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花源古建筑群 位于湖南省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沅江南岸水溪。這一帶約5平方公里地區風光秀麗,相傳因東晉詩人陶淵明作《桃花源記》而著名。 自唐代始建寺觀,宋時鼎盛,元末毀于火,明景泰六年(1455年)重建殿宇,明末又毀于火。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淵明祠,沿山配修亭閣,按陶詩文取名。后屢有修葺。現存集賢祠、桃花觀、方竹亭、躡風亭、探月亭、水源亭、菊圃、千丘田等。 公元前3世紀,偉大有愛國詩人楚三閭大夫屈原被除頃襄王流放于江南,他又步善卷的后塵,在沅江一帶流浪很久。他從枉渚(德山)出發,溯沅江經桃花源至辰陽,最后入溆浦居留了很久。現在常德還有以他的官職命名的“三閭橋”,“三閭巷”。他繼承和發展了楚文化,在長期流放生涯中,到處行呤,創造了騷體文學,上承國風雅頌,下吸楚風民謠,獨樹一幟,成為南方文學之祖和我國第一個偉大的詩人。 桃花源雖經文化大革命期間損毀,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經展現出自明。清以來沒有過的新規模,新容貌新活力和新意境。 |
|
來自: 獵鷹個人圖書館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