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威靈仙/于鄭州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上文云,陰者藏精而起亟,故復言若陽強不能密,則陰亦不能藏精起亟,而陰氣乃絕。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是必陰平和,陽秘密,則精神乃治。若陰不平和,陽不秘密,而陰陽離決,則精氣乃絕。既言陰氣乃絕,又言精氣乃絕者,所以申明陰不藏精而皆絕也。 因于露風,乃生寒熱。 上文云,風客淫氣,故復言因于露風,乃生寒熱。寒熱,淫氣也。 是以春傷于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夏傷于暑,秋為瘧。秋傷于濕,上逆而咳,發為痿 厥。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上文,風邪傷肝,而病五臟,此復言春傷于風,邪氣留連,至夏乃為洞泄。夏傷于暑,至秋乃為瘧。秋傷于濕,病肺,則上逆而咳;病脾,則發為痿厥。痿,痿;厥,厥逆也。冬傷于寒,至春必為溫病。春夏秋冬,五臟之所主也,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不必飽食、大飲、強力,始傷五臟之氣,所以申明上文之意者如此。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承四時傷五臟之意,言五味亦傷五臟也。五臟為陰,借五味以資生,故陰之所生,本在五味。五臟為陰,五味各走其道,太過則病,故陰之五宮,傷在五味。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也。 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酸者,肝之味,過酸則肝氣以津。肝氣以津,肝木盛也。肝木盛,則脾土受制,故脾氣乃絕。是酸味生肝,太過則傷脾矣。 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咸者,腎之味。腎主骨,過咸則大骨氣勞。大骨,腰高之骨,腎之府也。氣勞,骨氣強盛,能任其勞也。短肌心氣抑者,腎水盛,則心火受制,心氣不能從骨節而出于肌表,故短肌心氣抑。是咸味生腎,太過則傷心矣。 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甘者,土之味,脾胃之所主也。過甘,則土氣盛,而水受制,水虛不能制火,故心氣喘滿。水受土制,故色黑。腎氣不衡,衡,平也,是甘味生脾,太過則傷腎矣。 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濃。 苦者,心之味。過苦,則火克肺金。肺者,天也,脾者,地也,天氣不降,則地氣不升,故脾氣不濡。濡,灌溉也。脾為濕土,胃為燥土,兩土相濟。今脾氣不濡,則胃氣過燥,故胃氣乃濃;濃,燥實也。是苦味生心,太過則肺金受制,不與地氣相交矣。 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沮,作阻,央,作殃。辛者,肺之味,過辛,則肝木受制,不生心火,故筋脈阻弛。筋者,肝所主,脈者,心所主也;筋脈阻弛,則陰精不濡于筋,神氣不充于脈,故精神乃殃。是辛味生肺,太過則傷肝矣。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五味貴得其平,不可太過,是故謹和五味,得其平矣。五味,合五臟。五味和,則腎主之骨以正,肝主之筋以柔,肺主之氣,心主之血以流,脾主之腠理以密,誠如是也;則有形之骨,無形之氣,皆以精粹,可謂謹道如法,生氣通天,而長有天命矣。此一節,言生陽之氣,本于陰精,互相資益,以明陰陽之氣,皆為生氣,可以上通于天也。
歡迎你進入威靈仙的360個人圖書館
來自: 威靈仙9998 > 《詢醫問藥》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中醫的五臟和五味詳解!
對于以苦藥補腎,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對堅的意思也總是以某藥來論堅,而沒有從醫理上來說明,特別是朱丹溪說到到黃柏堅腎后,后世的醫家就是一直覺得黃柏是一個堅腎藥,但黃柏是怎樣達到堅腎的目的,...
五臟主治
但從臨床上來說,肝陰血是肝疏泄的物質基礎,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肝是不能進行有效的疏泄的,所以真正要養肝,還是在于收斂肝的陰血,而不是辛藥的發散。這兩個方都是用到了白術來苦燥去濕而讓腎安,...
四圣心源-天人解-08五味分主
脾主五味,五臟之味,皆脾氣之所入也,入肺為辛,入腎為咸,入肝為酸,入心為苦。肺主五聲,五臟之聲,皆肺氣之所入也,入腎為呻,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腎主五液,五臟之液,皆腎氣之所入也...
老中醫:辯心、肝、脾、肺、腎五臟氣虛心氣...
老中醫:辯心、肝、脾、肺、腎五臟氣虛心氣...老中醫:辯心、肝、脾、肺、腎五臟氣虛心氣虛:心慌心悸、氣短、胸悶不舒、自汗、脈細弱。...
五行與五腑,五官,五聲,五味,五色的配屬關系
中醫五藏所指的心肝、脾、肺、腎,并不等同于西醫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等臟器實體,而是指心、肝、脾、肺、腎等五個運動系統。五臟中的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腑中的膽、小腸、胃、大...
飲食有五味,五味養五臟,不可偏嗜
飲食有五味,五味養五臟,不可偏嗜。中醫認為,飲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對應五臟,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
五味的養生功用
甘化生于土,土勝則克水,所以腎氣不平于內,而腎所主之黑色見于外。辛味入肺,味過于辛,則肺氣大勝而乘肝,肝主筋,肝氣不舒則筋脈沮...
五行
土與金、木、水、火。木、火、土、金、水。土泄火,火受傷;土泄火,土旺多,火熄;土賴火生,火多土焦;土賴火生,火旺多,土增力多;土克水,土太衰,克無力;水耗土,水太衰,耗無力;土泄火,土太...
偏嗜五味要有度
中醫認為,飲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對應五臟,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辛主發散、活血、行氣,辛味對肺氣具有宣發作用,正常食入可發散風寒、宣發肺氣、行氣化瘀,...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