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廷熙,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家。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不知道是從哪里流進來的水,逐漸增加,腰部以下全部被浸泡在水中。因為我們跟水闊別了很長時間,有人開始洗澡,有人甚至開始游泳。因為戰壕中堆積著各種廢物混在水中,水變得很渾濁并且很臭,實在是難以下咽。戰壕中的水黏黏糊糊的,與其說它是水,我感覺它更像是很濃的元宵湯?!绷蚧菎u幸存的海軍通信兵秋草鶴次回憶水涌入地道時的激動時刻,被饑渴折磨的日軍殘兵敗將們躲在錯綜復雜的地道里,難以行動的傷兵們只能就地大小便,而專門修建的廁所則無人清理。為消滅這些“地鼠”,已經占領地表的美軍用水泵往地洞灌入混雜著汽油的海水。 日軍為水的到來高興了沒多久,美軍就扔下手榴彈引燃汽油,地下工事內瞬間成為火?!澳切┏嗦阍谒械氖勘萑牖鸷?。被燒傷的士兵渾身的皮膚都脫落下來,高喊著疼啊疼啊,大家都痛苦至極?!鼻锊菘吹揭粋€被燒傷者的慘樣,全身掛著半脫落的皮膚,就像神官驅鬼時使用的幣帛。全身大面積燒傷,傷者必然是哀嚎連天,很快就有人叱喝“安靜點”,雙方發生爭吵,燒傷者怒斥“那好吧,我讓你安靜”,同時用槍殺死燒傷者。 未燒傷者殘忍對待戰友,除了嫌棄他們太吵,還有好意解除他們的痛苦,或者固執地不讓他們被俘。很多時候,包括嚴重燒傷者在內的重傷兵會主動央求戰友一槍打死自己,在傷重且缺醫少藥的環境下實在痛苦難忍。海軍的航空地勤士兵大越晴則在地下工事里見到幾位渾身被燒傷的士兵,他們無法行動,大越給了他們手榴彈,孰料手榴彈受潮不能用,大越建議他們互相開槍,他們照辦了?!斑@樣活著的話,他們實在是太可憐了?!彼窇洰敃r自己冷漠的感受。這就是硫磺島日軍的最后時刻。 硫磺島是一座火山島,地表上到處有硫磺氣體噴出,導致地下水帶有濃厚的硫磺味而無法飲用,只能儲備雨水作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水質問題一直困擾日軍,即便在美軍進攻前,島上日軍中流行阿米巴痢疾和副傷寒,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帶有慢性腹瀉。自然環境特殊,島上居然沒有老鼠和蛇。 島面積才22平方公里,制高點是海拔169米的折缽山,整個島地勢平坦,連可用來隱蔽的樹林都沒有,看上去易攻難守。日軍一改塞班島、關島上的防御戰術,不再奉行殲敵于海灘的原則,因為美軍的優勢火力輕松摧毀了日軍沿海岸線構筑的所有陣地。這一次,日軍決定把美軍拖到島上后再交戰,恰好這座火山島上到處是天然洞穴,日軍通過手工挖掘做到了工事地下化,空中偵察基本看不到工事痕跡。比起法國馬奇諾防線耗重金修筑的永備工事,硫磺島的地下工事又簡陋又不舒服,不少地方的溫度高達40度,許多日軍被挖出來的滾燙的泥土所燙傷,硫磺氣體常導致土工作業的士兵身體不適。 1945年初,硫磺島指揮官栗林忠道發布《膽兵戰斗心得》(硫磺島部隊隸屬于代號“膽”的小笠原兵團),強調只剩下最后一個人也要堅持戰斗,不要輕易自殺或發起最后的突擊,要消滅10個敵人后才能犧牲,絕對不當俘虜。此前的島嶼作戰中,日軍一旦彈盡糧絕,就發起自殺性的“萬歲沖鋒”,結局必然是美軍以優勢火力痛快地讓日軍如割麥般倒下。這是美軍最享受的時刻,只需要躲在戰壕內盡情開槍和呼叫火力,與全軍覆沒的敵人相比,美軍在這種防御戰中的傷亡可以忽略不計。其實日軍也不傻,自殺性攻擊是為了“逃避痛苦,選擇死亡”,在一切物資耗盡后還堅持戰斗,那真的是生不如死。 大戰終于到來,1945年2月16日,美國艦隊把小島團團圍住。秋草回顧,以往眺望大海時能看到水平線,可美軍船只在這幾天湮沒了水平線。美軍飛機在頭三天里投擲了700噸炸彈,艦炮發射了5000噸炮彈,折缽山頂部部分塌方,島上僅有的番木瓜樹和香蕉樹被摧毀干凈,島上景觀徹底一變。每當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擊中地面時,躲在地下的日軍中許多人會全身顫抖不停,直到轟炸機離去后恢復正常,這是日軍噩夢的開場。 