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貴人夫人周詒端。 左宗棠20歲因貧窮而入贅周家。周詒端與左宗棠堪稱貧賤夫妻,知己紅顏。宗棠未發跡時,周詒端決不拿世俗富貴利祿之話來嘮叨,總是寫些“書生報國心常在,未應漁樵了此生”等詩句來安慰鼓勵。宗棠四十多歲后,仕途始顯達甚至成為了炙手可熱之朝廷重臣,而妻子之娘家卻已然貧弱了。妻子卻不準娘家之人前去叨擾左宗棠。 周夫人讀書有心得,寫下詠史詩作若干。從秦始皇到張居正均有評點。足證其為女中丈夫。然她對丈夫治軍施政從不過問,因而在宗棠那里找不到半點夫人政治。周詒端深明大義,是世間少有之賢內助。當丈夫還是一介寒士時,并不因自己出身富家千金而感到辱;而丈夫掛印封候飛黃騰達后亦不因自己作了一品夫人而處處張揚。 左宗棠經常督師在外,周詒端僅去福建總督衙門住過六個月,其余都在湘陰家居。到59歲上,她病逝長沙時,左宗棠卻在數千里外平涼軍營中指揮作戰。對于失去這樣一位難得的賢內助,左宗棠十分悲痛,他在為周詒端撰寫的墓志銘中訴說衷腸:"珍禽雙飛失其儷,繞樹悲鳴凄以厲",這可謂出自馳騁疆場丈夫肺腑中之一掬英雄淚。 左宗棠入贅周家后,痛恨自己無營生之能。便向岳母借了偏房入住。日夜苦讀。鉆研經世致用之學。還曾寫下一副對聯自勉:身無半畝,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 。 第二位貴人。 是地方大員江蘇布政使賀長齡,那一年左宗棠十八歲,父親剛剛去世。賀長齡以國士之禮待之。同時預言左宗棠將來必遠超自己。 賀長齡深知左宗棠絕非池中之物,擔心他迫于生計卻做營生之事,從而浪費了讀書時間。便告訴左宗棠:當今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如彼大才,應為國家所用。好好讀書,切莫為生計所困擾。賀長齡因在老家丁憂有一年之久,便在一年中將自己全部官私藏書通通借與左宗棠盡閱。還考問左宗棠讀書心得。賀長齡還常常送錢給左宗棠。 第三位貴人是陶澍,時任兩江總督。 左宗棠此時依然在老家苦讀,在一書院中充任教職。陶澍回鄉省墓。因其為朝廷重臣,地方上極為重視,命左宗棠撰寫迎接之聯。孰料陶澍見到楹聯后,對作者才情大為激賞,欲與作者相見。左宗棠狂狷之氣大作,任憑縣令如何請求,終不與之相見。陶澍便微服私訪,二人一見如故,竟又徹夜長談。 與陶澍結識后,翌年左宗棠北上第三次參加會考,依然名落孫山。便繞道南京,看望年長自己四十歲的陶澍。陶澍在總督署內挽留左宗棠十余日。首次提出將自己之獨子給左宗棠做女婿。左宗棠回鄉后不久,陶澍病死。陶澍派自己女婿胡林翼前去拜會左宗棠,遺言務必要與左宗棠結為親家。同時又將宗棠推薦與昔日部下林則徐。 第四位貴人自然便是林則徐。 林時任云貴總督卸任歸鄉,欲與左宗棠一見。當時左宗棠已四十歲矣。林則徐與之一見如故,在湘江舟中,暢談一夜,驚為奇才。并手書一聯相贈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乃是形容左宗棠學究天人。林在去世前連連上書皇帝舉薦宗棠。 林則徐在上書的內容中,屢屢贊嘆左宗棠為"絕世奇才,世間少有"。故而左宗棠雖仍為一介布衣,卻已然名聞九重。后來左宗棠收復新疆,去給林則徐掃墓,依然是以林則徐繼承人之身份自居。左宗棠四十歲前,心無旁騖,專注于學。故而有其后世之成就。雖其性倨傲,以"今亮"自比,然亦正是此種豪情,注定其為國為民,大有作為。 第五位貴人 駱秉章。 任湖南巡撫時,招左宗棠為幕僚。他深知左宗棠有大才,便大小事務全權交付左宗棠以代為己任。時總兵樊燮到省城向駱稟報公務。駱使之前往見左宗棠。樊總兵平素口碑不好,見左而不跪拜。樊說我堂堂二品武將,豈能跪你四品文官?左大怒,大罵樊總兵"王八蛋,滾出去"。遭總兵彈劾。左宗棠因而離湘赴京,反而因禍得福。 因其曾罵過樊總兵。總兵引以為恥。還被朝廷革職。回家后將兒子全部換成女裝,言將來后人考取功名方可換回男裝。又刻下"王八蛋滾出去"六字與祖先牌位一并供奉。總兵率領家中老小一同叩拜恥辱牌,又叫兒子們務必記得當日之恥!后來其幼子樊增祥果然考取進士,換回了男裝。燒毀了恥辱牌。最后做官做到兩江總督之高位。
第六位貴人胡林翼。
