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 類 紂豬①肉去勢曰紂甘咸平。補腎液, 充胃汁, 滋肝陰, 潤肌膚, 利二便, 止消渴, 起② 羸。以壯嫩花豬, 軟而易熟, 香而不腥臊者良。烹法甚多, 惟整塊洗凈, 略抹糖霜, 干蒸極爛者, 味全力厚, 最為補益。古人所謂蒸豚也。吳俗尚蹄肘, 乃古之豚肩遺意, 但須緩火煨化。嘉蘇婦人, 不事中饋, 而尚市脯, 劣廚欲速用硝, 不但失飪, 亦且暴殄。 多食助濕熱, 釀痰飲, 招外感, 昏神智, 令人鄙俗。故先王立政, 但以為養老之物。圣人云: 勿使勝食氣。而回回獨謂此肉為葷也。末俗貪饕, 不甘澹泊, 厚味臘毒, 漫不知省, 蔑禮糜財, 喪其廉儉。具不得已之苦心者, 假神道以設教, 創持齋之日期, 雖屬不經, 良有深意。若幼時勿縱其口腹, 不但無病, 且易成人。至一切外感及哮嗽、瘧、痢、痧、疸、霍亂、脹滿、腳氣、時毒、喉痹、痞滿、疔癰諸病, 切忌之。其頭肉尤忌。產后食肉, 亦勿太早。痧、痘、時病后, 須過彌月始可食也。新鮮之肉曰腥。《論語》君賜腥是也。方書所云: 忌食新鮮之鮮, 忌食魚腥之腥, 皆指此言也。醫家、病家, 往往顢頇不省, 故詳及之。其未經去勢之瞫③豬肉、婁豬肉, 皆不堪食。黃覲豬肉、瘟豬肉, 并有毒, 雖平人亦忌之。中其毒者, 芭蕉根搗汁服。小兒火丹及打傷青腫、破傷風, 并用新宰豬肉, 乘熱片貼, 頻易。液干難產, 津枯血奪, 火灼燥渴, 干嗽、便秘, 并以豬肉煮湯, 吹去油飲。 【①紂( fén )豬: 閹割過的豬。②( wāng) : 跛或脊背骨骼彎曲。③瞫( jiā) : 公豬。】 豬皮杭人以干肉皮煮熟, 刮去油, 刨為薄片, 暴燥, 以充方物,名曰肉酢, 久藏不壞。用時以涼開水浸軟, 麻油鹽料拌食甚佳。按: 皮即膚也, 豬膚甘涼, 清虛熱, 治下利、心煩、咽痛, 今醫罕用此藥矣。若無心煩、咽痛兼證者, 是寒滑下利, 不宜用此。凡堪病、擇藥, 先須辨此, 庶不貽誤。 千里 脯冬令極冷之時, 取錘凈好豬肋肉, 每塊約二斤余, 勿浸水氣, 晾干后, 去其里面浮油及脊骨肚囊, 用糖霜擦透其皮, 并抹四圍肥處, 若用鹽亦可, 然藏久易酵也。懸風多無日之所。至夏煮食, 或加鹽醬煨, 味極香美, 且無助濕發風之弊, 為病后、產后、虛人食養之珍。 蘭熏一名火腿甘咸溫。補脾開胃, 滋腎生津, 益氣血, 充精髓。治虛勞、怔忡, 止虛痢、泄瀉, 健腰腳, 愈漏瘡。以金華之東陽, 冬月造者為勝; 浦江、義烏稍遜; 他邑不能及也。逾二年, 即為陳腿,味甚香美, 甲于珍饈, 養老補虛, 洵為極品。取腳骨上第一刀,俗名腰封。刮垢洗凈, 整塊置盤中, 飯鍋上干蒸悶- 53 - 透, 如是七次,極爛而味全力厚, 切食最補。然必上上者, 始堪如此蒸食, 否則非咸則硬矣。或老年齒落, 或病后脾虛少運, 則熬湯, 撇去油, 但飲其汁可也。 外感未清、濕熱內戀、積滯未凈、脹悶未消者均忌。