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的錢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 (1)沒有覺察到的大開銷 我有個朋友,大學畢業后去了一家待遇不錯的外企,拿著令人羨慕的高薪,每天一副精英范兒,追求著精致的高品質生活。他今年終于排上車號了,卻聽說在四處借錢買車,甭說是買個匹配高品質生活的好車了,他自己攢下的錢還不夠買個車轱轆的。 當你問他掙的錢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他往往會跟你說,應酬費用太高,經常需要和朋友外出吃飯,如果請一次客少說得三五百;工作后還要學習提升,報個學習班,一個月得一兩千;當然還有每年的年假旅行,出個國至少七八千。如果要節流,首先必須砍掉年度旅行,其次是學習班,再次是外出應酬。 當我以為精英生活就是應酬、學習和旅行時,卻意外發現,這哥們兒居然是淘寶五鉆買家,調出他的支付寶消費記錄,幾乎每天都在網購,從吃的、穿的、戴的、用的……細細一算,每個月的花費都夠他出國一趟。 其實,他并不是有意隱瞞自己的真實花費,也許他根本就沒有覺察到花大錢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2)你以為的就是真實的嗎 心理學實驗曾經測試過人對時間的感覺:把人關在黑房間里,很快他就會喪失對時間的感覺,即使有燈光,也不能估計時間的長短,有時對時間估計過長,有時又估計過短。所以,如果完全靠記憶,我們恐怕說不清楚自己的時間是怎樣打發的。 我們花費的金錢如果沒有記錄,恐怕也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況且很少有人會特別花精力去記究錢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 (3)沒有記過賬,別說你會理財 很顯然,我的朋友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消費結構錯覺,在于沒有記賬。那么,記賬這件事情真的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財嗎?答案是肯定的。 “股神”巴菲特在所有的大學課程中,最重視的就是財務會計。巴菲特用會計,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一個眾所周知,他通過閱讀財報來了解公司,也是踐行他所提倡的價值投資;二是用在做生意上。 無論做什么生意,巴菲特都會認認真真地記賬,然后用他學到的會計知識,仔細分析多賺的錢多在哪里,少賺了錢少在哪里,為之后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用孫子兵法的說法,他是用記賬的方法做到了“知己知彼”。 你看,記賬的作用并不在于記錄本身,而在于它反映了真實的情況,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可以指導未來的行動。不記賬就理財,理出麻煩也說不定。 - 2 - 記賬的三重境界 (1)你以為記個流水賬就叫懂記賬 說起記賬,這里邊可門道不少。你也許會說,記賬好辦,我只要每一筆款都從一個銀行卡里出,銀行就會有“流水賬”,系統自動給我記。那么,請點開你的銀行卡“收支明細”,告訴我,“支付”是花在哪兒了?“跨行”又是跨到了哪里?你每個月,吃飯花了多少錢?交通花了多少錢?買衣服又花了多少錢? “流水賬”是我們最容易理解的賬,也是最好記的賬。不用分門別類,只要按照時間,跟錢相關的就記一筆。但要回答上面的問題,就不那么容易了,得每個月月末翻出長長的流水賬,將餐費、交通費、服裝雜物費分別統計一遍,關鍵是每一筆賬的明細你還要記清楚,銀行的明細賬可不會每筆都告訴你花在哪里了。 所以,流水賬的記法作用十分有限,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為記賬沒用的重要原因。憑感覺記流水賬,是記賬的第一重境界。處于這個境界的朋友面臨著兩個選擇,要么尋找更好的記賬方法,要么放棄記賬。 (2)那些堅持記賬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常州一位72歲的老爺爺劉琦東,從1970年開始堅持記賬,一年一本賬。他積攢的40多本賬中密密麻麻地記錄下了整個家庭的所有收支,不僅記錄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開銷,還可以了解每月葷菜與素菜的開支。 無獨有偶,揚州有一位93歲的老奶奶劉頌芳,打算盤記賬30年。 