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互聯網能夠涉及到的范圍越來越廣,“地球村”的概念已經初具雛形,各種電商平臺抓住了大時代發展的契機,造就了物流行業的繁榮。但是快遞滿天飛的現狀也給垃圾處理帶來了新的難題,這種隱形污染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的地步,對此,國外的很多綠色化經驗將讓我國的回收、利用、處理少走很多彎路。 2015年,我國用在快遞包裝行業的膠帶、塑料袋、包裝箱等數量驚人。《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400多萬噸包裝垃圾中,消耗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僅膠帶總長度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而這些膠帶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2800公斤氣體溶劑VOCs(焚燒會形成霾狀物)如果填埋處理,實現自然降解需要100-150年。據預測,2016年前三季度已經累計完成211億件快遞運輸,年底有望突破300億件,到2018年將達500億。 八成人將包裝直接扔掉
快遞垃圾浪費資源還影響環境
他山之石如何破解快遞困局?
美國:回收包裝企業可減稅
日本:鼓勵包裝再生利用
德國:立法立標強制回收
法國:回收系統責任分工明確
比利時:稅收助力回收利用
荷蘭:合同明確規定資源回收
(來源:中國循環經濟) |
|
來自: 昵稱30626027 > 《環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