時病愈后, 食此太早, 反不生力, 或致浮腫者, 皆余邪未凈故耳! 附腌腿法: 十一月內, 取壯嫩花豬后腿, 花豬之蹄甲必白, 捶凈取下, 勿去蹄甲, 勿灌氣, 勿浸水。用力自爪向上緊捋, 有血一股向腿面流出, 即拭去。此血不擠出, 則夏至必臭。晾一二日待干, 將腿面浮油細細剔凈, 不可傷膜。若膜破, 或去蹄甲, 則氣泄而不能香。每腿十斤, 用燥鹽五兩, 鹽不燥透, 則鹵味入腿而帶苦。竭力擦透其皮, 然后落缸, 腳上懸牌, 記明日月。缸半預做木板為屜, 屜鑿數孔, 將擦透之腿, 平放板屜之上, 余鹽均灑腿面, 腿多則重重疊之, 不妨。鹽烊為鹵, 則從屜孔流至缸底, 腌腿以此為要訣。蓋沾鹵則肉霉而必苦也。既腌旬日, 將腿翻起, 再用鹽如初腌之數,逐腿灑勻, 再旬日, 再翻起, 仍用鹽如初腌之數, 逐腿灑勻, 再旬日, 至初腌至此匝一月也, 將腿起缸, 浸溪中半日, 刷洗極凈, 隨懸日中曬之, 故起缸必須晴日, 若雨雪不妨遲待。如水氣曬干之后, 陰雨則懸當風處, 晴霽再曬之, 必須水氣干盡, 皮色皆紅, 可不曬矣。修圓腿面, 入夏起花, 以綠色為上, 白次之, 黃黑為下, 并以菜油遍抹之。若生蟲有蛀孔, 以竹簽挑出,菜油灌之, 入伏, 裝入竹箱盛之。茍知此法, 但得佳豬, 處處可造。常州造腿未得此法。且后腿之外, 馀肉皆可按法腌藏, 雖補力較遜, 而味亦香美, 以為夏月及忌新鮮者之用。 噤口痢, 腌肉脯煨爛食。中諸肉毒及諸食停滯, 惡痢不瘳, 并用陳火腿煅存性, 研, 開水下。按紀文達公云: 油膩得灰即解散。故油膩凝滯之病, 即以其物燒灰調服, 自愈, 猶之以灰浣垢耳! 余謂尚未盡然, 如過食白果、荔枝而醉者, 即以其殼煎湯飲之立解。吾杭市脯獨香黏味美者, 其煮豬肉或羊肉鍋中之湯, 永不輕棄, 但日撇浮油, 加鹽添水煮之, 名曰老汁,故物易化也。即純用秋油、醇酒, 煨雞、鴨、鹿、豕等肉之鹵鍋,亦功在老汁, 故味美易糜。觀此則食物不消, 當以本物消之之義, 別有至理存焉。 豬脂俗呼板油甘涼。潤肺, 澤槁濡枯, 滋液生津, 息風, 化毒, 殺蟲, 清熱消腫, 散癰通腑, 除黃, 滑胎, 長發。以白厚而不腥臊者良。 臘月煉之, 瓷器收藏, 每油一斤, 入糖霜一錢于內, 經久不壞, 暑月生豬脂, 以糖霜腌之, 亦可久藏, 此物性之相制也。 外感諸病、大便滑瀉者均忌。 胞衣不下、小便不通, 并以豬脂一兩, 水一盞, 煎數沸服。 小兒蛔病羸瘦, 頻服豬油。 中諸肝毒, 豬油一盞, 頓服。 痘瘡, 便秘四五日, 肥豬脂一塊, 水煮熟, 切如豆大與食,自然臟腑滋潤, 痂亦易落, 無損于兒。 乳癰、發背諸腫毒, 豬脂切片, 冷水浸貼, 熱即易, 以散盡為度。 誤吞鐵釘, 豬脂多食令飽, 自然裹出。 豬腦性能柔物, 可以熟皮。涂諸癰腫及手足皸裂, 皆效。多食損人, 患筋軟、陽痿。 豬 俗作胰甘平。潤燥, 滌垢, 化痰, 運食, 清胎, 澤顏, 止嗽。凡婦人子宮脂滿不受孕及交合不節, 而子宮不凈者, 皆宜蒸煮為肴,久食, 自可受孕。