左宗棠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朋友是胡林翼,與左宗棠同年。道光十六年考中進士,歷任江南副考官,貴州、鎮遠、思南、黎平知府,貴東道,湖北巡撫。后來,在鎮壓太平天國時,聲望日隆,與曾國藩齊名,被譽為“中興名臣”。兩人是在1833年,左宗棠進京趕考時認識并結為好友的。胡林翼在推薦左宗棠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可謂是不遺余力:他先是將左宗棠推薦給自己的岳父陶澍,后來,陶澍和左宗棠又結了親家,這是后話。1847年,正在林則徐手下任安順知府的胡林翼,又將左宗棠推薦給時任云貴總督的林則徐。1852年,胡林翼又將左宗棠推薦給湖廣總督程矞采。接著又將左宗棠推薦給湖南巡撫張亮基,左宗棠就是在張亮基的聘請下,開始其戎馬生涯。1855年,已經是湖北巡撫的胡林翼,更是將左宗棠推薦給了當時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咸豐帝。雖然這一次的推薦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左宗棠終于進入了咸豐皇帝的視野。1860年,左宗棠遭樊燮誣陷,差點被咸豐帝處斬時,又是胡林翼站出來幫他說話,左宗棠還因禍得福地被授予四品官。胡林翼是左宗棠命中的貴人,這是毫無疑問的。
第七位貴人郭嵩燾。 郭嵩燾、郭崑燾兄弟倆與左宗棠是湘陰老鄉,三人從小就認識。后來,左宗棠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的幕府時,又一直與郭崑燾是同事。郭崑燾的哥哥郭嵩燾,歷任翰林院編修、蘇松糧儲道、兩淮鹽運使、廣東巡撫、駐英公使、駐法公使,后來更是入值南書房,成了皇帝身邊人。由于與這兩位郭氏兄弟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左宗棠在被樊燮誣告時,正入值南書房的郭嵩燾,在皇帝詢問事情原委時,幫了左宗棠的大忙,不僅幫左宗棠說話,還向皇帝極力推薦左宗棠。
第八位貴人潘祖蔭。
宗棠嘗言:欲轟轟烈烈做一有用之人,豈必定由科第?…天地間一切人與物均是一般,早成者必早毀。以其氣未厚積而先泄也。即學業何獨不然?少時苦讀玩索而有得者,皓首猶能暗誦無遺。…自古功名震世之人,大都早年備嘗辛苦,至晚歲事權到手,乃有建樹,未聞早達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發舒,人事非歷練不能通曉。 宗棠少時便有自負其才之性,對時賢所為多所不屑。亦見其生性不俗。賀長齡之弟賀熙齡曾以詩詡之曰:“六朝花月毫端掃,萬里江山眼底橫。開口能談天下事,讀書深抱古人情!”左宗棠53歲時官拜閩浙總督,在認可自身能力之時亦感嘆半由天命所定。其云:大局雖稍有眉目,然勘亂之人實不多覯。…豈古來所謂英豪亦半憑運氣耶? 而其聽憑天命之論述,又譬如其所云:"吾輩行止久速,自關天定,何恤人言?一著畏人之見,則畏首畏尾,順境都成逆境!"一句“自關天定”便足以說明一切。其所作所為,自然非常人所能理解。故其人便不在乎他人如何看待如何言說。一旦以他人之言為畏,則行事便大轉,順境亦會成為逆境。若能識天意之理,便是逆境,亦能成順境! “仆自為童兒時即知慕古人大節。稍長,工作壯語,視天下事若無不可為。三十以后,讀書漸多,閱世漸深,知區區之存于心中,自以為是者,僅足以傲今無足指數之人,而于古之狂狷,實未逮也。則愿力耕讀書,以自勉其所未至。又十余年,而事變紛然,遽欲以一身應之,念所學未成,不能及遠;權之不逮,不得自專。”實亦謙矣。 “志在一鄉一國,尚或庶焉。于是以己所不能者望之人,而出己之所謂能者輔翼而匡救之。…時則仕宦日進,負荷日重,艱危日甚,而向之所期又往往違焉。于是,慮所事之無成也則憂;鑒世之莫我知也則憤。當食而嘆,有喜而憂者數年。茲歲月云徂,神勞形悴,而吾衰且老矣。”時人皆以其自傲,而就此文論言。宗棠非傲也,不媚俗之謂。 左宗棠又言:“大凡才氣恢廓之人,時有粗豪之病。人之性質各有短長,不可概以繩墨相拘,亦不必求其相諒。”此言足見左宗棠對人性認識之深透。其亦能自知粗豪之病,卻以為乃是先天之性質不必求人原諒。狂狷之氣又見。然此種率真卻非胸懷大才者不可得。“吾才亦僅足以傲當世之庸耳俗目,其于古之狂狷,固未能望其項背也。” “丈夫事業非剛莫濟。所謂剛者,非氣矜之謂,色厲之謂。任人所不能任,為人所不能為,忍人所不能忍。志向一定,并力赴之,無少夾雜,無稍游移,必有所就。以柔德而成者,吾見罕矣,蓋勉諸!”左宗棠之謂剛者,實正是發強剛毅之謂。志存高遠,全力以赴,不隨流俗亦不拖泥帶水,則必有可觀者焉。此亦為左宗棠晚年所自我總結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