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是森林的大敵。森林火災的危害性很大,一場大火,在很短時間內,就能把長期培養起來的大片森林燒毀,俗話說:一點星星火,可毀百年林。森林發生了火災以后,重的,大面積林木被燒光;輕的,有些樹干和樹根被燒傷,影響樹木的生長,降低樹木的利用價值。有的樹木由于燒壞樹根,破壞了樹根和土壤的結合,容易被風吹倒。森林里發生火災的原因很多,從內在原因看,森林里有大量的可以燃燒的物質。從外界原因看,有火源。火源有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兩大類。自然火源主要是雷火,它所引起的森林火災是比較少的,絕大多數森林火災是由于人為火源引起的。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人為火源,千萬不能麻痹大意。 等森林火災發生以后再去撲救,是不得已的辦法,最根本的是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1、大力宣傳《森林法》和《浙江省森林消防條例》等林業法規,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認識,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以法治林。 2、必須嚴格控制火源。除了嚴防壞人破壞以外,對于野外生產用火,要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專人負責管理。生活用火也要嚴格控制,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對于火柴、汽油以及其他容易燃燒的物品要嚴加管理。加強巡查,及時發現火情,及時撲滅。 3、要建立健全各項護林防火制度。如,生產、生活用火制度,護林防火責任制度,進山管理制度,防火檢查和獎懲制度。特別對春節、清明節前后這“兩節”期間,加強對進山人員的火源(火柴、打火機)和鞭炮的收繳工作,防患于未然,并使森林火災撲救人員時刻處于待命狀態。這些制度對控制火源、防止森林火災,能起很好的作用,要認真制訂和嚴格執行。 森林火災現象 火光沖天 森林火災廣義上上講:凡是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都稱為森林火災。狹義講: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森林防火工作是我國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公共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事關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民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簡單的說,森林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即對森林火災進行預防和撲救。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就要了解森林火災發生的規律,采取行政、法律、經濟相結合的辦法,運用科學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發生次數。撲救森林火災,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災燃燒的規律,建立嚴密的應急機制和強有力的指揮系統,組織訓練有素的撲火隊伍,運用有效、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撲火設備及時進行撲救,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 林火發生后,按照對林木是否造成損失及過火面積的大小,可把森林火災分為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1公頃或其它林地起火)、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100公頃以下)、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1000公頃以下)、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1000公頃以上)。 失去控制的森林燃燒。自地球出現森林以來,森林火災就伴隨 森林火災現場發生。全世界每年平均發生森林火災20多萬次,燒毀森林面積約占全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以上。中國現在每年平均發生森林火災約1萬多次,燒毀森林幾十萬至上百萬公頃,約占全國森林面積的5~8‰。1987年5月黑龍江大興安嶺還發生特大森林火災,過火面積101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占70%。 森林火災不僅燒死、燒傷林木,直接減少森林面積,而且嚴重破壞森林結構和森林環境,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產力減弱,益獸益鳥減少,甚至造成人畜傷亡。高強度的大火,能破壞土壤的化學、物理性質,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滲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澤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溫,還會加速火燒跡地干燥,導致陽性雜草叢生,不利森林更新或造成耐極端生態條件的低價值森林更替。 森林火災的大小常以受害森林面積、成災森林面積和株數來衡量。中國規定:凡燒了成片林木(包括成林、幼林和竹林),受害面積在10~1000畝者為森林火災;受害面積南方林區在1000~10000畝、 北方林區在1000~50000畝者為森林大火災;受害面積南方林區超過10000畝、北方林區超過 50000畝者為森林特大火災。在受害森林的單位面積上,成林被燒毀或燒死的株數在30%以上,幼林在60%以上者稱為成災森林面積。 控制森林火災的能力常用以下數字表示:①10萬公頃森林中火災發生的次數,即發生森林火災的頻率,②10萬公頃森林中火燒的面積,即森林的燃燒率,③平均每次火災的面積,④火燒面積占森林面積的百分比。
產生原因 人為原因是最大的一個因素;其次長期的天氣干燥也可能導致地面溫度持續升高,森林物質易引起自燃。而且雷擊也可以導致火災的發生。
需要條件 包括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氧氣(助燃物)。
森林可燃物
森林可燃物:森林中所有的有機物質,如喬木、灌木、草類、苔蘚 森林火災撲救 、地衣、枯枝落葉、腐殖質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其中,有焰燃燒可燃物又稱明火,能揮發可燃性氣體產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總量85~90%。其特點是蔓延速度快,燃燒面積大,消耗自身的熱量僅占全部熱量的2~8%。無焰燃燒可燃物又稱暗火,不能分解足夠可燃性氣體,沒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總量的6~10%。其特點是蔓延速度慢,持續時間長,消耗自身的熱量多,如泥炭可消耗其全部熱量的50%,在較濕的情況下仍可繼續燃燒。
