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摔跤和健身離不開雞肉?蛋白質的深度解惑!

     趙鵬旻 2017-05-17


    2016年12月印度上映,2017年5月國內上映?!端影?!爸爸》讓我苦苦等了半年。因為阿米爾汗是我心目中的正能量電影制作人,更是我們都知道的純素男神。他兩度登上《時代周刊》封面,成為年度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被稱為“印度良心”。



    在電影中,摔跤英雄的家庭是一個地道的吃素家庭,可是,其中一個細節卻唱了反調:爸爸對媽媽說,為了讓女兒們更有力量,進步更快,要給她們吃雞肉!這個打破吃素原則的決定讓媽媽在反感中妥協了。

    阿米爾汗轉變為Vegan(嚴格素食者)的原因是《餐叉勝過手術刀》這個紀錄片。一個連印度酥油(ghee)和印度奶酪(Paneer)都不吃的素食主義者為什么會在電影中“讓女兒吃雞肉”?我不想PASS這個問題,直到想通。

    后來我發現,不僅僅是我這樣“細心”。Hazel和星星包上周剛剛從臺灣回來之后馬上去看了這個令人期待的電影!然后Hazel聯系我說,她和星星包都不明白為什么健身人士都鐘情于吃雞肉,我們要從營養角度來聊一聊這個事兒!

    好吧,我們來探討一下:能不能放過雞肉?以及蛋白質的深度迷惑。



    爸爸的無奈

    劇情反襯素食的強大


    電影的開端,結實敏捷的馬哈維亞(阿米爾汗飾演)打敗了一個肌肉發達的大塊頭。這個時候我們都會想:主人公真是個摔跤天才!

    隨后,當劇情發展到作為爸爸的馬哈維亞讓女兒吃雞肉,并且遭到媽媽反對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摔跤天才明朗的線條、機敏的動作,還有王者一般的眼神,都是吃素來的!



    如果沒有這個情節。怎樣讓觀眾知道這個重要信息呢?(而且這是十分符合阿米爾汗本人特征的:電影的拍攝順序是反過來的,先拍馬哈維亞老年,后拍青壯年,所以阿米爾汗為了電影暴增28公斤又用了5個月變成電影開端的肌肉男神,這個過程完全是純素的。)

     


    但是為什么還要吃雞肉?

    電影中的印度家庭,顯然是一個生活窘困,因傳統信仰而吃素的家庭(在印度有2/3的家庭因信仰而吃素)。他們沒有條件去了解吃素和健康的更多知識,也沒有多余的錢去吃肉(從買雞的情節可以看出),就是一天一天地如此生活下來。

    作為爸爸的馬哈維亞,只因為自己對摔跤的純然使命感,從未懷疑過飲食的問題,因此他得到了素食本來就可以成就的力量。然而面對女兒,他不希望女兒們因為不吃肉而缺乏力量、被人打敗,所以在這樣無奈的關愛和立場下,選擇了修改以往的飲食結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外,在影片中的環境看來,貧窮而單調的素食讓人不忍心疼。在這樣的條件下,吃雞肉的行為反而能給女兒們補充營養。我也愿意理解。

    心理現實比外在形式重要得多。他們并非因滿足口欲而吃,是因無奈而矛盾的使命感。

     

    電影中呈現了吃肉和不吃肉的兩種力量。我想說:吃肉或不吃肉,蛋白質都在那里。

    為了在邏輯上對得起大家,在下筆之前畫了張圖,提醒自己按條理思考問題。希望我寫的是思路,不是堆砌。


    文章目錄如上圖??(文章深度剖析,略長,但是,絕對不是一篇看了枯燥的文章!相反,這篇文章也許解開了困惑已久的關于蛋白質的各種傳說)


    為什么摔跤場和健身房

    鐘情于雞肉?


