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27日訊(記者 唐江澎 彭放)預約掛號的全面推行,給市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醫院排隊的人少了,患者就醫體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預約掛號并不能徹底解決“掛號難”,不少患者反映,搶不到號、預約等待時間過長等成為新問題。有市民感慨:“掛專家號就像手機搶紅包一樣,手慢就沒了。” 有形的長隊“隱形”了,留給患者的同樣是無奈。“隱形長隊”背后的癥結是什么?如何進一步提升群眾在醫改中的獲得感?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講述 故事1 線上“隱形長隊”排到10天以后 不久前,劉女士體檢報告顯示EB病毒為陽性。經咨詢體檢中心得知,EB病毒與鼻咽癌關系密切,是早期發現鼻咽癌的指標之一,建議到耳鼻喉科進一步檢查。“鼻咽癌”三個字讓劉女士萬分緊張,當日上午8時30分,她趕到長沙某大醫院耳鼻喉科,可當天的專家號已經掛滿。為了不再白跑一趟,她想在醫院官網上預約第二天的專家號,由于對流程不太熟悉,來到門診的咨詢窗口請導診護士幫忙。誰知導診護士說,官網能掛到的耳鼻咽喉科專家號最早也在10天以后。劉女士告訴記者,很多省級醫院別說專家號,一些熱門科室連主治醫師號也常常預約到了三四天以后。 故事2 實名制沒攔住掛號“黃牛” “原以為預約掛號都是實名制了,掛號‘黃牛’沒了用武之地,誰知不管線上線下,號販子從來沒閑著。”今年初,吳女士的兒子哮喘發了,想給兒子掛一個知名兒科專家。她到醫院門診掛號時,導診人員告知,醫院取消了窗口和網絡預約掛號,這名兒科專家只接受114、96725等電話平臺的預約。 吳女士先是撥打114預約,對方說一周內這名專家的號都已經掛滿了,讓她下周再試試。等了一周后,到了規定的預約時間,她又發動家人在放號前幾分鐘用多臺手機一起撥打96725預約電話,可30分鐘不間斷地撥打仍未能讓她掛上號。根據其他患兒家長的說法,最簡便的方法還是買“黃牛”號。果然,吳女士花費500元從一名號販子手中買了號子,成功找到這名專家問診。 現狀 大醫院專家號依然一號難求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李異告訴記者,該院平均日門診量約為8000人次,最高峰時將近16000人次。周一至周五,醫院每天提供的專家號源中,特需門診號約50個,知名專家號約1400個,主任醫師號約3900個,副主任醫師號約2500個。這些號源約70%都用于預約掛號,醫院在每個月的最后一天開放下個月的號源,患者可以預約一個月內的號源。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一些緊俏的號源就可能需要等待。 湖南省兒童醫院門診辦主任陳杏芳也坦承,該院專家號一號難求的現象依然存在,如兒童保健、骨科、眼科等專家的號源都是100%“秒殺”,有的預約號確實已經排到了兩三個月以后。 湖南省人民醫院天心閣院區每天的坐診醫生號源中,約45%左右為主任醫師號,7%左右為專家及名醫特需門診號,所有號源提前7天開通預約掛號。記者了解到,該院部分知名專家號源緊張的情況同樣存在,包括肝膽外科、產科、兒科等,部分專家的號源在零時發布后的幾分鐘之內就會被全部預約。 癥結 醫療資源稀缺且相對集中 “優質醫療資源仍然稀缺且相對集中,是導致當前‘掛號難’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人民醫院院長祝益民教授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未能得到較好的改善,高水平醫學人才依然相對較多地分布在各大醫院。 因為不同級別、不同地區的醫院不能提供均等的醫療服務,各地患者紛紛向省會和各市(州)大醫院集中。 以湘雅二醫院星期一的門診量為例,該院星期一的門診量最高達15800人次,而該院一天能夠提供的副主任醫師以上的號源約8000個左右,顯然無法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預約掛號渠道的多元化,確實為患者提供了多種掛號的選擇方式,但號源量的總數沒有變化,每個渠道的號源量也就會相應減少,并不能根治群眾“掛號難”的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一方面大醫院專家號極為緊俏,另一方面,一些不遵守預約規則的患者,導致了專家號的“浪費”。記者從省人民醫院、省兒童醫院了解到,由于患者不守時,每天8時至9時,醫生等患者的現象經常發生,造成醫療資源浪費。省兒童醫院數據管理部主任陳敏蓮介紹,有不少家長心疼孩子起早床,預約了8時的號子卻要推遲一兩個小時才過來,導致中間時段患者扎堆。 措施 1 分時段預約,提供“私人訂制” “現在看病方便多了,我通過手機微信關注‘湖南省兒童醫院’的公眾號,直接預約到10時至10時30分的號。”昨日,在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來自益陽的王先生這樣說。陳杏芳告訴記者,該院的分時段預約門診可精準到分鐘,為患者提供“私人訂制”般的就醫服務,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選擇時段預約,大大減少了候診的時間。 2 夜門診,看專家享受VIP待遇 前晚8時左右,在田家炳中學讀高三的張同學在媽媽的陪同下,找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羅龍輝教授就診。從掛號到取藥,30多分鐘全部搞定,整個就診過程很輕松,患者感覺自己享受的是VIP待遇。該院門診辦主任倪秋華告訴記者,自4月10日起,該院周一到周五18時至20時30分開放夜門診,內科、兒科、骨傷科、皮膚科等多個科室均有專家坐診。 3 專家在家門口定期坐診 4月20日上午,長沙縣泉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診室外,聚集了不少特意前來問診的社區居民。原來,當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的王國華教授在這里坐診。據了解,2017年4月起,省第二人民醫院與泉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緊密的醫療聯合體,該院專家定時到泉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同時開通遠程醫療,實時解決社區居民的問診需求。 建議 推行標準化治療,全面推進分級診療 不少專家表示,真正解決“掛號難”,預約掛號還需更人性化。如可以分類考慮,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專門設計服務措施、服務流程,不讓任何一名患者卡在掛號環節。同時,要盡可能加快檢查、檢驗的周轉速度,減少患者因為等候檢查等造成重復掛號。 李異告訴記者,在各大醫院接診的患者中,80%的疾病都是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各大醫院都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平臺,國家也建立了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議集中精力對這些醫療大數據進行分析,針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建立標準化治療模式,從而通過規范“臨床路徑”的綜合治療模式規范診療行為。在全省范圍內推行標準化的治療方案,同一種病,在基層醫院和大醫院,治療方法和用藥標準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接診的機構、醫生不同而導致質量不同。 目前,湖南已全面啟動分級診療試點,多渠道培養全科醫生,下調非基層首診報銷比例,推行基層首診,以期通過制度引導小病、慢病患者向基層醫院分流。祝益民表示,應進一步通過制度設計,讓一二三級醫院各司其職,促進病人更順暢地在一二三級醫院中實現及時轉診。 還有不少專家建議,大醫院可逐步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除影響生命體征的急診病癥外,其余患者預約就診,這樣可以將更多的專家號源留給更需要的疑難重癥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