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抒情,惆悵,植物花卉,梨花,雪
【名句】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出處】 宋·蘇軾《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譯注】 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徹清明。
【說明】 《東欄梨花》為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詩作,作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當時蘇軾已經四十一歲,經歷了眾多的家庭變故,母親、妻子、父親相繼辭世。在政治上,因為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新舊黨爭,蘇軾離開朝廷,帶著淡淡的憂愁,在地方為官。熙寧九年(1076)冬天,蘇軾離開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接任蘇東坡密州知府職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蘇軾到徐州赴任,寫了五首絕句給孔宗翰。這是其中的一首。 此詩通過寫梨花盛開而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質樸自然,卻涵蘊甚深,引人深思。
【賞析】 這是一首借梨花抒發人生感慨的詩。“梨花淡白柳深青”,梨花是淡白的,并不妖艷,柳葉是深青的,可謂是“一清二白”,這一對比,景色立即就鮮活生動起來。不僅如此,還有楊花,“柳絮飛時花滿城”,柳絮滿城飛舞,梨花盛開,春意融融。更多有關梨花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 “惆悵東欄一株雪”,梨花與雪有相同的神韻,作者稱一樹梨花為“一株雪”,突出梨花潔白無瑕的特點。在詠梨花時,詩人以滿城飛絮來襯托梨花,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惆悵”是作者的情感,言作者惆悵地站在東欄旁,看著滿樹的梨花,一陣風來,落花紛紛,詩人也成了“一株雪”。因此,這句將詠物與自詠結合起來,以梨花的潔白襯托自身高風亮節,一身正氣,清正廉潔之品行。“人生看得幾清明”句借景抒情,并從側面烘托梨花的“清明”,充滿悲涼之氣。人生一世,倏忽而已,世俗紛繁,有多少人多少次能看得明朗,還能看得幾回清明。這兩句化用了唐代杜牧的《初冬夜飲》“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句,杜牧表達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蘇東坡則是抒發對人生短促的慨嘆。
(責任編輯:夏素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