    首先我想說,不僅僅是摔跤和健身鐘情于雞肉。我們生活中本來就對雞肉情有獨鐘啊。有數據顯示,我們吃掉的雞肉是豬肉的2倍,是牛肉的7倍,是鴨肉的11倍。并且,全球雞肉消費量仍然在增加。



    追究主要原因,是餐飲業尤其是快餐業引導了我們的習慣。20世紀30年代肯德基創始人哈蘭德森德斯發明了涂在雞肉上的含有11種調料的秘方以及高溫高壓油炸雞肉的烹調方式。之后,隨著快餐業的迅速擴張,雞肉成為最適合油炸的肉類,俘獲了大多數人的味蕾。

    另外,雞肉被快餐業青睞的原因也和易取得和易操作相關。從《食品公司》記錄片中可以看出,肉類企業的發展壯大和快餐業流行密不可分。雞肉是動物集約化生產中占用空間最小的,也是泛濫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之后成長周期最短的!

    換句話說,雞場的老板可以把幾千只雞非常擁擠地擠在一個封閉的養雞場里(而且是禁止參觀的),并且在1個月內收獲雞肉。因此相比于豬肉和牛肉,雞肉更廉價。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雞肉的烹調方式相比其它肉類更簡單,不需要運用調味來去掉豬肉和羊肉的一些特有味道,也不需要像大廚那樣擅長處理牛肉的質地。白煮雞肉就可以加到沙拉中去,所以被許多不想損失蛋白質的減肥達人所喜歡。

    從營養角度,在《公共營養學》的動物性食物營養價值中提到:“畜禽肉中的蛋白質約為10%-20%,而雞肉、鵪鶉肉的蛋白質幾乎是最高的,可以達到20%”,脂肪角度來看,雞肉中含有2%-9%的脂肪,比牛肉低200%,火雞肉則更低。

    所以健身人士都比較喜歡白煮雞胸肉或者白煮蛋作為補充蛋白質的飲食。(雞胸肉是整只雞身上蛋白質最高脂肪最低的部位)

    基于以上“優勢”,雞肉成為大家鐘情的肉類并不奇怪。但是以上觀點僅僅是和同類(肉類)比較。

    難道富含蛋白質僅僅是肉類嗎?



    蛋白質就是肉?強大的慣性



    “我們最擅長把顯而易見的東西隱藏起來。”——歌德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自稱學過生物學,但是關于“蛋白質就是肉”的誤區,卻是那么根深蒂固。這源自幾十年前一些知識誤導帶來的持久慣性。



    在半個世紀以前,很多國家(包括中國)是植物性飲食王國。無需過多的思考,只因遵循“大自然給我們什么,我們就吃什么”這種素多葷少的飲食結構。隨后,發達國家的快餐業帶動了肉蛋奶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入侵了很多原本吃肉并不多的民族。不管你信不信,我想讓你知道,肉/蛋/奶的深入人心,不僅僅和廣告有關,也和政治有關。

    廣告因素說來簡單,就像“補充VC就要喝橙汁一樣”,對迫切需求健康的人進行誤導式的知識輸入能產生很可觀的產業利益。現在我們知道,青椒的VC含量也很高,但是青椒無法做成商品得到利潤。“補鈣就要多喝牛奶”也是一樣的道理。

    為什么要說和政治有關?在過去幾十年的一個階段,某些發達國家負責民眾健康指導的部門,和肉蛋奶企業“關系密切”。T柯林.坎貝爾博士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提到:“當時美國國家科學院食物營養委員會中的兩大領導人分別受雇于蛋制品和乳制品公司,待遇優厚,已知從中獲益達10%?!?/strong>正因此,坎貝爾博士在委員會中擁有職位但并無發言權,他支持植物飲食的言論屢屢遭到委員會內部人員的反對和封殺。



    《中國健康調查報告》 中文書名為《救命飲食》


    本應擔負起傳播正確飲食知識的政府中存在很多這樣“雙重身份”專家。受雇于蛋制品企業的一位專家甚至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對民眾歌頌高脂肪、高動物性蛋白的美國飲食,從根本上肯定了當時錯誤的飲食方向。

    這在今天我們看來十分滑稽,但是在幾十年前是十分具有蠱惑性的。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民眾相信只有窮人才吃植物飲食,餐桌有肉類是富貴生活的象征。

    在約翰羅賓斯的《新世紀飲食》中也提到老師們用精美的彩色圖表告訴孩子們要吃肉、喝牛奶,以及多攝取蛋白質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但是這些老師們在得到這些現成的教材時,卻從來沒有懷疑過教材背后的政治因素?!?/strong>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廣告對人的影響可以持續3-5年,然后被新的廣告和知識刷新;那么企業利益與政治立場對民眾的聯袂影響,至少會是30-50年。這就是我說的“強大的慣性”。因為我們要知道,某些知識誤區是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被寫好的。


    營養學入手

    對動物蛋白是否存在傾向?


