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1889-1962)1904-天津南開學堂的第一期學生梅貽琦1889年生于天津,1904年成為天津南開學堂的第一期學生,1908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畢業,入保定高等學堂就讀...[詳細] 1909-赴美留學1909年,梅貽琦報考首批庚子賠款留美生,在600多名考生中以第六名的成績被錄取。1914年學成回國,曾在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工作...[詳細] 1931-當選清華校長1931年12月,梅貽琦在清華大學發表就職演講,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點者極多。他說:“辦學校,尤其是辦大學,應有兩種目的:一是研究學術,二是造就人材。”...[詳細] 1938-在西南聯合大學主持校務1938年,清華、北大等高校西遷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梅貽琦在聯大主持校務期間,得到云南省主席龍云的幫助...[詳細] 1955-任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連續任清華校長達17年之久,1955年由美赴臺主持“清華復校”,又任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的校長多年,直到在臺灣去世...[詳細] 人生軌跡
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畢業
梅貽琦學習非常刻苦,1908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從天津南開學堂畢業,入保定高等學堂就讀...[詳細] 脫穎而出的公費留學生1909年,梅貽琦報考首批庚子賠款留美生,在600多名考生中以第六名的成績被錄取,赴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留學...[詳細] 苦讀成才
赴清華教授物理
1915年,梅貽琦應清華校長周詒春之聘,到清華教物理。工作半年后,梅貽琦回天津見恩師張伯苓,表示自己沉默寡言,不善辭令,對教書沒有什么興趣,想換一個工作...[詳細] 清華校長更換不迭清華大學自1928年后,學生風潮不斷。從1928年到1931年,溫應星、羅家倫、吳南軒等幾任清華校長像走馬燈一樣地換。更有甚者,1930年6月,接替羅家倫的喬萬選前來上任...[詳細] 危難之中出任清華校長1931年12月,梅貽琦在清華大學發表就職演講,他表示,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于有沒有好教授。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詳細] 臨危受命
當選清華 校長 年近三十與愛妻相遇
梅貽琦回國到清華任教后,提親的人就絡繹不絕,因要贍養父母,供給弟妹們求學的費用,他全部回絕。直到近三十歲,才經嚴修從中介紹,與在南開幼兒園任教師的韓詠華見面,當時,由韓詠華的表哥出面請男女雙方吃了頓飯,算正式認識...[詳細] 簡單的求婚情書梅貽琦寫信給韓詠華,以示求婚。韓詠華將信拿給她的父親看,韓父看到措辭平淡,寥寥數語的“情書”,便說“不理他”。韓詠華遵父命沒有寫回信。梅貽琦等不到回信,又寫信,責怪道:“寫了信沒有回音,不知是不愿意,不可能,還是不屑”...[詳細] 與愛妻相遇
成就美滿 婚姻 最艱苦時只吃白飯拌辣椒
1940年以后,滇川各省物價飛漲,教師們的薪水不能按時發放。一日三餐難以為繼常有發生,梅家生活也十分清苦,經常吃的是白飯拌辣椒,連青菜都買不起。梅夫人做松糕到冠生園寄售,擺地攤出售兒女們小時候穿過的衣褲以貼補家用...[詳細] 梅貽琦:當此國難嚴重時期,各事更應該辦求節省, 期以最廉之代價,求得最高之效率。 在西南聯大
的日子 集郵是難以舍棄的愛好
梅貽琦無論在清華抑或西南聯大都是臨危受命,身負重任,宵衣旰食,許多的愛好無形中都舍棄了。集郵是他堅持最久的,他寫字臺抽屜里放著幾大本集郵簿,里面是各種各樣精美漂亮的中外郵票...[詳細] 為花草松土樂在其中
梅貽琦特別喜歡種花,在清華大學時,特意在家門口開出一小塊地種花,或清早或傍晚,忙里偷閑,松土、拔草,樂在其中。到西南聯大后,住地局促,只能在屋檐前鏟出一小片土種種花草...[詳細] 再忙也要擠出時間讀書
梅貽琦一生文章寫得不多,講演更少,但是平時閱讀的范圍很廣,涉及理科專業的書、刊物經常研讀,對物理學,工程學等研究發展的新動態、新成果了如指掌。對隸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史學...[詳細] 愛好廣泛的
寡言君子 他人眼中的
梅貽琦 ![]()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昔日之所謂新舊,今日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機會,情況正同。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為北大;而將來清華之為清華,正應于此注意也。 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 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反觀今日師生關系,直一奏技者與看客之關系耳,去從游之義不綦遠哉! 梅貽琦
經典語錄
清華的名片
梅貽琦先生是清華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1931年—1948年)。梅先生的教育思想體現在他所提倡 的“五育”中,即德、智、體、美、群。這是對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和蔡先生一樣,梅先生也是把德 育作為五育之首的。 在德育中,梅先生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他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許多人對“大師”有片面的理解,僅看到學問的一面,而梅先生講的“大師”則是學問道德都好的 楷模。他說:老師不但要“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煉和情緒裁節 ”樹立榜樣。 結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