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 1.書法興趣班第一組有16人,第二組有7人,第三組有8人。 (1)書法興趣班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有多少人? (2)第一組有男生9人,女生有多少人? 2.爸爸買了28個梨,第一天吃掉了一些,第二天又吃掉了一些,還剩20個。兩天一共吃掉了多少個? 3. 飛機場上午飛走24架飛機,下午飛走10架。一共飛走多少架? 4.同學們用腳步量教室的長,明明的測量結(jié)果是16步多一些,麗麗的測量結(jié)果是18步少一些,軍軍的測量結(jié)果是正好15步。誰的一步最長?誰的一步最短? 5.商店有三種鋼筆,價格分別是8元、15元、24元;有兩種筆記本,價格分別是6元、9元。小亮帶100元去商店購買鋼筆和筆記本。 (1)買1支鋼筆和3本筆記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2)買1支鋼筆和1本筆記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 6.李大叔家有129棵銀杏樹,去年平均每棵收獲銀杏68千克。今年預計每棵比去年多收獲19千克,今年預計能多收獲銀杏多少千克? 7.小明在計算一道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時,把一個乘數(shù)的個位數(shù)5誤寫成8,結(jié)果得2618,這道題正確的積應該是2585。這兩個乘數(shù)分別是多少? 8.五年級同學做操,排成12人一隊,還缺4人;排成15人一隊,還是缺4人。五年級同學最少有多少人? 10.晨光機械廠甲、乙、丙三位師傅加工同一批零件,甲要3小時,乙要4小時,丙要5小時。現(xiàn)在他們同時加工,結(jié)束時一共加工了2256個零件。三人各加工了多少個零件? 1.書法興趣班第一組有16人,第二組有7人,第三組有8人。(1)書法興趣班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有多少人? (2)第一組有男生9人,女生有多少人? [錯因分析] 這道解決實際問題的已知條件比較多,所求問題也有兩個,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是比較難的題目了,最易出錯的地方就在于不知如何選擇合適的條件來列式。其實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fā)來找條件:第一個問題是求“書法興趣班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就只要找第二組的人數(shù)和第三組的人數(shù)合起來,而第一組的人數(shù)對于解決這個問題而言是“多余條件”;第二個問題告訴我們“第一組有男生9人”,求“第一組女生有多少人?”,那我們還要找的是第一組的總?cè)藬?shù),從第一組的16人里面去掉男生9人,就是第一組女生的人數(shù),在這里第二組、第三組的人數(shù)就是多余條件了。熟悉基本數(shù)量關系,對于解決問題幫助很大的。 2.爸爸買了28個梨,第一天吃掉了一些,第二天又吃掉了一些,還剩20個。兩天一共吃掉了多少個? [錯因分析] 要求“兩天一共吃掉了多少個”,按常規(guī)思路是要知道“第一天吃掉的個數(shù)”和“第二天吃掉的個數(shù)”,再把它們相加即可。但題中并未告訴我們這些信息,所以小朋友常常會不知所措。 我們不妨可以換個角度思考,要求吃掉的,如果知道總數(shù),知道還剩的,不就可以解決了嗎?而條件正好告訴了我們梨的總數(shù)及吃剩的個數(shù),所以用28個去掉還剩的20個,就可以求出兩天一共吃掉的個數(shù)了。 其實此題無論告訴你吃了幾天都沒關系,緊抓數(shù)量關系“總共的個數(shù)-還剩的個數(shù)=吃掉的個數(shù)”即可。此題還是屬于求減數(shù)的實際問題。 3. 飛機場上午飛走24架飛機,下午飛走10架。一共飛走多少架? [錯因分析] 此題易錯在“飛走”兩字,由于小朋友的思維定勢,看到“飛走”意識中就是要把它去掉,用減法進行計算。其實解決問題不能以個別字詞來決定方法,而應該從整體上把握解題的思路。求“一共飛走多少架”,應該把上午飛走的和下午飛走的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這題還可以跟“飛機場一共有24架飛機,飛走10架,還剩多少架”進行比較,明確這兩題在解題方法上的不同。知曉求“一共飛走的”應把兩部分合起來,而求“還剩的”應從總數(shù)里去掉飛走的。 4.同學們用腳步量教室的長,明明的測量結(jié)果是16步多一些,麗麗的測量結(jié)果是18步少一些,軍軍的測量結(jié)果是正好15步。誰的一步最長?誰的一步最短? [錯因分析] 很多同學做這一題時沒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而是想當然,覺得走的步數(shù)最多,一步就最長,走的步數(shù)最少,一步就最短。 [思路點撥]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讓兩個身高懸殊較大的同學在教室里實際走一走,從而發(fā)現(xiàn),走得步數(shù)越多,每步越短,走得步數(shù)越少,每步越長。所以得出結(jié)論:軍軍的一步最長,麗麗的一步最短。 5.商店有三種鋼筆,價格分別是8元、15元、24元;有兩種筆記本,價格分別是6元、9元。小亮帶100元去商店購買鋼筆和筆記本。 (1)買1支鋼筆和3本筆記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2)買1支鋼筆和1本筆記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 [錯因分析] 在這一題中,有幾個關鍵的詞語:最多(少)要用、最多(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買東西花掉錢,而“找回”是指買東西剩下的錢。