    學習營養學多年,支持素食營養多年。我第一次去考證這個問題。

    在公共營養學中,植物性的營養價值和動物性食品的營養價值是分開章節學習的。它們之間并沒有進行橫向比較。

     


    對于植物來源和動物來源的食物,營養學分開闡述了5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這說明它們在植物和動物性食物中都是存在的。

    仔細看來,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以及多樣性,植物都明顯優于動物;而脂肪則明顯少于動物性食品;蛋白質不相上下,因為無論植物還是動物,都有優質蛋白的佼佼者。

    還有一個沒有被提及的第7大營養素——膳食纖維,是在公共營養學中篇幅較少的一個重要存在。如果要比較這個重要角色,那么植物是毋庸置疑的獲勝者,因為動物性飲食完全不具有這一類營養物質。

    從營養定義去思考,蛋白質是一類構成生物體結構的大分子,是我們的物質基礎。形容一下,就如同蓋樓的水泥,它是我們的架構。蛋白質架構了我們的身體,也架構了植物機體。所以它的存在對于動物和植物同等重要,從這個定義來看,植物憑什么缺乏蛋白質呢?

    公共營養學可以給我們主流飲食結構(葷素搭配的飲食結構)一些的良好的建議,不過在素食營養方面,沒有給出更多的支持。它呈現數據和定義,給我們鋪墊基礎知識,然而待我們繼續思考的問題太多太多了。



    多一些思考

    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


    如果你愿意多花一些時間了解自然,你會知道,自然界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植物性食物,它是螺旋藻。不是牛肉。



    先普及一點枯燥的營養學知識。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分子組成的,總共25種氨基酸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組成不同的蛋白質。例如我們身體中的血紅蛋白、膠原蛋白、肌球蛋白......

    其中8種氨基酸人體不能自己合成,要從食物中攝取,因此叫做“必需氨基酸”(對嬰兒來說是9種)。

    那么這些必須氨基酸,我們選擇植物還是動物?

    事實上,人體是無法分辨這些必需氨基酸是植物性來源還是動物性來源的。氨基酸的生化本質是一樣的,在人體中的吸收過程也是一樣的,大的蛋白質分子通過我們的消化道被胃部的胃蛋白酶和腸道的胰蛋白酶水解成小的氨基酸分子,然后在腸道進行吸收和轉運,通過循環系統補充到全身,再次合成身體需要的各種蛋白質分子。因此并不存在動物蛋白質更優質的道理。

    必需氨基酸指的是飲食上的必需,并非動物性食品的必需。我們一直放不下的動物蛋白質中的氨基酸,也是從植物中得到的。這一點都不難想象,產生牛奶和牛肉的牛,以前吃的是草,現在吃的可能是豆類和谷類制成的飼料......我們對天然蔬食的直觀感覺總是“缺乏某些氨基酸”,但是,植物才是所有必需氨基酸的根源。



    蛋白質最好的來源不一定是那些蛋白質含量最高的食物。如果這樣想,我們都吃蛋白粉就解決問題了。這也讓我想起《雪國列車》里面底層居民吃的用蟲子制成的“蛋白塊”。

    天然食物,不僅僅只有蛋白質這一個指標,我們還要綜合考慮食物中其它營養素的存在和配比。舉例來說,肉類提供的能量中有25%來自蛋白質,但是另外75%來自脂肪(大部分是飽和脂肪)。大豆的能量有一半來自蛋白質,但是剩余能量卻來自于富有纖維的復合型碳水化合物以及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這才是植物飲食的更大優勢所在。



    到底需要多少蛋白質?