妊婦食之, 蠲胎垢, 其兒出痘必稀。小兒食之, 消積滯, 可免疳、黃諸病。且血肉之品, 無克伐之慮, 雖頻食亦無害也。所謂澤顏、止嗽者, 非用以作面脂而治肺也, 食此則痰垢潛消, 無穢濁熏蒸之弊, 容顏自澤, 則咳嗽自平矣。 豬肺甘平。補肺, 止虛嗽。治肺痿、咳血、上消諸證。用須灌洗極凈, 煮熟, 盡去筋膜, 再煮糜化食, 或和米煮粥, 或同苡仁米為羹, 皆可。豬之臟腑, 不過為各病引經之用, 平人不必食之。不但腸胃垢穢可憎, 而肺多涎沫, 心有死血, 治凈匪易, 烹煮亦難。君子不食豢腴。有以夫! 豬心甘咸平。補心。治恍惚、驚悸、癲、憂恚諸證。皆取其引入心經, 以形補形, 而藥得祛病以外出也, 煮極難熟。余病忌。 豬肝甘苦溫。補肝, 明目。治諸血病, 用為向導。余病均忌,平人勿食。 打傷青腫, 炙豬肝貼之。一切癰疽初起, 新宰牡豬肝, 切如瘡大一塊, 貼之, 以布纏定, 周時即愈。肝色變黑, 狗亦不食。陰癢, 炙豬肝納入, 當有蟲出。 豬膽苦寒。補膽, 清熱。治熱痢, 通熱淋, 殺疳蟲, 去目翳, 敷惡瘡, 治厥、癲疾。浴嬰兒, 沐發生光。 小兒初生, 豬膽汁入湯浴之, 不生瘡疥。喉痹, 臘月朔, 取豬膽不拘大小, 五六枚, 用黃連、青黛、薄荷、僵蠶、白礬、樸硝各五錢, 裝入膽內, 青紙包了, 掘一地窟, 深方各一尺, 以竹橫懸此膽于內, 用板蓋定, 候至立春日取出。待風吹去青紙, 膽皮研末密收, 每吹少許。赤白痢, 臘月豬膽百枚, 俱盛黑豆入內, 著麝香少許陰干, 每月五七粒為末, 生姜湯下。疔瘡惡毒,臘月豬膽風干, 和生蔥搗敷。湯火傷, 豬膽汁, 調黃柏末涂。 豬腰子豬內腎也甘咸平。煮極難熟, 俗尚嫩食, 實生啖也。腰痛等證, 用以引經, 殊無補性。或煮三日, 俾極熟如泥, 以為老人點食, 頗可耐饑。諸病皆忌, 小兒尤不可食。癰疽、發背初起, 豬腰子一對, 同飛面杵如泥敷。 豬石子外腎也甘咸溫。通腎。治五癃、奔豚、莖痛、陰陽易、小腹急痛、癲、驚恐、鬼疰①、蠱毒②諸證。無是病者勿食。 豬脾一名聯蹺③ , 俗名草鞋底甘平。消痞, 甚不益人。 豬胃俗呼豬肚甘溫。補胃, 益氣, 充饑, 退虛熱, 殺勞蟲, 止帶濁、遺精,散瘕積聚。肉厚者良。須治潔煨糜, 頗有補益。外感未清、胸腹痞脹者, 均忌。 胎氣不足或屢患半產及娩后虛羸, 豬肚煨糜, 頻食, 同火腿煨尤補。中虛久瀉, 豬肚一枚, 入蒜煮糜, 杵爛丸梧桐子大,每米飲下三十丸。虛弱遺精, 豬肚一枚, 入帶心連衣紅蓮子,煮糜, 杵丸桐子大, 每淡鹽湯下三十丸。 豬腸甘寒。潤腸, 止小便數, 去下焦風熱, 療痢、痔、便血、脫肛。治凈煨糜食。外感不清、脾虛滑瀉者, 均忌。腸風臟毒、血痢不已、脫肛出血, 并以豬大腸入槐花末令滿、縛定, 以醋煮爛, 搗丸梧子大, 每二十丸, 米飲下。 【①鬼疰: 內科病名。指一些具有傳染性的疾病。②蠱毒: 古病證名, 出自《肘后備急方》。指一系列癥狀復雜、變化不一、病情危重的證候。③蹺( tiān) : 肥。】 豬脬甘咸涼。