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經方解讀(四十一)
【組 成】柴胡半斤(12克),黃芩三兩(6克),人參三兩(6克),甘草(炙)三兩(5克),生姜三兩(6克),大棗十二枚(擘)(六枚),半夏半斤(洗)(9克)。 注:括號內劑量為參考劑量。 【服 法】以水一斗二升(2500毫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服三次。 【講 解】本方為治少陽病的主要方劑,尚能治瘧疾、婦人熱入血室、勞瘵骨蒸、諸熱出血,其應用范圍較廣。方中柴胡味苦微寒,透達少陽半表之邪,用以為君。黃芩苦寒,清泄少陽半里之熱,用以為臣。半夏辛溫,和胃降逆,人參、甘草補正氣而和中,用以為佐。生姜、大棗辛甘,和營衛,通津液,用以為使。且半夏、生姜相伍尚可降逆止嘔。總之,本方功用以和解少陽為主。 臨證應用指征為: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下痞硬,嘔逆,口苦,咽干,目眩,耳鳴,頭痛,舌苔薄白,脈弦數或沉緊者。或婦人經期感冒,經水忽停,發熱,譫妄,胸脅脹痛,干嘔,頭痛,脈弦者。 本方又叫三禁湯,是因其所主的癥侯禁汗、禁下、禁吐的原故。本方通過和里以解表。另外,柴胡能主“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其用量過重能令人水瀉,故內寒便溏者,柴胡殊不適用。 該方的常用加減法為:如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叁,加瓜簍實一枚,證見既發煩而不嘔,則勿需半夏之降逆、人參之益胃,又恐半夏燥液而益煩,人參壅氣而化熱,故去之,而加栝簍之苦寒,以除胸膈之火逆。如渴者,去半夏,加人參至10克,栝簍根10克,去半夏之辛燥,加人參、天花粉生津退熱。如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6克,腹痛多屬病及太陰,去黃芩之苦寒,恐其因寒下陷,;加芍藥可理中焦血氣之滯。如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8克,去大棗之甘壅,加牡蠣之咸寒,取其清熱軟堅,利少陽之痰火。如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8克,氣阻水停之證,勿需黃芩之清熱,須用茯苓以化氣滲水。如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6克,溫覆取微汗愈。不渴,則毋需人參生津止渴,且外有微熱,為表邪未盡之征,恐滋補留邪,故去參,加桂以助姜,棗,宣達營衛,使病邪外透肌表。若咳者,去人參、生姜、大棗,加五味子i2克,干姜6克,咳屬三焦氣逆,飲邪激肺之證,去參、棗之壅補,以干姜易生姜,加五味子約其辛熱,使之溫化水飲。本方以柴胡、甘草、生姜為固定藥物,余味可隨證加減。 本方加陳皮、芍藥,名柴胡雙解散,主治與本方同。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湯,本方取小柴胡湯的小劑量再加芒硝,是為柴胡證兼腸中有燥屎者設,此證為中氣巳虛,下利而無腹痛,此點可與大柴胡湯證相別。合桂枝湯,名柴胡桂枝湯,治少陽病兼太陽證。除甘草,加桂枝、茯苓、龍骨、牡蠣、鉛丹、大黃,名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柴胡證誤下,而致三焦火郁,心氣虛越的病證,此方尚能下肝膽之驚痰,治療癲癇有效。去半夏、人參、姜、棗,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蠣,名柴胡桂枝干姜湯,主治之證為大陽余邪未盡,而內有水飲。亦治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之癥。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簍根湯,主治少陽寒熱往來而渴,亦治勞瘧。去柴胡、黃芩、加厚樸,名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治脾胃氣虛,陰氣內壅而腹脹,此為補虛散滯。去半夏,加當歸、白芍、大黃,名柴胡飲子,治表里同熱而里熱偏熾者,亦治瘧疾。加羌活、防風,名柴胡羌活湯,治溫疫往來寒熱。加桔梗,名柴胡枯梗湯,治咳嗽。合平胃散,名柴平湯,治濕瘧。加青黛,姜汁糊丸,名清鎮丸,治嘔吐、頭痛等。本方一分,加四物湯二分,名柴胡四物湯,治久虛,微有寒熱。本方與四物湯各半,名調經湯。本方去人參,加大黃、芍藥、枳實,名大柴胡湯,治少陽里實。 【臨證應用】用于少陽病,小柴胡湯為少陽病的正治法,其病以口苦、咽干、目眩為主證,而往來寒熱和胸脅苦滿,對于少陽病辨證亦有典型意義。若少陽病兼有太陽、陽明或誤治所形成的變證則宜權變而治。兼太陽病者,方用柴胡桂枝湯太、少分解。兼陽明里實熱結者,方用大柴胡湯。如腸中有燥屎,且中氣已虛者,方用柴胡加芒硝湯,其作用僅取芒硝泄熱軟堅,瀉下作用較大柴胡湯為輕,二者可謂虛實各異。 用于熱入血室,熱入血室是指婦人經水來潮之時而患傷寒,邪熱乘虛而內陷,熱與血結,影響肝膽的疏泄功能,少陽樞機不利,故用小柴胡湯,但應酌加生地、丹皮、桃仁、紅花、赤芍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藥物。若婦人患陽明病而見經行下血,熱入血室,發生譫語、頭汗出等證,當用刺期門,瀉肝經實熱的方法治療。 用于瘧疾,小柴胡湯雖可用治瘧疾,但究非特效方,且本方中有參、草、棗,對暑濕重者殊不宜。瘧疾多由伏邪所致,還應辨證施治為是。總之,治瘧豈非小柴胡湯一途,故臨證時慎之。 用于淋證,本方可加滑石、木通、瞿麥治療。 用于不寐,本方加合歡皮、夜交藤、琥珀末治療。 用于治耳病,以本方為基礎化裁治療。 用于乳癰,本方加牡蠣、蒲公英。 【文獻摘錄】“小柴胡為半表半里之劑,太陽經之表熱,陽明經之標熱,皆不能解也。若夫陽氣虛寒,面赤發熱,脈沉足冷者,服之立見危殆。及內有虛寒,大便不實,婦人新產發熱,皆不可用也。”(《醫方集解》) 包潘良——在線輔導 浙江省東方中醫信息化技術研究院 |
|
來自: AB向往神鷹 > 《6.中醫名方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