    換個計算方法讓你不再擔心


    你該擔心的是蛋白質過剩,不是不足。曾經被畜牧業修改膳食指導的蛋白質崇拜時代已經過去,如今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蛋白質推薦標準,并且這個標準秉承客觀的態度一直在下降。但是,大多數人仍有擔心蛋白質不足情結。



    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能量來源分配的概念。我們的6大營養素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被稱為產能營養素,因為我們身體的能量來源于食物中的這3大類營養物質,而不是維生素、礦物質和水。這是它們的本質區別。這3種產能營養素之間可以實現能量轉化,但是任意一種都不能完全替代另外兩種。

    因此,在日常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在總能量供給中應該有一個恰當的比例。通俗地解釋,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只依靠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來獲得全部能量。而這個“恰當的比例”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指導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天的總能量中有10%來自于蛋白質。那么好,來看看,我們常見的食物中,哪些食物的能量配比中超過10%的部分是由蛋白質提供的呢?太多啦。

    大部分的豆類(小扁豆、菜豆)、堅果、種子、谷物以及蔬菜所提供的能量中,都有10%來自蛋白質。堅果和種子介于腰果的12%到南瓜籽的21%之間,蔬菜介于土豆的11%到菠菜的49%之間!藜麥和大豆是蛋白質的佼佼者,分別是16%和54%。



    請注意,這是能量來源配比,不是食物成分含量概念(每百克可食部所含某種營養素的重量)。依據這個考量辦法,我們能夠更加確切而直觀地得知我們從植物中獲得蛋白質的充足性和合理性。(注:水果是植物中蛋白質供能區別較大的食物,從1%到16%都有,這也是水果減肥法容易造成蛋白質不足、能量下降的原因)

    從食物來源配比的角度來分析,除非我們是高碳水或者高脂肪的垃圾飲食結構(而這種結構對于嚴格素食者來說也很難),只要在膳食中能夠獲得足夠的能量,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蛋白質。

    所以當有人問我蛋白質的問題,我都會簡單回答:每天的熱量夠了就不用擔心了。

    哈佛科學家在研究素食者膳食之后得到一個結論想要找到一種造成蛋白質缺乏的混合素食的飲食結構,簡直太難了!(注:混合素食的意思是吃不同種類的植物,而不是只吃水果或者只吃薯類)

     擴展知識:10%的蛋白質建議量已是安全上限。根據T.柯林.坎貝爾博士的蛋白質攝入量與癌癥的關系的對比實驗研究所述:“每日飲食中10%的蛋白質建議量已遠遠超過實際所需,但大部分人每天食用的蛋白質卻都超過這個建議量”。



    氨基酸OR蛋白質

    搞清概念,不要詭辯


    這段內容是收筆以后又補充進來的。因為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問題:

    一個好朋友問我:“你有沒有研究過這種說法?某種動物蛋白質只能靠吃肉食,無法從植物得到。而且人體需要那種蛋白質,所以必須吃肉。”

    這簡直是一個概念混淆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哪種特定蛋白質嗎?答案是否定。

    我們身體中各個組織的蛋白質,全部都是由氨基酸組裝而成的,而這些氨基酸是食物中的蛋白質經過消化分解以后的產物??梢哉f,沒有吃掉蛋白質就直接得到蛋白質的道理,必然要經過分解再組裝。你分解的可能是大豆蛋白和麥谷蛋白,而合成的可能是肌球蛋白或膠原蛋白(這是生物學基礎知識?。?/span>。所以,無論我們吃哪一種蛋白質,它的分解后本質都是氨基酸。

    菇涼們,這也是口服膠原蛋白不攻自破的道理哦。

    其次,組成各種蛋白質的所有25種氨基酸,沒有哪種氨基酸是動物特有而植物沒有。原因是動物得到的氨基酸也是生物鏈中的植物提供的。人類身體無法合成的8種必須氨基酸,也全部都可以從植物直接獲得。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小麥中的麥谷蛋白、玉米中的谷蛋白,還有藜麥中的蛋白,它們都是“完全蛋白”,即含有全部8種必需氨基酸。

