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題類型:1——3小題,選擇題型。文本更傾向于議論,如學術論文等。 二、答題時間建議:12分鐘,閱讀6分鐘,做題6分鐘。 三、閱讀答題指要 1.讀懂文章 認真通讀文章1——2遍,整體把握。方式與要達到的目標: 分段閱讀,整體把握: (1)文章的話題或觀點是什么? (2)各個段落是怎樣展開的?一般的含義是:各段邏輯關系是什么,從那幾個方面展開?常見:基本含義性質(zhì),特點闡釋,現(xiàn)實狀況,意義和影響,未來前景等。 (3)粗略感知每部分要點。采取勾畫法,畫出主旨句、重點句、關鍵句。 (4)對預感特別重要且一時讀不懂的句子,可先畫上“留”下來。 2.有效答題 (1)認真審題,對選項進行信息要點切分,回溯原文,確定信息源,比照、理解、確認;必要的內(nèi)容,要在初步“讀懂”的基礎上,深入研讀。 (2)直接對比。一般是對相對單一、比較簡單的內(nèi)容而言。 注意關注下列詞語和說法: ①表示范圍、程度的詞語:全部、都、一些、部分、相關、所有、人人、每個、必須、一定、嚴重、非常、可能、似乎…… ②表示時間、空間的詞語:已經(jīng)、將要、正在、完成、結束、成功…… ③表示指代的詞語:之、其、這、那、這些、那些、此、哪…… ④表示肯定、否定的詞語:沒有、無、無非、拒絕、妨礙、防止、肯定…… ⑤表示各種邏輯關系的詞語:因果關系、轉(zhuǎn)折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 (3)分析綜合,理解歸納。一般是對相對復雜、難度較大的內(nèi)容而言。有的一個選項就對照文中一個信息點;有的一個選項則要對應文中多個區(qū)域和多個信息點。 (4)分析、理解,常設錯誤有: ①答非所問(一般不需回到原文)。 ②張冠李戴:表述A的內(nèi)容說到B頭上。 ③無中生有(缺乏根據(jù)):選項內(nèi)容在原文中無依據(jù)。需注意:選項中出現(xiàn)了文本外的材料時,要看這個材料與文本的關系,看它在文中有無依據(jù),這涉及到推斷和論證邏輯。 ④偷換概念:和張冠李戴類似,但這里更多指向結果。 ⑤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體。 ⑥混淆時態(tài):時空穿越或?qū)⑷蛔円讶唬瑢⒁l(fā)生的說成已經(jīng)發(fā)生。或然變必然,可能發(fā)生說成必定發(fā)生。 ⑦因果錯亂: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因果關系。 ⑧混淆是非或否定不當:故意對原文信息反說,正確的說錯,錯誤的說對。 ⑨指代有誤:對文中某處的代詞的指代表述錯誤。 ⑩觀點與論據(jù)不搭:或者論證邏輯錯誤。 (5)分析、理解的要義。 ①要有整體意識。理解句中文意含詞語,一定要完整、準確,在整體意義背景下理解和把握。忌:表面化、形式化、碎片化,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理解詞語,至少要一個句子;理解句子,至少要一個段落或具有完整意義的一個語段。 ②要注意抓中心句(主旨句)、關鍵句、重點句。 ③要注意內(nèi)容論證、邏輯關系。相關內(nèi)容、觀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邏輯;觀點、論據(jù)、論證的統(tǒng)一,包括合理的分析與推斷。 (6)小技巧。 ①拒絕不讀文章直接做題。 ②不同表述的差別。“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題目相對簡單,往往需要直接比照即可。“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難度極大,需綜合、比較,還要加應有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斷”,主要考查邏輯關系,內(nèi)容推斷是否合理等。如無中生有、因果關系。 ③注意文字表述上區(qū)別越細微越要小心。 |
|
來自: 懷念二中 > 《教學之現(xiàn)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