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中國商朝甲骨文、瑪雅文字)之一,亦是其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漢字是偉大的,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而漢字除了是語言外,還蘊含著我們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豐厚的人生哲理。參悟漢字玄機,是學習為人處世,是體悟人生之道,也是讀懂中國文化。 13個最內涵漢字,道盡人生真諦 “停” 暫時的停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中國古代的驛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亭子。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停”字——“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 古人在驛道旁建造亭子,是為了讓人們暫時停下疲累的腳步,在“停”中補充體力、蓄積精神,好讓后面的路走得更輕松、更快捷。“停”,是為了更好地走,這就是“停”字中的人生智慧。 “劣” 差人一等,是因為比別人少出了力 人生的優劣,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漢字“劣”的構造就很有意思:什么是“劣”呢?“劣”就是比別人“少”出了“力”。 你比別人差,不是本質就差、生來就差,而是后天懈怠、懶惰,不肯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的結果。 上帝是公平的,你的付出和努力,決定著你人生的優劣。 “路” 就在各自的足下 “路”字的左邊是一個“足”,右邊是一個“各”——人生之路,就在我們“各”自的“足”下。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人生之路來,但要自己走,不能指望別人。 “舒” 舍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獲快樂 “舒”字,左邊是舍得的“舍”,右邊是給予的“予”,就是舍得給予的意思。所謂“舒心”,就是“舍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獲快樂”。 “福” 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 “福”,左邊是“衣”,右邊是“一口田”。古人造字時,認為一個人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 與古人比較起來,現代人的物質生活不知要豐富多少,他們普遍有衣穿有飯吃,普遍實現了溫飽;不少人還達到了小康,有的甚至大富大貴。而很多人卻是整日愁眉苦臉,一臉的不快樂。 這是因為現代人的滿足已經不再停留在有衣穿有飯吃,不再是知足常樂。他們有更多的欲望,一時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煩惱,甚至嫉妒仇視別人。 幸福,不是擁有了,而是滿足了。 “道” 首要的,是邁開腳去走 “道”字,由一個“走”字底和一個首要的“首”字組成。這告訴我們,要走出一條人生之“道”來,首要的,是邁開腳去走。 理想很重要,信念很重要,毅力很重要,堅持很重要,機會很重要……但如果你不邁開腳去走,不去行動,這一切都將等于零。 “患” 心多,不是好事 “患”字,上面是一個“串”,下面是一個“心”,連起來就是一“串”的“心”,也就是心多的意思。 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得失的人,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怕失去、那也怕失去,怎么不會心生憂慮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做事的人,這也想做,那也想做,三心二意,怎么可能做成事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別人的人,對別人總是多疑、猜忌,不做坦蕩蕩的君子,而做長戚戚的小人,怎么會是一個健康的人呢? “夸” 自大的人,最終要吃大虧 “夸”字,上面是個“大”,下面是個“虧”,可以這樣理解和解釋——一個自大的人,最終是要吃大虧的。 一個自大的人,必定是在用他的自大來掩蓋他的無知和無能。一個不知道用行動去改變自己的無知和無能,而是用自大去掩蓋的人,那只能永遠無知無能下去,最終必定會在不斷地膨脹和越來越莽撞中,吃大虧。 “途” 給別人留有余地,自己才有路走 “途”字由“走”和“余”構成,可以這樣理解和解釋——給別人留有“余”地,自己才有路“走”。