1986年,買菜是幾分錢,一碗面條要5角錢,……一個月的消費是20元,而當時一個人的月薪只有60~70元。 …… 2015年,月消費大約在2000元,而她的退休金大約在3000元…… 上面兩位堅持記賬的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單位的會計。除了養成記賬的習慣外,還會有意識地分門別類,比如葷菜和素菜的花費分別是多少;還可以進行配比,比如支出占收入的多少,每項支出的占比。也就是說,他們會用專業會計的方法進行記賬。 單純從記賬的角度講,兩位老人做的已經十分到位了。能夠用專業的方法記賬,是記賬的第二重境界。停留在第二重境界,很可能會把生活變得瑣碎,未必真的能體驗到記賬的樂趣。 (3)怎樣用會計的思維進行記賬 有會計思維和沒有會計思維的人記的賬差別在哪里呢?我來問幾個問題,請在5秒之內查賬回答:
如果前兩個問題你還能盤算個大概的話,后面的幾個問題你恐怕就要掏出計算器算一陣了,還不能保證算對。 用專業方法記賬,并能在報表基礎上指導自己的行為方式,是記賬的第三重境界,也是記賬的最終目的。達到第三重境界,看著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才能體會到記賬的樂趣。 專業記賬方法學起來有一定難度,《記賬的奧秘》提出了一種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記賬方法,這個記賬方法與專業會計記賬有異曲同工之妙,又沒有會計借貸記賬法那么復雜,可以幫助你快速建立會計思維。 用會計思維進行記賬的方法與普通流水賬的區別就在于: 第一,每一項財務行為都可以追溯,且分毫不差;第二,通過分類、統計、配比,隨時可以回答上面幾個問題;第三,對自己的行為模式和財務狀況形成量化認識,并不斷改進。 其實家庭的記賬與企業的會計記賬,思路都是一樣的。如果你覺得手工記賬耗時繁瑣,可以使用記賬軟件。《記賬的奧秘》配套的免費記賬軟件——小鳥記賬,是該書作者自己開發的記賬工具。畢竟只講記賬的意義和方法還是空談,有了順手的工具才好付諸行動。用軟件記賬,你只需要用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記錄一筆收入、花費情況,系統會自動生成分類賬和報表,對你的財務狀況進行報告。 - 3 - 記賬真正的好處在于財富規劃 記賬就像我們需要定期體檢一樣,當你更清楚自己的財富狀況,才會更有動力去改善,也知道從何處著手,這才是記賬的真正意義。財富規劃幫助我們從“想要”到“得到”,當然還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做到”。 簡單講,個人的財務通常有四種狀態:困境、維持、成長、自由。每一種狀態都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1)困境:坐吃山空 困境是最差的一種財務狀況,專業一點的說法叫“收不抵支”。如果以前還有積蓄,那就是在“吃老本”,持續下去,早晚要“坐吃山空”。如果以前沒有積蓄,恐怕就要借錢度日…… (2)維持:勉強度日 維持是一種收支平衡的狀態,掙的錢全部花光,也叫“月光族”。 這兩種狀態下,人很容易沒有安全感,甚至產生“危機感”,要盡快擺脫。都知道要“開源節流”,但是短期內增加收入比較難,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開支。 其中,生活非必要的開支,比如娛樂開支:看電影、下館子、郊游等,是最容易被削減的;其次,是降低必要開支的數額,比如租便宜的房子、減少旅游次數、推遲買車,必須盡快減少以使每個月有一些結余。 (3)成長:無論如何也得攢點錢 成長狀態就是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加,結余越來越多,就是“攢下了錢”。 節流是有限的,且絕非長久之計。成長的關鍵在于“開源”,比如工作中持續學習,提升工資水平;做一份兼職,賺一點外快……當你持續提升自己能力的時候,心里會踏實很多,也會有安全感。即使生活有突如其來的變故,比如丟了工作或者需要一筆大的開支,也可以有較長時間的緩沖期。 (4)自由:最終的目標 每個人都向往財務自由,雖然自由的標準不太一樣,但終極目標都是希望工作不再成為基本生存的工具,而個人的時間精力可以放在更高層次的追求和夢想實現上。財務自由的最佳辦法就是投資,用積攢的資本獲得收入,通過利滾利的方式覆蓋基本的支出、形成新的結余。 其實,公司財富與個人財富的道理完全一樣,只是公司的規模更大。當你定期巡查和分析你的財富體檢表,你的會計思維也會自然而然地培養起來,它會幫助你更好地建立理財思維,也對你將來開展自己的事業有所裨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