    人類有血紅蛋白、牛奶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植物有各種酶蛋白,不同的生物體利用氨基酸合成自己需要的各種不同的蛋白質,因物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蛋白質分子。氨基酸才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基礎。此外,酪蛋白和大豆蛋白在大鼠身上的對比實驗以及擴展實驗已證實在日常飲食中超過5%的動物蛋白與癌癥誘發關系密切。

    這是一個混淆氨基酸概念和蛋白質概念的代表性問題。我們不需要特定的蛋白質,但是我們需要種類齊全的氨基酸,而這些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不過8種,它們在植物中廣泛存在。



    生態角度

    何必舍近求遠?


    大多數人一直處在生物鏈的最高端,而且經常以這種地位而自豪。在我表達對被屠宰動物的同情時,有人對我說:“不要多想,這是生物鏈。”大自然天然的生物鏈,已經被我們解釋成利用科技手段對弱勢群體的無感和殘害。并且深入人心。



    生物鏈是什么樣的?

    我在動物紀錄片中看到過因為很多天找不到食物而瘦弱不堪、還要照顧幼崽的獅子。獅子強大嗎?它是肉食動物的王者。但是它不能違背自然,不能霸占不屬于它的資源。它不能把牛羊圈養,彰顯自己的權威,不能大規模屠宰,以確保自己隨時有肉,不能強迫動物生育繁殖,增加數量,不能隨自己的口味培育物種......對比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敢說這一切是“生物鏈”嗎?

    動物涉獵是為了獲得飽足,人類荼毒生靈是為了滿足食欲。


    “地球提供的一切,足夠人類所需,但不足其所欲。”——圣雄甘地

    欲望產生控制欲,擴張的食欲和利益把所有我們愿意吃的動物變成了生產線上的食物。

     

    生物鏈的最高端,能量級的最低端。

    每一株植物通過大自然的日光、水分、土壤進行神奇的生化作用,這個過程中,產生動物需要的物質養分,并且封存太陽賦予的能量。我們關心的6大營養素,它們每一個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太陽能幫助植物完成光合作用合成營養,食草動物通過吃到植物來合成營養,食肉動物和人類通過食草動物來獲得營養。

    營養的根源都是植物。魚類之所以能提供Omega-3脂肪酸是因為大魚吃小魚,而小魚吃海藻。為什么要繞道得到營養還迷信某些營養只有動物才有?

    舍近求遠的飲食方式并不會給我們帶來食物的精華,相反,我們得到的是最初能量的逐級遞減,以及整個生物鏈中各種非自然污染物的最終端富集。



    肉類食安問題

    集約化畜牧業的飼料、激素、抗生素


    在英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嚴格素食者。年輕人的吃素比例在世界中名列前茅。這些改變和很多年前的瘋牛病恐慌密切相關。至今,瘋牛病和克雅氏病的潛伏期仍然沒有定論。若要深入思考,這絕不只是突發的食安問題,更是走了一段可怕彎路的生態問題。



    飼料問題,大自然對人類展開報復。你仍然天真地認為牛是吃草的嗎?自古以來,牛是名副其實的食草動物,所以才會有民間諺語說“老牛吃嫩草”。在上個世紀,我們對肉類需求增大的時間段里,自然散養的牛羊都被畜牧業集約化圈養,為的是更高效地生產牛肉和羊肉。所以飼料也誕生了。

    有數據顯示,如今地球上農業所生產的谷物,80%供給工廠里的動物,并不是人類。這樣做可以減少動物的生存空間,并且更方便地往飼料里面添加人工物質。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肉蛋奶企業的商人們,并不滿足于讓動物享用農作物!他們發現西方人不吃的動物內臟白白丟掉了,于是把牛羊的內臟制成飼料,添加到牛和羊的食物中去。用人為的方式強行把“吃素”的動物變成“吃葷”的動物!這是極其違背自然的飼養方式,這個想法中浸透了利益。也是瘋牛病產生的原因之一,甚至可以理解為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在10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書叫《致命的盛宴》,在里面詳細描述了這個毛骨悚然的錯誤。

