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23日,日軍與朝鮮王宮衛隊發生戰斗。朝鮮建立了親日政權,宣布廢除與清政府的所有條約,并邀請日軍驅逐清軍。圖為1894年6月,日軍在朝鮮仁川登陸。 1894年7月20日,清國向朝鮮發援兵,由北洋戰艦護衛。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戰艦吉野、浪速、秋津洲在朝鮮近海發現了北洋艦隊的濟遠和廣乙艦。豐島海戰爆發,拉開甲午戰爭的序幕。最終清國兩艦沉沒,多人被俘。圖為7月17日,集結在海上的日本“聯合艦隊”戰艦。 繼“豐島海戰”之后,清日發生第二次海戰“黃海海戰”。1894年9月17日,鴨綠江出海口大東溝,清日兩國艦隊主力近30艘戰艦相遇,北洋水師戰艦12艘,聯合艦隊11艘,雙方展開了大規模海戰。最終黃海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擊敗清國北洋水師取得勝利,日本取得制海權。 1894年9月24日,日軍強渡安平河口作戰,摧毀了清軍鴨綠江防線,第一軍浩浩蕩蕩越過鴨綠江。日本軍隊史上第一次踏上清國土地。 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在清國遼東半島沿岸展開。1894年10月24日,3萬日軍登陸開始進攻金州、大連、旅順。防守金州的清軍兵力約3000,日軍攻城部隊有10000之眾,兵力相差懸殊。圖為戰后再現1894年11月6日攻城情景,部分日軍攻城士兵徒手攀登金州城西隅的城壁,突破清軍局部防守陣地。 圖為金州戰役,高家窯南面大田地上遺留的清軍士兵尸體。李鴻章北洋軍清兵軍服的圓形背標上,記有所屬部隊的文字,與早期單純“兵”“勇”記號寫法有所不同。 日軍侵入旅順,屠殺了市內大量清兵和無辜居民,其狀慘不忍睹。因怕招致國際輿論的譴責,日軍征用軍夫和清國人組成抬尸隊,埋葬、火化尸體。圖為日本隨軍攝影師龜井茲明11月24日在旅順口北方郊外拍攝的埋尸現場。 旅順虐殺事件的罪魁禍首,第二軍第一師團長山地站在渤海灣岸凍結的冰塊上狂語:“若無此雪地冰封,吾將山海關一氣攻下?!迸赃吺潜蝗哲娕鄣穆庙権毭瘛?/p> 清國陸軍有近百萬人,幾十萬只槍械,上千門炮械,以及規模龐大的近代海軍——北洋水師。圖為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成立,在威海衛劉公島設大本營。北洋艦隊是清國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艦隊,實力在南洋、福建、廣東水師之上,擁有清軍最優良的裝備和待遇。 圖為清國新購戰艦“致遠”號,在德國造船廠下水前的情形。船上懸掛德國旗,船尾鑲有清國海軍標志的龍形銘牌。動力系統采用雙引擎螺旋槳驅動,是同時代最新型戰艦。 日清戰爭中,日本海軍的綜合能力實質上已超越了清國海軍。圖為日軍聯合艦隊“高千穗”艦上水兵官兵在甲板上的紀念合影。當時日本水兵的服裝已與歐美海軍服式統一。照片中央是26厘米主炮。 日清戰爭中,日軍繳獲大批清國武器,包括德國造克魯伯山炮、野炮、加農炮、加特林等各類炮械的炮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