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 大家判斷自己屬于陽性還是陰虛的時候,根據這幾個字基本就可以了。醫生診療疾病,還有根據舌象和脈象。 所謂‘’外寒‘’,就是形寒肢冷,喜暖畏寒,神疲乏力,腰腹冷痛,大便溏薄等。說白了,就是一副怕冷的征象。胖人多陽虛。 所謂‘’內熱‘’,就是五心煩熱,手腳喜接觸涼冷之物,腰酸腰痛,夜寐多夢,夜間盜汗,小便黃赤等。一派虛熱征象。瘦人多陰虛。 8評論 1贊 王師傅58664557 《內經》講“陰虛生內熱',這“陰”很多人都搞錯了,應該是足太陰脾臟,土虛生熱不斂火,虛陽外散了。中醫之癥很多假象,不要一見“熱'象,就說陰虛,用甘寒苦寒滅“火”行動,真正的三陰陽虛癥就麻煩了。多從舌脈神氣色便6個方面辯證。 |
|
來自: 昵稱35877444 > 《陰虛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