炙食, 治夢中遺溺。 豬骨 髓甘平。補髓, 養陰。治骨蒸勞熱、帶濁、遺精。宜為衰老之饌。 豬血咸平。行血殺蟲。余病皆忌。 豬蹄 爪甘咸平。填腎精而健腰腳, 滋胃液以滑皮膚。長肌肉, 可愈漏瘍; 助血脈, 能充乳汁。較肉尤補, 煮化易凝。宜忌與肉同。老母豬者勝。 婦人無乳及乳癰、發背初起, 并以母豬蹄一雙, 通草同煮食, 并飲其汁。硇砂損陰, 豬蹄一只, 浮萍三兩, 煮汁漬之, 冷即出, 以粉敷之。 豬乳甘咸涼。初生小兒飲之, 無驚、、痘、疹之患。大人飲之, 可斷酒。 狗肉廣南名地羊《本草》云: 味酸溫。中其毒者, 杏仁解之。孕婦食之, 令子無聲。時病后食之必死。道家謂之地厭。 羊肉甘溫。暖中, 補氣, 滋營, 御風寒, 生肌健力, 利胎產, 愈疝, 止疼。肥大而嫩, 易熟不膻者良, 秋冬尤美。與海參、蘆菔、筍、栗同煨, 皆益人。加胡桃煮則不膻。多食動氣生熱。不可同南瓜食, 令人壅氣發病。 時感前后、瘧、痢、疳、疸、脹滿、癲狂、哮嗽、霍亂諸病, 及痧、痘、瘡、疥初愈, 均忌。新產后, 僅宜飲汁, 勿遽食肉。 產后虛羸, 腹痛覺冷, 自汗, 帶下, 或乳少, 或惡露久不已,均用羊肉切治如常, 煮糜食之。兼治虛冷勞傷、虛寒久瘧。 羊脂甘溫。潤燥。治勞痢, 澤肌膚, 補胃耐饑, 御風寒, 療痿痹, 殺蟲治癬, 利產, 舒筋。多食滯濕釀痰。外感不清、痰火內盛者, 均忌。 婦人陰脫, 赤丹如疥, 并煎羊脂涂。發背初起, 羊脂切片,冷水浸貼, 熱即易之。誤吞針鐵, 多食羊脂則自下。 羊腦甘溫。治風寒入腦, 頭疼久不愈者良。多食發風、生熱。余病皆忌。 羊骨 髓甘溫。潤五臟, 充液, 補諸虛, 調養營陰, 滑利經脈, 卻風,化毒, 填髓, 耐饑。衰老相宜, 外感咸忌。 羊血咸平。生飲止諸血, 解諸毒, 治崩衄及死胎不下、產后血悶欲絕、胎衣不落, 并誤吞一切金石、草木、蜈蚣、水蛭者, 均宜熱服, 即瘳。熟食但能止血, 患腸風、痔血者宜之。 羊脊 骨甘溫。補腎, 利督, 強腰。脛骨磨銅, 頭骨消鐵。羸老胃弱, 羊脊骨一具捶碎, 熬取濃汁, 煮粥常食。腎虛腰痛, 羊脊骨一具捶碎, 熬取濃汁, 和鹽料食。膏淋、虛濁、虛利, 羊脊骨煅研末, 米飲下二錢。誤吞金、銀、銅錢, 羊脛骨煅研, 三錢, 米飲下。誤吞鐵物, 羊頭骨煅研, 調稀粥食。 羊肺甘平。補肺氣, 治肺痿, 止咳嗽, 行水通小便, 亦治小便頻數。病后、產后、虛羸、老弱, 皆可以羊之臟腑, 煮爛食之。外感未清者均忌。 羊心甘平。補心, 舒郁結, 釋憂恚。治勞心膈痛如神。余先慈苦節撫孤, 遂患此證, 諸藥不應, 食此即愈。后屢發, 用之輒效, 久食竟痊。 羊肝甘涼。補肝明目, 清虛熱, 息內風, 殺蟲, 愈 , 消疳, 蠲忿。諸般目疾, 并可食之。 羊膽苦寒。清膽熱, 補膽汁。專療諸般目疾, 兼治蟲毒瘡瘍。目疾, 羊膽汁點, 或煮熟吞之。代指, 以指刺熱湯中七度,刺冷水中三度, 隨以羊膽汁涂之。 羊腰子羊內腎也甘平。補腰腎。治腎虛耳聾, 療瘕, 止遺溺, 健腰膝, 理勞傷。 