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這是用于治療及輔助治療多種疾病的常用藥,主要通過從外界補充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達到治療目的。長期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機體可反饋性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引起皮質激素分泌功能減退,甚至造成腎上腺皮質萎縮,從而使體內激素的分泌減少。如果突然停藥,中斷了外來激素,體內腺體分泌來不及作相應增加,會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癥狀,表現為頭昏、發熱、惡心、嘔吐、肌力減弱、食欲不振、低血糖、低血壓、休克等癥狀,促使原發病復發或惡化。因此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在停藥前應逐漸減少每日維持量或采用隔日給藥法,以防止醫源性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發生。同時為減輕停藥反應,可模擬激素自然分泌的晝夜規律投藥,即將皮質激素1日量于早晨7點服,此時給較大量激素恰好近于正常生理分泌的高峰,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抑制較小。此類藥物包括潑尼松(強的松)、去炎松、醋酸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培他米松等。 鎮靜安眠藥 此類藥物包括速可眠、阿米妥、魯米那等巴比妥類藥物,以及安定、安寧、利眠寧等,若長期使用可產生耐藥性和成癮性,突然停藥會出現一系列嚴重的生理機能障礙,如失眠、憂慮、抑郁、厭食、心煩易怒,直立性低血壓、心慌胸悶、震顫譫妄,體位性昏厥和精神錯亂、甚至驚厥等嚴重的戒斷癥狀。其戒斷癥狀的嚴重程度及發生的時間主要取決于不同的藥物,例如長期使用巴比妥類藥,突然停藥后8~10天可出現焦慮、震顫、失眠、乏力、惡心嘔吐、食欲下降、心動過速、血壓下降,也可出現癲癇持續狀態等癥狀;驟停安定3~4天后可出現意識模糊、視覺及聽覺障礙、全身抽搐、或有近期嚴重記憶力減退,停藥7~8天后嚴重的會出現戒斷性昏迷;驟停安眠酮可出現頭痛、焦慮、惡心、嘔吐或腹絞痛、腸痙攣,以及心動過速、肌肉顫抖、精神錯亂等癥;利眠寧驟停可出現抽搐、抑郁、震顫、失眠及食欲不振;眠爾通驟停可導致抽搐等。因此對鎮靜安眠藥已經產生依賴性和成癮性的患者來說,停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這個過程常常需要2~3周甚至更長時間。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藥 如心得安,對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均有效。病人長期服用β受體阻滯劑后,體內β受體數目代償性增加,一旦停藥增加了體內兒茶酚胺與β受體結合的機會,就會引起反跳性交感神經興奮而使病情加重,如顫抖、出汗、全身不適、嚴重頭痛、心悸、反跳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加重或心律失常等。為防止停藥反應,患者必須逐漸減少劑量直至最后停藥,小心監護1~2周時間。值得一提的是,β受體阻滯劑治療無效時也不要驟然停藥,否則同樣可出現反跳性交感興奮,癥狀要比用藥前和用藥期間的癥狀嚴重得多,甚至發生心肌梗死。 中樞性降壓藥 如α-甲基多巴、氯壓胍、可樂定、胍環定等。在患者血壓降至正常之后突然停藥,血壓可在短期內急劇回升,達到或超過治療前的水平,并出現心悸、煩躁、多汗、頭暈、頭痛、視力模糊、臉部潮紅、心動過速等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嚴重者可發生高血壓性腦出血。中樞性抗高血壓藥的停藥綜合征多與用藥劑量有關,如可樂定每日劑量超過1.2mg,停藥后24~36小時內血壓有回升甚至超過治療前水平的趨勢,故應有一周以上的逐漸減量過程,最好治療后血壓穩定6~12個月再試行減量,否則易引起停藥綜合征,甚至影響心功能而導致死亡。一旦發生停藥反應,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恢復給藥,且劑量應較停藥前的用量稍大,待顯效后逐漸減量并過渡到服用其他藥物,若血壓回升較快,應立即靜注靜滴硝普鈉或α受體阻滯劑酚妥拉明等,可使血壓迅速下降。對一般性交感神經活動過度的病人,如果癥狀較輕,可臥床休息,同時適當應用鎮靜劑。 另外,消化性潰瘍患者在治愈突然停藥后會很快復發,嚴重的甚至發生潰瘍穿孔或潰瘍出血,因此停藥必須循序漸進;出血病人連續使用凝血劑,驟停藥后可出現反跳性血液高凝狀態,促使血栓形成;長時間靜脈滴注去甲腎上腺素后突然停用,可引起血壓驟降;長期聯合應用抗震顫麻痹藥左旋多巴和安坦,若突然停用安坦,即失去了抗膽堿作用,而使體內的副交感神經出現一系列的亢進現象,發生流淚、多涎、幻視、失眠和腸功能紊亂等癥狀。 (浙江溫嶺市第三人民醫院 翁海湧 顏海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