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外開放的首批14個沿海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中,青島與大連是比較特殊的兩個,它們的經濟實力長期壓制著本省省會。 中國有不少懷有“瑜亮情結”的雙子城,如京滬、廣深、蘇南、成渝,青島和大連也算一對。兩城相似點太多,都有過一段被列強殖民的歷史,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兩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在伯仲之間,人口規模相當,城市綜合實力相差不大,只是最近幾年差距開始顯現。 下面我將結合幾個維度,來分析兩個城市的發展前景,看看在未來的發展中誰更有潛力。 一、行政級別與城市頭銜,青島=大連 青島和大連都是改革開放后首批開放的沿海城市,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第二年,青島也被批準為計劃單列市。1994年,國家將15個地級市升格為副省級城市,青島和大連就在其中。 副省級城市與地級市最主要的區別有兩點:
因此,在行政級別和頭銜上,兩個城市不分高下。 二、GDP、財政、資金總量綜合考量,青島>大連 衡量城市綜合實力,最主要的就是經濟。GDP、財政收入和資金總量是經濟實力的三個主要體現 青島與大連歷年GDP 制圖:子非魚;數據來源于青島、大連統計年鑒;單位:億元 上表是兩個城市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國民生產總值情況。1978年是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年底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改革開放。 從數據可以看到,在1993年之前大連的GDP一直都領先青島。東北作為中國的重工業基地,在新中國建立前后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先驅,經濟實力處于全國前列,大連甚至還一度成為了直轄市。 改革開放之后,盡管大連享受到了沿海城市開放的大福利,發展速度很不錯,但受東北整體經濟不景氣影響,發展速度相繼被青島、寧波等其他沿海城市超越。2000年中國加入國際世貿組織后,沿海城市充分享受到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利好,開啟了野蠻式增長模式。2000年~2010年,青島雖然領先大連,但優勢并不大,2010年之后,差距漸漸擴大。青島與大連,從改革開放時落后4.1億,到2016年反超1777.1億元。從2000年進入新世紀兩城市的增幅來看,青島翻了近8.5倍,大連翻了約7.75倍。 制圖:子非魚;數據來源于青島、大連統計年鑒;單位:億元 上圖是青島與大連的財政收入和資金總量數據,財政收入是城市未來發展的經濟基礎,資金總量(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是城市過去發展的結果,是城市匯聚資金能力強弱的具體體現。 財政上看,無論規模還是增幅,過去十幾年青島的發展速度遠高于大連。資金總量上,盡管大連仍有略微優勢,但根據增幅推斷,青島超越大連也就這一兩年的事情。 因此,從GDP、財政收入和資金總量三個維度綜合分析經濟實力來看,青島優勢明顯,未來發展潛力要比大連更大。 三、港口、鐵路、航空運輸能力,青島>大連 交通是經濟運行的動脈,海陸空是城市運輸貨物的主要通道,因此對于港口、鐵路和航空運輸能力的分析,是比較城市發展潛力的關鍵。 制圖:子非魚;數據來源于中國港口集裝箱網 上圖是1990年以來青島、大連倆港口的吞吐量數據。可以看到,港口吞吐量增加最快的時間段是2000年~2010年,2010年進入了慢速和下行通道。2000年,中國加入了WTO,沿海城市依托港口優勢搭上了經濟發展快車。 青島在2000年之前,港口吞吐量一直低于大連,后來因為大連受整個東北經濟影響,青島實現了反超。最近幾年,盡管青島的港口吞吐量增幅緩慢,但始終在增加,大連則出現了下降,港口吞吐量不斷被青島甩開。 再看鐵路。 5個計劃單列市列車停靠車次 制圖:子非魚;單位:輛 總量上青島有優勢,高鐵數量上大連稍微領先,因此從現有的鐵路線路來看,二城陸路運輸能力差不多,若再結合未來高速鐵路規劃,則青島又要勝一籌。 根據2016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來看,青島在“八縱八橫”高速鐵路通道中占據沿海通道(縱)、青銀通道(橫),大連占據沿海通道(縱)。 制圖:子非魚;數據來源于國家民航局 上表是2016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的旅客與郵貨吞吐量數據。一目了然,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青島相比于大連都有壓倒性優勢。 又由近年來一小股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沿海城市的港口優勢逐漸失去,內陸市場在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中更為重要。沿海城市之間,誰的鐵路和航空運輸能力強,誰就擁有下一輪的城市競賽基礎優勢。毫無疑問,三組數據分析下來,青島相對大連,優勢明顯。 四、高校、醫療、空氣質量,大連>青島 高等教育、醫療與空氣質量,都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它們既是城市過去發展的結果,又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有力支柱,它們能夠影響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在高等教育方面,青島目前有中國海洋大學(985兼211)、中國石油大學(211)、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島校區等;大連有大連理工大學(985兼211)、大連海事大學(211)、東北財經大學等。 中國海洋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都是世界一流大學,是國家985重點工程大學。在高校質量上兩座城市差不多,但大連擁有的高質量高校更多,所以高校回合上,大連勝出。 接著看醫療。我以三甲醫院數量來作為醫療實力比較的指標。青島、大連三甲醫院數量分別有15家、17家,兩座城市的醫療水平與規模都不錯,但大連略微有些優勢。 最后看空氣質量,五個城市都是沿海城市,空氣質量都非常不錯。根據“在意空氣”平臺發布2017年2月份全國114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數據顯示:青島,排名第75位,大連第79位。排名越靠后,空氣質量越好。 三個指標分析下來,會發現作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和大連,城市軟實力非常強,超過了全國絕大多數城市,它們二者相比,大連險勝。 五、人口競爭力,青島>大連 最后來看與關鍵的人口數據。人是城市的根本,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城市人口與經濟正相關,因此人口競爭力是衡量城市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 制圖:子非魚;數據來源于青島、大連統計年鑒;其中青島為常住人口、大連為總人口 上圖是兩個城市從2005年以來的人口走勢圖,兩個城市的人口都在增加。但受東北人口流失大環境影響,大連在2015年出現了逆轉現象,總人口從2014年的594.3萬下降到了593.6萬,數據顯示,大連人口也在流失。這一輪的較量,結果再明顯不過。 結語 青島、大連兩城市經過行政級別、綜合經濟實力、海陸空運輸能力、城市軟實力以及城市競爭力幾輪KO下來,結果大連完敗。盡管大連表現得也很出色,但青島處處都壓著大連一頭,尤其是在經濟和人口兩個最重要的指標上。 因此,在未來的城市競爭和發展過程中,青島相比大連更有優勢,更值得看好。 最后再說一句,有數據顯示,1949年大連的經濟實力全國排名第三,遠勝于青島,風光無限,如今被青島越甩越遠,讓人唏噓。 【版權聲明:本文為“城市競爭力”原創作品,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時轉載文后的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