火源
火源:不同森林可燃物的燃點溫度各異。干枯雜草燃點為150~200℃,木材為250~300℃,要達到此溫度需有外來火源。火源按性質可分為:①自然火源。有雷擊火、火山爆發和隕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擊火,中國黑龍江大興安嶺、內蒙古呼盟和新疆阿爾泰等地區最常見。②人為火源。絕大多數森林火災都是人為用火不慎而引起,約占總火源的95%以上。人為火源又可分為生產性火源(如燒墾、燒荒、燒木炭、機車噴漏火、開山崩石、放牧、狩獵和燒防火線等)和非生產性火源(如野外做飯、取暖、用火驅蚊驅獸、吸煙、小孩玩火和壞人放火等)。
氧氣
氧氣(助燃物):燃燒1千克木材要消耗3.2~4.0立方米空氣(純氧0.6~0.8立方米),因此,森林燃燒必須有足夠的氧氣才能進行。通常情況下空氣中的氧氣約占21%。當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減少到14~18%時,燃燒就會停止。 擴展閱讀: 1 http://www.gov.cn/zxft/ft107/content_956450.htm 2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8/24/content_11936467.htm
防火期的劃分:
我國森林火災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和時間規律,各地區的防火期劃分也各不相同。東北、內蒙古林區的林火多發生在春、秋兩個季節。春季火險期從3月15日至6月15日,火災最多的為5月份;秋季火險期從9月15日至11月15日,火災最多的是10月份。南方和西南林區只有一個冬、春火險期,一般從11月15日到次年的5月30日,火災最多的是2、3、4月份。西北地區(主要是新疆)的森林火災多發生在夏秋季節,從7月30日到9月30日,火災最多的是8、9月份。
森林火災的地域特點:
森林火災有著明顯的地域特點,總的情況是:南方火災發生次數多,損失較北方小,北方火災發生次數少但受害面積大。東北、內蒙古林區地勢平緩,溝塘寬闊,林地草場相連,春秋兩季受西伯利亞季風影響,大風天氣多,加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一旦著火,燃燒蔓延快,受害森林面積較大,平均每年火災次數雖僅占全國的4%左右,但受害森林面積占全國的50%以上。南方地區山高坡陡,林農交錯,林地面積分散且人口稠密,因此火災次數較多,占全國的50%以上,而受害森林面積僅占全國的16%左右。
目前,森林火災98%以上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其中燒荒煉山及農事用火等引發的占38%,上墳燒紙、野外吸煙等引發的占57%。
我國的撲火力量組成:
我國撲救森林火災的力量,主要由森林消防隊、武警森林部隊和森林航空消防隊伍三方面構成。 (1)森林消防隊:森林消防隊作為森林火災撲救的主力軍,是長年從事森林防火工作的專業隊伍。平時堅持高水平訓練,防火期期間在森林防火主管部門的指揮下執行巡護、檢查任務,火災發生時,承擔大部分的火災撲救任務。目前全國共建有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1.3萬支、37萬人。 (2)武警森林部隊:武警森林部隊作為撲救森林火災的生力軍和突擊隊,受國家林業局和武警總部雙重領導,現有1個指揮部、1所指揮學校和7個總隊。部隊主要駐守在華北、東北、西北、西南等重點林區,擔負著守護10773萬公頃森林(草原)資源的神圣使命。 (3)森林航空消防隊伍:主要由航站、飛機、機組、觀察員和地勤人員以及航空滅火專業設備組成,主要有觀察指揮、運輸撲火人員和直接滅火等多項功能。我國森林航空消防經過5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行業體系。在黑龍江和云南分別建立了國家林業局東北航空護林中心、西南航空護林總站兩個正司局級直屬單位,下設23個航空護林站,每年租用軍、民航各類飛機100架左右。森林航空消防范圍主要是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云南、四川、貴州、廣西七省區。現主要作業項目有:林區巡護報警、林火觀察、機降滅火、機群航化滅火、索(滑)降滅火、吊桶滅火、空中指揮撲火、航空宣傳防火、火場急救、火場調查等。
森林防火工作注意事項:
由于我國95%以上的森林火災都是由于人為因素引起的,因此,管住火必須先管住人。加強對人為火源的管理,是防止發生森林火災最有效的辦法。 1、人人樹立“森林防火”意識。無論是進入林區從事墾荒、采集、采礦等生產性活動,還是進入林區祭祀、旅游度假、狩獵野炊等生活性活動,都要時刻不忘森林防火。特別是在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按照《森林防火條例》的有關規定,經過審批后方可進行。 2、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確保不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引發森林火災。比如進入林區自覺向森林防火檢查站交出隨身攜帶的火種,比如自覺移風易俗,把上墳燒紙祭祖改為向先人敬獻鮮花水果或種樹,培養文明的風俗習慣等。如果因自己原因引發森林火災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普通群眾參加森林火災撲救的,應該掌握有基本的撲火技能和安全避火知識,一旦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采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避免發生傷亡事故。撲救森林火災時特別要注意,不得動員殘疾人員、孕婦、老人和兒童參加。
常用火場自救方法: 一是退入安全區。撲火隊(組)在撲火時,要觀察火場變化,萬一出現飛火和氣旋時,組織撲火人員進入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區。 二是按規范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地方,一邊打兩側的火,一邊跟著火頭方向前進。 三是按規范俯臥避險。發生危險時,應就近選擇植被少的地方臥倒,腳朝火沖來的方向,扒開浮土直至露出濕土,把臉放進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頭,雙手放在身體正面。 四是按規范迎風突圍。當風向突變,火掉頭時,指揮員要果斷下達突圍命令,救火者自己要當機立斷,選擇草較小、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頭,憋住一口氣,迎火猛沖突圍。人在7.5秒內應當可以突圍。千萬不能與火賽跑,只能對著火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