羊石子羊外腎也甘溫。功同內腎而更優, 治下部虛寒, 遺精, 淋, 帶, 瘕,疝氣, 房勞內傷, 陽痿陰寒, 諸般隱疾。并宜煨爛, 或熬粥食,亦可入藥用, 下部火盛者忌之。 羊脬甘溫。補脬損, 攝下焦之氣。凡虛人或產后患遺溺者宜之。 羊胃俗名羊肚甘溫。補胃, 益氣, 生肌, 解渴, 耐饑, 行水, 止汗。 羊腸甘溫。補氣, 健步, 固精, 行水, 厚腸, 便溺有節。故董香光秘傳藥酒方, 以之為君也。捶熟為線, 堅韌絕倫, 補力之優,于此可見。 牛肉章杏云云: 牛為稼穡之資, 天子無故不忍宰。祭祀非天神不敢歆, 豈可妄殺乎? 及觀莊子犧牛、耕牛之喻, 知古人宰殺者惟犧牛① , 而耕牛必不殺也。袁存齋云: 天生萬物, 大概以有用于人為貴, 律文宰牛、馬有禁, 宰羊、豕無禁。所以然者,羊、豕無用于人, 而牛、馬有用于人也。按此二說, 皆通儒之論。余家世不食牛, 奉祖訓而守禮法, 非有惑于福利之說, 故不譜其性味。中其毒者, 杏仁、蘆根汁、稻桿煎濃汁, 人乳并可解之。汪謝城曰: 牛肉亦有可食者, 其祭祀之胙② 乎, 每見不食牛者, 以此胙賜與礍③ , 不免褻越。余有一法, 以此牛供祭之后, 用合霞天膠、黃明膠諸藥, 不褻神余, 又治民病, 最為兩得。 馬肉辛苦冷, 有毒。食杏仁或飲蘆根汁解之。其肝, 食之殺人。 【①犧牛: 毛色純一的牛。②胙( zu?) : 祭祀用的肉。③礍: 古代地位最低下的仆人。】 驢肉酸平有毒, 動風。反荊芥, 犯之殺人。 騾肉辛苦溫, 有毒。孕婦食之難產。 野豬 肉甘平。補五臟, 潤肌膚。治癲??腸風、痔血。禁忌與豬肉同。蹄爪補力更勝。一切癰疽不斂, 多年漏瘡, 煨食即愈。其脂臘月煉過收藏, 和酒服, 令婦人多乳; 服十日后, 可給三四兒, 素無乳者亦下。亦可涂腫毒、疥癬。 豪豬肉一名箭豬甘寒, 有毒。多膏滑腸。能發風虛, 不可多食。 虎肉酸咸溫。作土氣, 味不佳, 宜腌食。補脾胃, 益氣力, 止多唾善嘔, 辟精魅鬼瘧, 入山則虎見畏之。其脂治反胃, 涂白禿、凍瘡、痔瘡、狗咬瘡。 豹肉酸溫。安五臟, 補絕傷, 御風寒, 辟鬼魅, 壯筋骨, 強健人。 熊肉甘溫。補虛損, 殺勞蟲。治風痹, 筋骨不仁。有錮疾者,忌食。 其蹯俗 熊掌。益氣力, 御風寒。極難罞① , 須用石灰沸湯剝凈, 以酒、醋、水三件, 同封固, 微火煮一晝夜, 大如皮球,白肉紅絲, 色味艷美。 其背上脂惟冬月有之, 名熊白。功與肉同, 味更美。 其膽入藥, 治疔疽, 去翳, 息驚, 為珍品。 【① 罞(ér 爾) : 煮爛。】 象肉甘平。不益人, 多食則體重。煮汁飲, 通小便。煅灰服,治溺多。和油敷, 愈禿瘡。 其皮生肌, 為瘡家收功藥。又治金瘡不合, 涂下疳。并煅灰用。 其牙治風??驚悸、內熱骨蒸、諸物鯁喉。通小便, 療諸瘡、久痔, 辟一切邪魅精物, 并以生屑調服, 外敷針刺諸物入肉。 羚羊 肉甘平。治筋骨急強、中風, 愈惡瘡, 免蛇蟲傷。 山羊肉野羊也甘熱。治冷勞、赤白帶下, 利產婦, 辟嵐瘴, 理筋骨急強。