美軍開始登陸,由于藏在折缽山山體內的炮提前向美軍軍艦開火而暴露目標,山上的炮兵陣地立刻被無情摧毀,但美軍對遍布全島的地下工事一無所知。盡管美軍傷亡慘重,但硫磺島是一座被切斷補給線的孤島,日軍在戰斗爆發后得不到一粒米、一員兵、一顆子彈的補充。不過,日本后方的虛假戰時宣傳體系開始鼓吹硫磺島大捷,給國民打雞血的報紙上滿是類似標題:《已經殺傷二萬余敵人》、《皇軍寡兵勇戰》、《硫磺島敵人悲慘的流血》、《堡壘上敵人尸體堆積如山》、《東神海岸擊退敵人》、《摧毀其坦克百輛以上》…… 日本步兵要擊毀美國坦克,只能抱著炸彈和尸體躺地上,但久經惡戰的美軍早學乖了,噴火坦克先把前面的道路燒一遍,然后坦克一邊前進一邊用機槍射擊路面。日軍多次向上級建議取消這失靈的招術,上級毫不理會,頑固地讓部下一批批送死 2月23日,星條旗在折缽山山頂上飄揚起,陸戰隊員們立起國旗的一刻被鏡頭記錄,成為美國最著名的二戰照片。激戰并未隨著折缽山的易手而結束,美軍不厭其煩往日軍藏身的洞穴里扔手榴彈、燃燒彈、炸藥,或者使用火焰噴射器,有時用推土機把洞口封起來,有時把洞口掘得更大,再往里投爆炸物。不久后,日軍指揮系統失效,陷入各自為戰的亂局里。3月7日,栗林向上級發出最后一份電報,絕望中提議16日16時發起玉碎總攻。3月8日,一部分與指揮部失去聯系的部隊向折缽山發起總共,這是以卵擊石的自殺行為。 日軍喪失了白天行動的能力,只能在夜間出動。許多日軍在白天裝死躺地上,但往往被開道的坦克壓死,有日軍趴在章魚壺形狀的凹處,但美軍卡車會故意在類似地形上來回碾壓,日軍照死不誤。戰友尸體成為未死日軍的最好掩護,但并非往尸體邊上簡單一躺就行,大越回憶,他使用了三具尸體,割開其中一具,將內臟纏繞在自己身上,將殘破的肉體壓身上?!霸谌章渲?,我叼著干鰹魚一動不動。在陽光強烈的照射下和地表熱量的蒸騰下,尸體流出的鮮血被馬上曬干,我自己的身體也因此變得非常僵硬。”大半天過去,大越再換一具“新鮮”尸體,如法炮制。裝死的過程必然不好受,勞累的日軍一動不動,漸漸睡去,有時被機槍聲驚醒,有時被爬到臉上的蛆蟲驚醒。 3月10日是日本陸軍紀念日,在這個特殊日子里,島上的殘兵敗將還奢望援軍到來,他們不知道東京在這一天被B-29轟炸機燒成火海,10萬人喪生。硫磺島上的激戰已經結束,美軍將3月11日后的戰斗定義為掃蕩作戰。 喝水也成為日軍的老大難問題,“一滴水就是一滴血”所言非虛,唇干舌燥的日軍為取水得付出慘重代價。有時候,口渴難耐的日軍見液體就喝,他們喝過煤油、汽油、重油,甚至野戰醫院里消毒用的酒精。日軍夜間出去活動時,會留意灑落在地上的子彈殼,里面往往會殘留著雨水,他們小心翼翼把這里的水灌到水壺里。日軍也可以趴地上吸泥水,連蛆蟲一起吞下去,蛆蟲不僅可補充蛋白質,還意味著這片土地沒有毒。 沒有水該如何煮米飯,日軍利用到處都有的地熱,但地下冒出的蒸汽里有濃濃的硫磺氣體,這樣蒸出來的米飯讓人吃了很不舒服,總比餓肚子強。秋草說自己連木炭都吃過,一邊吃,一邊強制回憶小時候吃的烤白薯,因為白薯兩端漆黑像木炭。美軍的罐頭食品是日軍餐譜上最頂級的美食,許多人死在夜間出去偷罐頭的路上,他們一不小心就絆上美軍陣地前照明彈的引線,騰空而起的照明彈把日軍照得清清楚楚。通常而言,10個人一組出去偷食品,能有5人回來算是不錯了。 自殺也有技術。“使用手榴彈自殺,也不是肯定就能死成的。解除安全裝置拉下引線以后,如果不緊緊抱住手榴彈是不行的,光是拿在手里是死不了的。失敗以后往往是炸掉了手腕,或者是炸飛了鼻子和耳朵,人卻沒被炸死,那樣的話就更慘了。”秋草詳解如何用手榴彈自殺,作為通訊員的他沒有配發手榴彈。到了不得不自殺關頭,日軍必然是彈藥將盡,往往連一人一顆自殺手榴彈都不夠分,只好兩人或三人一顆,這樣的自殺成功率很低,兩三個人在炸響后生不如死。 ![]() 3月15日,尼米茲宣布美國占領硫磺島。美軍作戰記錄顯示,掃蕩作戰的最后一天是5月17日,擊斃20名日軍,俘虜63人。此時仍有漏網的日軍,打到最后,不需美軍動手清剿,日本兵多因地下工事內缺氧或營養不良而紛紛倒下,運氣佳者被美軍發現并營救。此役日軍戰死20129人,1023人受傷被俘。硫磺島在1968年由美國歸還給日本,地底下至今仍有超過一萬具遺骸沒有被挖掘出來。 參考資料 NHK取材班編《最殘酷的戰斗:硫磺島戰役生還者講述》,金城出版社,2011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