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碑, 那百年黃桷古樹遮蓋下的一片綠蔭 [29P]
谷雨前后,山城重慶的天氣好像坐上了“過山車”,一忽兒艷陽高照,一忽兒大雨傾盆,讓人實在是難以適應,好在每次大雨過后都有好天氣,也給攝影人帶來了福音...... 谷雨前一天,天氣就非常好,正好朋友來渝,于是一起驅車去北碚的那個民國時的“文化熱城”金剛碑轉了轉。 金剛碑坐落在重慶北碚北溫泉鎮境內的縉云山下的嘉陵江畔,離北碚城區5公里,這里山巒拱翠,古樹參天,水流潺潺。“金剛碑”的得名,據說是源于佛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尊者到縉云山建寺之時,有金剛力士前來助力,曾遺漏了塊巨石在此,當地人俗稱為“立石子”。那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狀似一碑,直深入嘉陵江。唐人曾題刻“金剛”二字,故而當地人人稱“金剛碚”,故得名“金剛碑”。 金剛碑緊挨著嘉陵江,村里有一條小溪,溪邊石板路上滿是翠綠的青苔,溪流兩岸和坡地上有幾十棵百年的黃桷古樹,濃蔭遮天,一片陰涼,真算得上是個“世外桃源”。遺憾的是:本來這里據說是準備開發成一個“古香古色”的度假區的,由于種種原因,前幾年這里的居民已經全部被強行遷走后,但后續的資金未能到位,目前這里只剩下破敗不堪隨時可能倒塌的房屋,到處已經是一片凋敝和破敗了。 當年金剛碑這里原是古渝州最偏遠的山村,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縉云山南坡的小煤窯星羅棋布,煤炭業日益興旺,煤炭必經過金剛碑嘉陵江出口,運銷外地,于是形成產煤、運煤、銷煤的水陸碼頭和中轉站。 金剛碑古鎮因產煤業的興起而帶動了整個古鎮所有行業的發展,到清同治年間,鎮上各個行業興旺繁盛,成立了以煤、鹽、船、馱、牛、馬為首的行業幫會“七幫會”,金剛碑也成為了水陸交匯的碼頭。 ![]() 民國時期,金剛碑這里已經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鄭家院子幾家較大的民居建筑群。陸運密集、船運發達,“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各種商號、客棧、茶樓、酒肆林立,沿街河兩岸有商店、貨棧千余家,煤窯沿山排開,挑夫摩肩接踵,江岸帆檣如林,呈現出一派興盛景象。 ![]() ![]() ![]() 抗戰時期,金剛碑在陪都重慶的文化圈里更是小有名氣,曾有許多社會名人如于右任、梁漱溟、傅抱石等都寓居于此,在當時被譽為民國時期的“文化熱城”。 ![]() ![]() ![]() ![]() 金剛碑應該算是俺的“攝影基地”了,從2011年開始,每年俺都會無數次的去那里采風,而每次有外地的朋友來,俺也會帶他們去走走。記得前些年剛開始去金剛碑時,那里還有些居民居住,也曾到他們的家里邊去聊過天,記得當時一棟二層小樓上一對父女的“絲竹之音”曾讓大家都贊嘆不已。而今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卻早已是人去樓空,房屋也成了危房了...... ![]() ![]() ![]() 又有近半年沒去了,金剛碑這里看起來是日漸凋敝,又有好幾個地方被圍墻隔著,人已經無法過去,只能遠望著那些破敗不堪隨時可能倒塌的老房子了。 ![]() ![]() ![]() 那天不是周末,但金剛碑里的人卻特別多,有許多支著畫架畫畫的學生,還有一幫帶著個模特拍“藝術照”的攝影師,小溪邊的老茶館還開著,這也是村子里唯一感覺還有些人氣的地方了...... ![]() ![]() 金剛碑緊挨著嘉陵江,往江邊走,不遠處就是號稱“嘉陵江”之冠的溫塘峽了,據說古時峽口建有溫泉池,稱為溫塘。這里峽谷深遂,江水平靜,風光秀麗,嫵媚多姿。來金剛碑游玩,江邊的美景也不可不看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