時病人忌之。其血破瘀生新, 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衄、瘀停諸病。 鹿肉甘溫。補虛弱, 益氣力, 強筋骨, 調血脈, 治產后風虛, 辟邪。麋肉同功, 但宜冬月炙食。諸外感病忌之。 其茸、角、鞭、血皆主溫補下元, 惟虛寒之體宜之。若陰虛火動者服之, 貽誤非淺。全鹿丸尤不可信, 葉天士嘗辟之, 不可不知! 中風口眼??, 生鹿肉同生椒搗貼, 正即去之。 麂肉甘平。補氣, 暖胃, 耐饑, 化濕, 祛風, 能瘳五痔。痞滿氣滯者勿食。 獐肉一名麇甘溫。祛風, 補五臟, 長力, 悅容顏。按食療云: 八月至十一月食之, 味美勝羊; 十二月至七月食之, 動氣。多食發錮疾,患消渴。 貍肉甘平。補中益氣。治諸疰, 去游風, 療溫鬼毒氣, 皮中如針刺, 愈腸風下及血痔瘺如神。貍類甚多, 惟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 名牛尾貍, 亦曰玉面貍。專上樹食百果, 俗呼果子貍。冬月極肥美, 亦可糟食。《內則》① : 食貍去正脊。若捕而畜之, 鼠皆貼服不敢出。別種皆不堪食。 賢肉一名豬獾甘溫。補羸瘦, 長肌, 下氣平咳逆。勞熱、水脹、久痢, 煮食即瘳。野獸中佳品也。 獾肉一名狗獾功與醥相似, 兼能殺蛔蟲。黃瘦、疳膨, 食之自愈。 狼肉咸溫。補五臟, 御風寒, 暖胃厚腸, 壯陽填髓, 其脂潤燥,治諸惡瘡。《內則》: 食狼去腸。腹有冷積者最宜, 陰虛內熱人忌食。狼肥豺瘦, 諺云: 體瘦如豺。故豺肉不堪食也。《食療》云: 食豺令人瘦。 兔肉甘冷。涼血, 祛濕, 療瘡, 解熱毒, 利大腸。多食損元陽,令人痿黃。冬至后至秋分, 食之傷人神氣。孕婦及陽虛者尤忌。兔死而眼合者, 誤食傷人。 【① 《內則》:《禮記》的篇名。】 水獺 肉甘咸涼。清血熱, 理骨蒸, 下水通經, 祛毒風, 利大小便。多食消男子陽氣。其肝性熱, 辟蠱殺蟲, 補產虛, 已勞嗽。治傳尸鬼疰、魚骨鯁喉、瘧久不瘳、心腹積聚、腸痔下血, 寒疝攻疼。其爪搔喉, 亦治骨鯁。 猬肉俗名刺鼠甘平。下氣, 殺蟲。治反胃、痔漏。按食此必去骨凈盡,誤食令人瘦劣。 其皮煅研服, 治遺精甚效。 雞甘溫。補虛, 暖胃, 強筋骨, 續絕傷, 活血調經, 拓癰疽, 止崩帶, 節小便頻數, 主娩后虛羸。以騸① 過、細皮肥大而嫩者勝。肥大雌雞亦良, 若老雌雞熬濃汁最佳。烏骨雞滋補功優。多食生熱、動風, 凡時感前后、痘疹后、瘡瘍后、瘧、痢、疳、疸、肝氣、目疾、喉證、腳氣、諸風病, 皆忌之。未騸者, 愈老愈毒,諸病均不可食。惟辟邪宜用丹雄雞也。 中惡昏憒, 丹雄雞一只, 安放病者心間, 以雞頭向病人之面, 雞伏而不動, 待其飛下, 病者亦蘇。 雞冠 血老雄雞者力勝。治無故卒死, 或寢臥奄忽而絕, 皆是中惡, 刺取雞冠血涂面上, 干則再涂, 并滴入口鼻中。卒縊垂死,心中猶溫者, 勿斷繩, 刺雞冠血滴口中。