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 草 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于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花色橙黃、花柄很長、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 萱草別名眾多,有“金針”“黃花菜”“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名。當食用時,多被稱為“金針”。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 同時,萱草也是中國的母親花。 說起母親節送花,不少人第一反應都是送康乃馨,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實是萱草。 萱草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大概是《詩經》。《詩經·衛風·伯兮》有云:“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稱之為忘憂草,認為它可以使人忘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詩經·衛風·伯兮》是一首寫妻子思念丈夫遠行出征的詩,此處思念的對象并不是母親,而是出征在外的夫君。在后庭院種植萱草便是妻子希望能夠忘記憂愁,緩解對夫君的思念。 古人將萱草賦以忘憂之意有多處可證: 嵇康《養生論》有載: “合歡蠲忿,萱草忘憂,禺智所共知也。” 《神農本草經》也曾經這樣記載: 李時珍《本草綱目》則說: 《博物志》中有載: 古時當游子要遠行時,萱草作為忘憂之草,就會被種植在北堂前,希望能以此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讓母親忘卻煩憂。“北堂幽暗,可以種萱。”之后人們便雅稱母親所居為“萱堂”,“萱堂”也開始代指母親。 唐代詩人孟郊的詩《游子》就這樣寫道: 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 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 王冕《偶書》: 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 文學作品中出現萱草,都多與思念母親、歌頌母親的內容相關,萱草花也就成為了中國人的母親花。 萱草類花卉花期多在5-7月,萱草花艷了,母親節也就到了。看到滿山遍野的萱草花,不禁讓人想起蘇軾的“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借這株忘憂草,愿我們的母親都能忘卻憂愁,喜樂平安。 我是“番外小劇場”的分割線 麻麻 孩子,咱們談談,母親節你為什么要送我一把黃花菜???暗示你老娘現在變成黃花菜了么??? 無辜的我 媽,這是萱草,是中國的母親花。之前情人節,爸不是還送你花菜了嘛,多實用,我這送黃花菜,也能炒菜吃呢! 麻麻 黃花菜=萱草=中國的母親花? 嗯吶!咱們平時吃的黃花菜就是萱草啊!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 “萱,宜下濕地,冬月叢生,葉如蒲蒜輩而柔弱,新舊相代,四時青翠,五月抽莖開花,六出四垂,朝開暮蔫,至秋深乃盡,……今東人采其花跗干而貨之,名為黃花菜。” 萱草因其花的顏色呈金黃色而名“黃花菜”,據其形態像金針而取名為“金針菜”。其實,餐桌上經常能見到的黃花菜就是咱們今天所講的主角——萱草。 送花攻略: 大家可以在花卉市場或者某寶購入美膩的萱草。(某寶今天下單,后天應該就能到啦!) 也可以去菜市場稱一把黃花菜回家,省時省力還實用,簡直就是居家的不二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