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山東以府為主,形成了濟南府、東昌府、泰安府、武定府、兗州府、沂州府、曹州府、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和濟寧州、臨清州的十府二州格局。新中國成立后,這種格局不復存在,發生了很大變化。 1949年 1949年,解放初的一級政區有渤海、膠東和魯中南行政區,其下分專區。魯中南轄濱海、沂蒙、臺棗、尼山、泰西、泰山專區。渤海轄清河、墾利、濼北、滄南專區。膠東轄東海、南海、西海、北海、濱北專區。而如今三大市,濟南青島煙臺面積很小,幾乎看不到。而現在的聊城和菏澤屬平原省,沒有劃歸山東。 到1950年,三大區撤銷,調整合并專區。形成文登、萊陽、膠州、惠民、德州、昌濰、淄博、臨沂、沂水、滕縣、泰安11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聊城、菏澤劃入山東。此時的濟南青島仍舊很小,較大城市則是泰安(轄泰安、東平、泰寧、萊蕪、徂陽、泗水、肥城、寧陽、新泰、平陰、歷城、長清),膠州(轄膠縣、膠河、膠南、五蓮、高密、諸城、即東、即墨、藏馬),滕縣(轄濟寧、鄒縣、臨城、鳧山、平邑、滋陽、嶧縣、曲阜、豐縣、沛縣、銅北、華山)、萊陽等地。 1950-1952年 1953年,再度調整區劃,一些專區被合并撤銷,如泰安、滕州、萊陽。形成了聊城、菏澤、濟寧、濟南、淄博、臨沂、昌濰、煙臺、青島等市或專區,奠定了如今17地市的雛型。 1953年 上世紀六十到七十年代,區劃仍有很大調整,如泰安從濟南劃出,惠民從淄博劃出,青島分別被劃入昌濰和煙臺。進入八十年代,煙臺、威海分別設市,日照從臨沂劃出設市,17地市基本形成。 60年代 70-80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