搞清這一點后,再去判斷“最多(少)要用”是指買價錢最高(低)的物品花的錢,“最多(少)找回”是指買價錢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錢。 [指點迷津]現(xiàn)在我們來看問題“(1)買1支鋼筆和3本筆記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最多要用多少錢,就是去買價格最高的物品,也就是1支24元的鋼筆和3個9元的筆記本,列式為:24+3×9=51(元)。類似的可以解決最少用的錢。問題“(2)買1支鋼筆和1本筆記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回的錢,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錢,所以購買的是價格最低的鋼筆和筆記本,列式為:8+6=14(元) 100-14=86(元)。類似的可以解決最少找回的錢。 6.李大叔家有129棵銀杏樹,去年平均每棵收獲銀杏68千克。今年預計每棵比去年多收獲19千克,今年預計能多收獲銀杏多少千克? 【錯因分析】 這題是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運用。學生容易忽略問題是求今年預計能“多”收獲銀杏多少千克,而求成今年預計能收獲銀杏多少千克,導致錯誤的發(fā)生。 【思路點睛】仔細讀題,理清條件,看準問題再下手。把“多”這個關鍵字圈出來,重點分析數(shù)量關系,可以簡便算法列式19×129=2451(千克)求出今年預計多收獲的千克數(shù),也可以用今年能收獲的千克數(shù)(68+19)×129減去去年收獲的千克數(shù)68×129,得出今年多收獲2451千克。 7.小明在計算一道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時,把一個乘數(shù)的個位數(shù)5誤寫成8,結(jié)果得2618,這道題正確的積應該是2585。這兩個乘數(shù)分別是多少? 【錯因分析】 該題較抽象有點難,有的學生拿到題目無從下手,沒有思路,答案錯誤百出。 【思路點睛】認真讀題靜心分析發(fā)現(xiàn)題目中的一個乘數(shù)沒有寫錯。另一個乘數(shù)的個位數(shù)5誤寫成8,結(jié)果就會多出來3個“一個乘數(shù)”,而這3個“一個乘數(shù)”對應的數(shù)量就是2618與2585的差,因此一個乘數(shù)是(2618-2585)÷(8-5)=11,另一個乘數(shù)是2585÷11=235。 8.五年級同學做操,排成12人一隊,還缺4人;排成15人一隊,還是缺4人。五年級同學最少有多少人? 【錯因分析】 有的同學不理解題意,可能還會嘗試著用解方程來解決。 【思路點撥】這道題的邏輯思維含量比較高。因為排成12人還是15人一排都是缺4人,可以讓學生先不要考慮缺4人。先讓學生考慮什么樣的情況下,既可以排12人一隊,又可以變成15人一隊,最少時候是多少人?就是說既要是12的倍數(shù),又要是15的倍數(shù),而12與15的倍數(shù)有無數(shù)個,因為題中有個“最少”,那我們就可以求12和15的最小公倍數(shù),求完之后還要記得有一個缺4人考慮進去,最后得到[12,15]-4=56人。 9.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240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兩地的距離是6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錯因分析】 (1)2400千米∶6厘米=240000000∶6=40000000∶1 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這種解法顛倒了兩者之間的位置。 (2)6厘米∶2400千米=6∶2400=1∶400 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時,沒有化成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單位沒有統(tǒng)一。 (3)6厘米∶2400千米=6厘米∶24000000厘米=1∶4000000 解題時把千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搞錯了,誤認為2400千米等于24000000厘米。 【思路點撥】 比例尺表示的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不能顛倒位置;在求比例尺時,先要統(tǒng)一單位后再計算,很多時候因數(shù)據(jù)后面的“0”比較多,學生很容易數(shù)錯,導致計算的正確率不高,所以掌握正確的方法很重要。如,240000000后面有7個0,可以4位一級分開,24000 0000,這樣看數(shù)據(jù)一目了然,不容易數(shù)錯。 6厘米∶2400千米=6厘米∶24000 0000厘米=1∶40000000 我們:我們是中國唯一一家課外閱讀課程化及海量閱讀推廣機構(gòu),致力于提高中國學生和家長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針對一年級到初中學生,解決孩子不愛讀書、不知怎么讀、怎么選書等問題。引領孩子一年讀完40-50本好書,達到500萬-600萬字的閱讀量,養(yǎng)成受益一生的閱讀習慣。 濟南總部推出的閱讀項目,廣受全國各地歡迎,目前已加盟城市已有80多家。如果您想和我們一起推廣閱讀,歡迎合作! 關注本號,讓孩子愛上閱讀 投稿&商務合作+微信15662709231 |
|
來自: 天空永遠蔚藍3 > 《小學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