    抗生素問題,面對感染,我們將無藥可救。人類如今在不斷地減少抗生素治療的用量,然而你以為在你體內的抗生素減少了嗎?對于人類,抗生素只在短期感染的時候使用,但是對于動物,抗生素被長期加入到它們的飼料中。



    原因很簡單,因為飼養動物一旦感染,這些動物的所有者就會賠本無收。我們都知道雞場是最怕病原感染的,在那樣擁擠的環境中,如果有幾只雞生病,可能會導致幾百只雞死去,這是雞場主最怕見到的情形,所以雞肉和雞蛋是抗生素含量最高的,曾有學者說過,吃1個雞蛋相當于打1針抗生素。

    但是其實,在抽樣的各種肉類中(包括魚肉),全部都能監測出抗生素的殘留。所以即便不去醫院,不選擇抗生素治療,人類體內也一定有抗生素殘留(甚至,我們的地下水,也被畜牧業的抗生素污染了)。更可怕的后續結果在于,病原體和抗生素之間是一對頑強的敵人。可怕的超級細菌的誕生,就是病原體抵抗抗生素的杰作。這個戰役的最終結果,一定是人類獲勝嗎? 

    英國醫學會發出警告:“微生物逐漸表現出來的抗生素抗性將給人類健康帶來危險,這是21世紀必須直面的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span>

    喪鐘為誰而鳴?

    激素問題,令人悲哀的兒童早熟問題。大多數的肉類,無論雞肉、牛肉還是羊肉,都接受過激素處理。牛奶也是激素的一大來源,尤其是雌激素。在動物飼料中使用激素早已不是秘密,做為農場主,不希望自己飼養的動物早日長成,賣個好價錢嗎?

    雖然某些激素在某些國家和地區遭到禁用,但是迫于來自貿易的壓力,屢屢被要求廢除禁令。所以,不要試圖相信激素用量會越來越少。這些動物激素進入人體,必然會干擾人體的正常激素水平,導致一些激素水平亢進,還會隨著母親身體帶給下一代的孩子,這就是現代兒童早熟問題的主要原因。

    怪不得總是有媽媽自豪地說:“我的孩子長得好快,5個月就開始長牙了!”可悲的是,這其實是兒童早熟特征。面對這樣的問題,醫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我們的食物鏈本身就出了問題。更何況大多數孩子都那么愛吃炸雞排和牛肉漢堡。



    不僅僅對孩子,人為添加激素也是助長腺體腫瘤的原因之一。到目前為止,乳癌、卵巢癌、纖維瘤、宮頸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都被認為和過高的雌激素水平相關。

    雄激素疾病專家Malcolm Carruthers也通過長達7年對1000名男性的調查中證實了更年期癥狀和農場化學品的關系。不僅僅是肉類,像蜂蜜和蜂王漿這類的擦邊動物制品,也都含有來自動物的激素,是腺體結節和囊腫的禁忌品。

    有人問,植物也含有激素呀?對的。但是植物激素則情況不大相同,例如大豆中的植物激素可以對人體內的雌激素進行雙向調節,意思是如果你的激素水平偏高,它會幫你降低,如果激素水平不足,它會幫你提高。這就是大豆能夠預防緩解更年期癥狀的原因??雌饋?,大自然準備好的植物才是適合我們的,為了謀求食欲而去限制動物的自由,給它們自以為聰明的添加物,最終都會回報給我們的身體。

    微生物學教授Richard Lacey用“冒牌肉”描述現在超市里和肉店能買到的那些肉類:“它們含有生長激素、抗生素和殘留的殺蟲劑,最糟糕的是,還可能感染了潛伏期很長的可怕病毒?!?/strong>



    高蛋白危險

    你的腎臟還好嗎?