卒然杵死不能言, 刺雞冠血和真珠末, 丸小豆大, 納三丸入口中。小兒卒驚, 似有痛處, 不知疾狀, 亦刺血滴口中。鬼擊卒死, 刺雞冠血瀝口中, 令咽, 仍破此雞拓心下, 冷乃棄之道旁。女人交接違禮, 血出,刺雞冠血頻涂。對口、發背諸毒, 刺雞冠血滴疽上, 血盡再換,不過五六雞, 痛止毒散。浸淫瘡, 不早治殺人, 宜刺雞冠血涂,日四五次。蜈蚣、蜘蛛咬, 馬咬成瘡, 燥癬作癢, 并刺雞冠血涂。中蜈蚣毒, 舌脹出口者是也, 刺雞冠血浸舌, 并咽之。諸蟲入耳, 雞冠血滴耳中。 【① 騸: 割除動物的睪丸。】 雞蹻??一名雞內金治喉痹, 雞內金勿洗, 陰干煅末, 竹管吹之。一切口瘡, 雞內金煅灰敷。鵝口, 白雞內金為末, 乳服五分。走馬牙疳, 雞內金不落水者五枚, 枯礬五錢, 其研搽。小兒疣目, 雞內金擦之, 自落。小兒瘧疾, 雞內金煅存性, 乳服, 男用雌, 女用雄。噤口痢, 雞內金焙研, 乳汁服。反胃, 雞內金一具, 煅存性研,酒下, 男用雌, 女用雄。發背初起, 雞內金不落水者陰干, 用時溫水潤開貼之, 隨干隨潤, 以愈為度。發背已潰, 雞內金同棉絮焙末搽。瘡口不合, 雞內金日貼之。陰頭疳蝕, 雞內金不落水, 拭凈, 新瓦焙脆出火毒, 研細, 先以米泔洗凈搽之, 亦治口疳。谷道生瘡, 雞內金燒存性, 研末敷。 雞腸治遺濁、淋帶、消渴、遺溺、小便不禁或頻數無火者, 并可炙食。 【① 謜( pí)罠( chī) : 鳥類的胃。】 雞卵一名雞子, 亦曰雞蛋甘平。補血, 安胎, 鎮心, 清熱, 開音, 止渴, 濡燥, 除煩, 解毒, 息風, 潤下, 止逆。新下者良, 并宜打散, 以白湯, 或米飲,或豆腐漿, 攪熟服。若囫圇煮食, 性極難熟, 雖可果腹, 甚不易消。惟帶殼略煮之后, 將殼擊碎, 再入瓷罐內, 多加粗茶葉, 同煨三日, 茶汁既入, 蛋亦熟透, 剝殼食之, 色黑而味香美, 不甚閉滯也。 多食動風、阻氣, 諸外感及瘧、疸、疳、痞、腫滿、肝郁、痰飲、腳氣、痘疹, 皆不可食。小兒、產婦、氣壯者幸食無恙, 弱者多因此生疾, 不可不知! 解野葛毒, 雖已死者, 抉開口, 灌生雞子三枚, 須臾吐出。胎動下血, 雞子二枚打散, 粥湯攪熟服。 產后血暈, 身痙直口, 目向上不知人, 雞子清一枚, 調荊芥末二錢灌之。 妊娠下血不止, 血盡則子死, 名曰胎漏, 雞子黃十四枚, 以好酒兩斤, 煮如餳服, 未止再服。 鳳凰胎, 即雞卵胞, 已成雛而未出者, 用為傷科長骨之藥甚妙。其殼內膜名鳳凰衣, 煅存性研服, 治勞復及小便不通,暨飲停脘痛; 外治痘瘡入耳、白禿、踄耳、下疳、囊癰, 均為妙品。 鵝甘溫。暖胃生津, 性與葛根相似。能解鉛毒, 故造銀粉者, 月必一食也。鮮美, 補虛益氣, 味較雞鶩為濃。動風發瘡,凡有微恙者, 其可嘗試乎? 肥嫩者佳, 烤食尤美。其肫、其掌,性較和平, 煨食補虛, 宜于病后。其卵補中, 滯氣更甚于雞。其血解一切金石毒, 熱飲即瘥。其毛于銅鍋內炒焦, 研末, 豆腐皮包, 酒吞服三錢, 能內消諸般腫毒。 鴨本名鶩, 一名野鳧甘涼。