就了他晚年生澀、古拙、奇肆的書風面貌。而這種書風正好迎合了“揚州八怪”這股藝術思潮的藝術審美。 高鳳翰《隸書江亭客興詩軸》紙本隸書139.9cm×48cm1729年作上海博物館藏 高鳳翰自稱“第一功名只賞詩,精力之消耗此中者,十之八九”。他一生作詩3000余首。《山東通志》記載,其詩“不甚研煉,往往頹唐自放,亦不甚拘于繩尺,然天分絕高,興之所至,時有清詞麗句”。此外,他還有印癖與硯癖之稱。 高鳳翰《書懷七律詩軸》紙本草書92×43.6cm南京博物院藏 高鳳翰(一六八三—一七四九),山東萊州府膠州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卒于清乾隆十三年。字仲威,亦字西園,號南村,乾隆之初更字堯民,號南阜,別署甚多,為清中前期詩人、書畫家、篆刻家。右手書法時期高鳳翰的書畫篆刻以乾隆二年(丁巳,一七三七)病患為界,分為前后兩個不同的階段,前半段的右手作品瀟灑自得,后半生改用左手,風格變為奇崛生辣。尤其是后期左手書法,更是獨具天趣。高鳳翰的右手書法嚴謹流暢,行草之外,還善隸書。 高鳳翰《草書齋夜五律詩軸》紙本草書115×62cm青島市博物館藏 高鳳翰的隸書宗漢法,并兼學同代人鄭簠,但相比之下,他用筆偏于遲澀,筆畫粗細不一,筆鋒或藏或露,往往以撇畫的延伸或捺畫、橫波的急挑,打破原有的平衡。這使得他的隸書有漢之韻味,又融入新意,毫無矯揉造作之態。他的左手書法上溯魏晉風格,氣韻流動,古趣橫生,書寫時無拘無束,不加雕琢,質樸自然。 高鳳翰《隸書聯捷詩軸》綾本隸書113.5cm×40.5cm徐州市博物館藏 高鳳翰一生才華橫溢,工書、畫、印。善山水,縱逸不拘于法,純以氣勝,兼北宋之雄渾、元人之靜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硯,收藏至千余方,皆自銘,大半手琢。究心繆篆,印宗秦、漢,蒼古樸茂。筆耕不輟,以其超然的左筆書畫、篆刻、治硯及韻律十足的詩文蜚聲藝壇,并以為官清廉、同情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質贏得了世人的欽佩,為后世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精神財富。 ![]() 高鳳翰《草書詠荷詩》31cm×23cm揚州市八怪紀念館藏 釋文:遂初賦手老天臺潛放高標亦異才不為科名生眼熱師家文獻有將來(孫興公綽作天臺賦最著名晚作遂初賦子潛放能世其學)老鳳聲清世久聞人人丹穴望重云碧梧月底笙簧滿又見新飛小鳳群小言奉賀寄呈德州夫子世兄聯捷之喜受業門人高鳳翰拜手 ![]() 題畫詩卷局部24.1cmx254.8cm遼寧省博物館藏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一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
|
來自: 昵稱37023987 > 《國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