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知識的遷移,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能運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樂趣,培養學生的推理、歸納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一張餅平均切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的3塊,爸爸吃了 1.自主探究。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選擇性地板書兩個問題,并請學生列式解答。 2.溝通舊知。 教師: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減法有什么關系?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中的分數有什么共同點? 3.揭示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學,把知識的學習轉化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根據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探究新知,明確算法 出示問題1: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 板書: 1.探究同分母分數相加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1)你能計算出結果嗎?請試一試。 先獨立計算,再小組合作,在學具上涂一涂、畫一畫驗證計算結果。 (2)學生匯報交流。 方法一: 教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為什么分母沒發生改變?分子又是怎樣得到的? 結合課件演示,引導發現: 方法二: 教師:觀察計算結果,有什么不同?(提醒學生注意: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方法三:化成小數計算。 引導: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適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板書完整的計算過程: (3)根據剛才的計算過程,說說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設計意圖】巧借學具,數形結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又為學生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進行了鋪墊。同時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理解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應化成最簡分數。 2.自主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的算法。 出示問題2: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 板書: 思考: (1)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2)學生反饋,分析算理。 教師:計算時為什么分母不變?計算結果應該注意什么? 板書完整的計算過程: (3)引導學生歸納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同分母分數相減,分子相減,分母不變。 3.歸納概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法。 (1)觀察上面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2)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嗎? 學生交流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發現,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時,總結歸納出計算法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知識應用,鞏固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1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2題。 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學圖書館中各類圖書情況如圖所示。 (1)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藝類圖書共占圖書總量的幾分之幾? (2)其他圖書占圖書總量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知識,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4.拓展練習。 【設計意圖】本題是一個開放性的變式題,無論思維方式、解題角度、開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同時,再次溝通了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對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如何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評價,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經驗。 (五)隨堂作業 獨立完成教材第91頁練習二十三的第3、4、5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