滋五臟之陰, 清虛勞之熱, 補血行水, 養胃生津, 止嗽息驚, 消螺螄積。雄而肥大極老者良。同火腿、海參煨食,補力尤勝。多食滯氣、滑腸, 凡陽虛脾弱、外感未清、痞脹、腳氣、便瀉、腸風, 皆忌之。 其血熱飲, 救中惡、溺死, 及服金銀、丹石、砒霜、野葛、鴉片、諸蠱毒, 入咽即活。并涂蚯蚓咬瘡。 其卵夜下, 純陰性寒, 難熟, 滯氣甚于雞子, 諸病皆不可食。惟腌透者, 煮食可口, 且能愈瀉痢。更有造為皮蛋、糟蛋者, 味雖香美, 皆非病人所宜。 雉一名野雞甘溫。補中益氣, 止泄痢, 除蟻瘺。冬月無毒。多食損人、發痔, 諸病人忌之。勿與蕎麥、胡桃、木耳、菌蕈同食。春、夏、秋皆毒, 以其善食蟲蟻, 而與蛇交也。又諸鳥自死者,皆有毒, 勿食。 鷓鴣甘溫。利五臟, 開胃, 益心神, 解野葛、菌蕈、生金、蠱毒。南方之鳥也, 飛必南翔, 集必南首, 故一名懷南。性屬火, 多食發腦痛、喉癰。蓋天產作陽, 本乎天者親上, 飛禽之性無不升發, 于鷓鴣何尤? 竹雞甘平。解野雞、山菌毒, 殺腹內諸蟲。 鶉甘平。和胃, 消結熱, 利水, 化濕, 止疳、痢, 除膨脹, 愈久瀉。 一作鴨甘平。清熱, 療陰舿、諸瘡。 鷸與翡翠同名異物甘溫。暖胃, 補虛。 鴿甘平。清熱, 解毒, 愈瘡, 止渴, 息風。孕婦忌食。卵能稀痘, 食品珍之。 雀甘溫。壯陽, 暖腰膝, 縮小便, 已崩帶。但宜冬月食之。陰虛內熱及孕婦忌食。 其卵利經脈, 調沖任, 治女子血枯、崩帶、疝瘕諸病。 燕窩甘平。養胃液, 滋肺陰, 潤燥澤枯, 生津益血, 止虛嗽、虛痢, 理虛膈、虛痰。病后諸虛, 尤為妙品。力薄性緩, 久任斯優。病邪方熾勿投。其根較能下達。 鷦鷯一名巧婦, 俗呼黃蹽①雀甘溫。暖胃。 斑鳩甘平。養老和中, 令人不噎。 鳩即布谷鳥甘溫。定志安神, 令人少睡。 桑 一名蠟嘴雀甘溫。補胃。 鶯《詩》云黃鳥,《左傳》曰青鳥,《爾雅》名商庚,《說文》謂黃鸝,《月令》作倉庚。甘溫。舒郁和肝, 令人不妒。 啄木鳥也甘平。開膈, 利噎, 平驚, 追勞蟲, 已痔漏。牙疳、齒齲, 煅末塞之。 【① 盄( d?u 豆) : 脖子。】 鴇甘平。補虛, 已風痹病。 鳧野鴨也甘涼。補脾腎, 祛風濕, 行水消腫, 殺蟲, 清熱, 開胃運食。療諸瘡、??病后虛人, 食之有益。肥而其喙如鴨者良, 冬月為勝。 ?? 一名刁鴨, 一名油鴨甘平。補中開胃。 雁甘平。解毒祛風。多食動氣。君子勿食, 以其知陰陽之升降、少長之有序也。道家謂之天厭。 鵠一名天鵝甘平。腌炙食之, 利臟腑。 鷺即鷺鷥咸涼。炙熟食, 解魚蝦毒。其卵似鴨卵, 稍銳而色較青,土人混入鴨卵中售之。氣腥而冷, 更不宜人。 亦作梟, 俗呼貓頭鳥甘溫。補虛勞, 殺蟲, 辟鬼魅, 開胃消食, 利噎, 平驚。治繲瘧、癲 , 愈惡瘡、鼠瘺。炙食味美, 古人所珍, 莊子見彈而求??是也。病后及衰弱、癆瘵人最宜, 惟孕婦忌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