    腎臟疾病是最挑剔食物的。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低蛋白飲食。(在前面全餐的帖子中提到過)反過來去推想,長期的高蛋白飲食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壞。因為對蛋白質進行分解和代謝是腎臟周而復始的艱苦工作。

    現代人中90%屬于高蛋白飲食,腎臟都處于或輕或重的疲勞狀態中,而且沒有間歇來恢復。對于那些腎臟已經有點損傷的人來說,每吃一頓高蛋白膳食,特別是高動物蛋白,就會對腎臟造成一次新的危害(植物蛋白則不會進一步傷害腎臟)。

    前幾年曾經風靡一時的哥本哈根減肥法(即高蛋白減肥法),簡直是用健康來換體重的偏執手段,對腎臟甚至肝臟的毀壞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高蛋白飲食也會增加骨質疏松的概率。這和你以前聽說的“喝牛奶預防骨質疏松”完全相反。查看乳制品發達地區的數據便可知道,這些每天的膳食中都有牛奶的人群同樣擁有骨質疏松的高發病率。

    這是什么機理呢?蛋白質是酸性的,要適可而止。我們的血液PH值維持在非常敏感的7.35-7.45之間,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導致體液酸性,血液就會從骨骼中借來鈣質以維持血液的弱堿性值。長期如此,相比于每天正常攝入蛋白質的飲食結構,高蛋白飲食人群會變得更容易骨折。

    持續6個星期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會給腎臟帶來明顯的酸代謝負擔、增加腎結石風險、破壞鈣平衡,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



    大力水手不是傳說


    大力水手的故事并非異想天開,而是非常講科學。

     


    史泰龍的前任營養顧問——Michael Colgan這樣說:人們認為每天需要吃進去更多的蛋白質才能強壯肌肉是一個誤區。

    事實上,經過專業訓練,健美運動員每年所增加的肌肉最多不過3.6千克。換算一下,這意味著每天增加約9.5克。并且,我們的肌肉組織只有22%是蛋白質成分,所以每天攝入2.8克蛋白質(相當于1/4茶匙)就是增長肌肉的蛋白質份量,這就是滿足增長肌肉最大限度的需要。

    你不會因為多吃了蛋白質而多長肌肉,這只是你一廂情愿的想法。相反,多余的蛋白質經過身體代謝排出體外,這在給身體帶來的負擔而非益處。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蛋白質,而是優質蛋白質。關于優質蛋白質,有這樣一個研究:

    營養學國際權威德國道爾蒙大學研究指出,人類每日所需蛋白質通常有兩種,如果是動物蛋白質需要60克,如果是植物蛋白質則需要30g,而取自發芽過程中的活性植物蛋白,只需要15g就夠了??梢钥闯鼍烤故裁床攀悄愀枰膬炠|蛋白質了?

    大力水手吃什么?——菠菜,其中49%的能量來源于蛋白質。如果我們讓大力水手吃牛肉,則52%的能量來自于蛋白質。他不僅不缺乏這3%的差別,而且還要為每餐貪吃牛肉而增加更多的鍛煉以減去牛肉中不容小覷的脂肪......



    這只是啟發 期待你的思考

    我不希望用生硬的殺傷力的語言影響別人,我更喜歡用含有邏輯的文字給你一些啟發。希望這篇文章是你信賴植物蛋白質、告別肉類的助力和祝福。無論你是想要長高的少年,渴望肌肉的健身達人,還是不堅定的素食過渡者。



    — 關于作者 —

    袁冬妮,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華自然療法總會自然飲食療法咨詢師。曾參加紐約當紅素廚Daphne工作坊并畢業。生活態度明確,不喜歡用時間換錢。比起高溫烘焙,更喜歡低溫烘干和攪拌。特別喜歡動物,拒絕利用動物的一切。擅長并且不斷學習一些主流素食的料理方法。目前的狀態,把時間用在研究料理上,把錢花在食材上。做飯,拍飯,記錄,發圈,寫帖子,希望和更多的朋友一起,用知識和美味改變很多中國人。


    素食星球原創出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青草 |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白嫩护士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 我的公强要了我高潮在线观看 |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软件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艳女性享受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av| 男人把女人桶到喷白浆的软件免费 | 奇米777四色成人影视|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四五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高清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暖暖日本手机免费观看中文|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 亚洲高清WWW色好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