有些人愛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因此把人際關系弄得很糟,做起事來就只能處處受挫和碰壁。 “海” 大海,來自每一滴水 看看“海”字的寫法:“海”,來自“每”一滴“水”。是一滴又一滴的水,匯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成就人生的大海,也要從“一滴水”又“一滴水”般的小事開始,做好了那些小事,才能成就人生的偉大。 反過來說,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為可以包容含藏“每”一滴“水”。如果是一個小水洼,能容的水就有限。這就是“有容乃大”,告訴我們謙虛包容才能大成的道理。 “怕” 恐懼,是因為內心空虛 “怕”字,由“心”和“白”構成。什么人才會“怕”和恐懼?就是那些內“心”一片空“白”的人,即內心空虛之人。 那么怎樣才不會害怕、不會恐懼?當他懂得不斷地用學習、工作、事業、理想、信念和愛來填充自己的內心,去驅走內心的空虛,讓自己充實起來,自然也就不會怕、不會恐懼了。 “忙” 一忙,就把心給丟了 “忙“字,“心”“亡”為“忙”,指人一忙,“心”就丟了。一個行色匆匆忙著的人,往往是一個無“心”之人。 忙中出錯、忙中出亂,就是因為忙著忙著就把“心”給丟了。一個不帶著“心”、無“心”做事的人,如何不會犯錯出亂? 焦慮、浮躁、不安、匆忙,最容易丟失一個人的“心”。靜下來,讓“心”回來,人才會安寧,事才會從容。 “贏” 要成贏家,要有五種素質 “贏”字由亡、口、月、貝、凡五部分組成,這就是人生贏家必備的五種素質和能力——亡,危機意識;口,溝通能力;月,時間觀念;貝,取財有道(貝殼是最古老的貨幣之一);凡,平常心態。具備了這五種素質和能力,再加之努力奮斗,定會走向成功,成為人生贏家。 17個最有趣漢字,說透為人處世 “心”中有“鬼”,所以才會慚愧。 看一個“人”, 我們往往只重視他的“言”談, 而忽視了他的內心。
同形同向,“月月”相伴, 方能稱得上真正的朋友。
就會超過別人。
這是做“人”的“責”任。
還要致“力”于行動。 “人”的欲求不可無限膨脹, 要適可而“止”。 正“直”,是它的立足“點”。
“馬”上就會被人看“扁”。
你才能趕上別人,走在前面。 要“辦”成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 必須靠大家共同努力。
晚“走”了一“尺” 。
明天才有資格指揮別人。
不愿聽批評,其人心胸必然狹隘。
一直在付出“心”血, 所以,人必須學會感恩。 17個最難認漢字,盡顯漢語神奇 15個最深邃漢字,中國文化精髓 事物所遵循的法則、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稱為天道;人事活動所遵循的規律,稱為人道。 “誠”,是真實無妄。一切道德的行為必須建立在內心真實無妄之上,否則便是虛妄,《中庸》稱之為“不誠無物”。君子以“誠”為道德修養的目標,以及達于“天道”“天理”的途徑。 是個人的良好品格和在社會中的良好品行,也是幽隱無形的“道”的具體顯現。 萬事萬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則,事物的本原或本體。宋明時期的學者特別注重對“理”的闡發,以“理”為最高范疇,因此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學術體系稱為“理學”。 “氣”沒有具體的形狀,永遠處于運動變化之中。“氣”的凝聚意味著事物的生成,“氣”的消散意味著事物的消亡。“氣”貫通于所有有形之物的內外。 人的某些情感、欲望,通常被規定為好、惡、喜、怒、哀、樂等六者,或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者。前者被稱作“六志”或“六情”,后者被稱作“七情”。 志趣、情趣、意趣等,是人對自然、人生的獨特體驗和理解。 “仁”的基本含義是愛人,進而達到人與人之間、天地萬物之間一體的狀態。 “天”是中國古代思想中具有神圣性和終極意義的一個概念。天就是宇宙的普遍法則。 用仁義治理或統一天下,以道德手段使天下人都來歸順,叫做“王(wànɡ)”。依靠仁義道德形成天下一統的政治局面,叫做“王道”。 萬物,萬事。 孟子認為“心”包含惻隱、辭讓、羞惡、是非等四端,道德實踐的核心就是保存并擴充人固有的善心。道家則認為虛靜是心的根本狀態,如靜止之水,由此可以把握天地萬物的本原。 有本性、性質等多重含義,主要指“人性”。歷代學者對人性善惡的問題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或性善,或性惡,或性無善惡,或性有善有不善,或有性善有性不善。 “虛”指世界或者心靈的一種狀態。“虛”指“氣”的存在狀態,因為“氣”的存在隱微無形,故以“虛”稱之,但并非完全空無。也指虛靜的或沒有成見的內心狀態。 人行事的合理依據與標準,以及調節言行使之符合這種標準,以獲得合理的安處。 PS:圖文轉載自“儒風大家(rufengdaji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