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鈣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是判斷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指標,兩者常一致性地增高。 然而當兩者變化不一致時,是否仍診斷心肌梗死,就有很多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地方,需要結合病史及其他輔助檢查,對結果進行綜合地分析。 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 1. 急性心肌梗死,但不在 CK-MB 的時間窗 CK-MB 在急性心肌梗死 3~8 小時開始升高,2~3 天恢復正常。而肌鈣蛋白在 2~4 小時開始升高,肌鈣蛋白 T 持續 14 天,肌鈣蛋白 I 持續 5~8 天。而高敏肌鈣蛋白則比普通肌鈣蛋白更敏感,在發病后 1~3 h 開始升高。 因此,對于發病時間很短(如 2 小時以內)或發病時間較長(如 3 天至 2 周)的急性心梗,可表現為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 2. 急性心肌梗死,但 CK-MB 敏感性不足 肌鈣蛋白(尤其是高敏肌鈣蛋白)的敏感性遠高于 CK-MB,可識別小面積局灶的心肌壞死。高敏肌鈣蛋白在一半健康人群中都能檢測得到,除了用于心肌梗死的診斷,一定程度的升高還可以作為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分層的依據。 因此,如果心梗面積較小,可表現為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如部分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 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 肌鈣蛋白雖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在某些情況下特異性并不好,甚至劣于 CK-MB。尤其在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的情況下,需高度警惕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 2012 年美國 ACCF 發布了《臨床實踐中肌鈣蛋白水平升高原因解釋專家共識》,而我國也在 2014 年發布了《高敏感方法檢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其中如何分析肌鈣蛋白升高的原因是共識的重點之一。肌鈣蛋白升高僅提示有心肌壞死,但心肌壞死的原因很多。 除心梗外,可引起肌鈣蛋白升高的疾病,包括:慢性腎功能不全、嚴重感染、心力衰竭、肺栓塞、化療相關的心臟毒性、高血壓急癥、休克、主動脈狹窄、主動脈夾層、卒中等等。其中,最常見的影響因素是腎衰、嚴重感染、心衰。請大家看以下一組數據: 腎衰:在終末期腎病(ESRD)中,非心梗患者,肌鈣蛋白 T、肌鈣蛋白 I 升高的比例為 42% 和 15%,但 CK-MB 升高比例僅為 4%[1]。因此在腎衰患者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肌鈣蛋白升高,而 CK-MB 不高的患者,絕大部分不是急性心梗。而肌鈣蛋白 I 與肌鈣蛋白 T 有相似的敏感性,而在腎衰中肌鈣蛋白 I 特異性更好,因此肌鈣蛋白 I 不高,只有肌鈣蛋白 T 升高,不考慮急性心梗。 嚴重感染:綜合分析從 1998 年到 2008 年發表的相關研究 [2],有高達 62%(43-85%)的重癥感染患者,無 ACS,但有肌鈣蛋白 I、T 的升高。 心衰:在心衰患者中 [3],有 6.2% 的患者有肌鈣蛋白 I 高于 1.0ug/l(已排除了腎功能異常的病人)。而如以肌鈣蛋白 I 大于 0.4ug/l、肌鈣蛋白 T 大于 0.01ug/l 為標準,則高達 75% 的心衰患者有肌鈣蛋白的異常。 雖然在嚴重感染及心衰等情況中,CK-MB 也可非特異升高,但肌鈣蛋白因其高敏感性,升高更為常見。因此,當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且缺乏典型胸痛及心電圖改變時,需要高度懷疑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診斷心梗需非常謹慎。 既然肌鈣蛋白升高而 CK-MB 不高可見于以上三種情況,那么遇到這類病人,診治的思路應該如何呢?筆者認為以下流程可能是合理的。 (1)判斷是否心梗 首先應該初篩是否存在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情況,常見的包括腎衰、嚴重感染、心衰等等。再結合癥狀及心電圖等綜合判斷。 如無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的影響因素,則按照《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義》的診斷標準,即「1+1」模式。肌鈣蛋白升高,輔助以 1 項心肌缺血證據,包括癥狀、心電圖、影像學之一,即診斷心肌梗死。其中,癥狀是指心肌缺血癥狀;心電圖改變是指新的 ST 段改變、新發 LBBB、新的病理性 Q 波之一;影像學改變是指(UCG、核素、MRI、CTA)證實新的活力心肌喪失或新的區域性室壁運動異常。 如有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的影響因素,同時有缺血性胸痛癥狀,和/或典型的心電圖動態演變,應考慮心梗,可考慮進一步完善 CAG 或冠脈 CTA。 如有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的影響因素,又缺乏癥狀、心電圖及影像學的證據,診斷心梗需非常謹慎。 (2)評估心梗發病時間 心梗的發病時間,直接決定了血運重建的時機和方法。前文提到,肌鈣蛋白高,CK-MB 不高,可能是心梗發病不在 CK-MB 檢測的時間窗,或者是梗死面積小,CK-MB 敏感性不足。 如果是考慮發病時間很短(小于 2 小時)所導致,數小時后復查 CK-MB 即可鑒別。因此,主要需要鑒別的是發病時間較長(如 3 天至 2 周)和梗死面積小兩種情況。這也是根據胸痛時間,心電圖變化等綜合判斷。 舉例說明,患者明確 5 天前有劇烈胸痛病史,近期未再發胸悶,顯然 CK-MB 不高是由于過了時間窗所致,這時肌鈣蛋白仍有升高。 然而如有多次胸痛發作,難以確認時間,這時可結合 ECG 判斷。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梗死面積大,基本會有 CK-MB 的升高,如心電圖為 STEMI 演變圖形,CK-MB 不高,提示過了 CK-MB 的時間窗,及心梗已 3 天以上。而對于 NSTEMI,CK-MB 不高可能與時間窗及梗死面積小相關。然而對于 NSTEMI 來說,這樣的鑒別意義不大,因為只要肌鈣蛋白升高,NSTEMI 都應該盡快血運重建。 CK-MB 升高,肌鈣蛋白不高 CK-MB 升高,肌鈣蛋白不高,基本不考慮心肌梗死。可見于以下情況: 1. 骨骼肌損傷 骨骼肌損傷可導致 CK 明顯升高,同時 CK-MB 只是「按比例」升高,并不提示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時 CK-MB 數值約占 CK 的 5%~10%,如比例小于 5%,應考慮骨骼肌損傷的可能性。 2.CK-MB 假性升高 在臨床上,偶爾可碰到 CK-MB 占 CK 比例很高,甚至 CK-MB 高于 CK 的情況,常見于腦組織、胃腸道和子宮平滑肌損傷,及惡性腫瘤等情況。這是因為使用免疫抑制法進行 CK-MB 的測定時,受升高的 CK-BB 及巨 CK 的干擾。 總結 (1) 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可能是心梗在 CK-MB 時間窗以外,梗死面積小,或肌鈣蛋白非特異性增高。 (2)CK-MB 升高,肌鈣蛋白不高,不提示心梗,可見于骨骼肌損害、惡性腫瘤等情況。 本文作者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麥憬霆醫生。 參考文獻 [1] Do cardiac troponins provide prognostic insight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3, 19(8):907-11 [2] ACCF 2012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Practical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oponin Elevations. JACC Vol. 60, No. 23, 2012 [3] Cardiac troponin and outcome in acute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2008;358:2117–26. 在心血管時間主頁的對話框內: 回復 檢驗 , 即可查看《臨床醫生基本功:手把手教你讀懂那些化驗單》系列文章。 編輯:任楊源 |
|
來自: 昵稱4120874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