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天廟位于山西省文水縣城北5公里處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呂梁山,東靠文峪河,是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廟于坐北向南,規模不大,中軸線上從北到南有正殿、樂樓、雕像、山門;兩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魚池、回音亭等30多間殿宇,占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
則天廟是奉祀武則天的廟,關聯武則天的廟宇、石窟很多,但以其名立其廟,在中國無雙。山門外寫著“女皇故里無雙地”,這霸氣的口吻,明顯是沖四川廣元而來的。廟坐北朝南,中軸線有山門、戲臺和大殿,兩翼建有偏殿、碑廊等,規模并不大。
戲臺南面搜羅有大型石件和一對石獅,蹲獅高約3米,立于基座上,作吼狀。石獅是武則天爹地武士彟昊陵前的舊物,1970年修建文峪河水庫時,昊陵屬于淹沒區。武則天豫得大位后,追封其祖,“文水唐五陵”即由此來。時光偷轉,一切并沒有謀得不朽,只剩些殘石來印證過往。而在咸陽武則天媽咪楊牡丹的順陵則保存完好,是盛唐的記憶。
大殿是則天廟的核心和價值所在,其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單檐歇山式,是金皇統五年(1145年)重建的,朔州崇福寺有“金五絕”,而這里則有“金五件”:梁架、斗栱、門板、直欞窗和石墩。正面補間無斗拱,柱間斗拱開2朵,五輔作雙杪出琴面批竹昂。
木門據介紹有金代題記,我打開關閉,也沒找見。斑駁的門板上綴飾有48顆乳釘,上有門當,左右為集詩對聯,上聯白居易的“六宮粉黛無顏色”,下聯王維的“萬國衣冠拜冕旒”,雖不貼切,但歌頌女皇也不為過。下有一對金代的臥獅石墩,其呈眠狀,萌態釋然。
殿內立有神龕,位于磚雕臺基上,龕壁雕有木質行云走龍,內塑武則天冕旒袞服帝王像,手法粗糙,目光呆滯,毫無女帝之霸氣。兩側是2仕女,周邊山墻新繪有女皇關聯的故事壁畫。殿內有一對唐代金柱,也成為這個廟最早的實物,也能說明該廟的始建年代為唐。
武則天的威望有50年之累積,“神龍政變”逼宮后,其余威至少綿延到其孫玄宗李隆基時代,廟大概就是這期間建的。宋理學阜起后,對女主當政是多有鄙夷的,“牝雞司晨”的意識下,是不會給這位女皇建廟立祀的。民國后,女權主義高漲,武則天的形態曲線上揚,又開始了新一輪謳歌,“則天”附著姓氏后,成為女皇的“名字”,也是這時候開始的。
天授寶圖、大周登基、上陽駕崩、歸葬乾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