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畫除了按起、行、收筆的一般規律書寫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長橫 拱形造型 左半段略向上傾斜,與水平線的夾角在5°左右,右半段在行筆剛過左半段及時壓平,收筆時自然有拱形造型。 中段略細 行筆時筆鋒略提,筆畫自然變細,但不可太細,否則成為'蜂腰'橫病筆。 收筆上方下圓 收筆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橫神采頓生;最后'轉'一定要圓,與方角形成對比,即和諧又有變化。 2 左尖橫 起筆寫點要水平左要尖 筆鋒調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輕到重順鋒而下(手指執筆的輕重感要敏銳),略拉長形成左尖右圓的杏仁點。 收筆仰勢上抬 反彈轉換筆鋒提起后,提鋒由下邊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與起筆下邊保持平行,最后從上邊收鋒。 筆畫左低右高 與長橫略斜帶筆相同,帶筆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筆(由于平點起筆筆鋒指向已達到橫的中鋒運筆要求,故省略轉筆調鋒這一步而直接行筆),收筆后必然左低右高。 3 懸針豎 收鋒要在正中 收筆完成時,筆鋒要在筆畫的中軸線上,這就要求起筆轉筆時要到位,保證筆鋒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筆畫正中央。 筆畫要飽滿 鋪毫行筆要寫到整個筆畫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筆收鋒。 收鋒動作小 反彈轉換動作幅度要小,寫出的筆畫才能精致利索。 4 短平撇 角度要平 取決于帶筆方向,所以點之后要向左平緩帶筆,而不是斜下帶筆。 轉筆變大 隨之而來的是轉筆幅度加大,筆鋒由向左前轉為向右,寫成的撇自然是較平的(不需要絕對水平)。 5 轉彎幅度大 由起筆的垂直向下到收筆的水平向左,靠腕的靈活轉動控制筆鋒轉彎。 鋒向要跟蹤 由于轉彎幅度大,所以轉彎時筆鋒指向也要用手指順時針捻動筆桿跟蹤調節。否則寫撇拐彎時筆畫變粗而不協調。 手腕轉動和手指捻動要同步進行 6 斜捺 捺腳拐彎處下方上圓 此處用長橫起筆的帶、轉法,即換向時保持原來的按筆力度水平向右帶筆,形成下方上圓的效果。 捺腳即飽滿又鋒正 剛才講的換向帶筆也是達到飽滿的關鍵一步,接著逆時針轉筆調鋒繼而中鋒收筆,寫出的筆畫自然神完氣足,給人以美感。 7 平捺 起筆用橫的點帶法 注意不要粗、長、斜,應略細、短、平。 第二段下坡要長要緩勿陡 捺腳稍長上邊沿要平 8 臥鉤 出鉤前要上抬 否則雷同于斜鉤,且容易將鉤寫得大而空,使點的位置不好安排。 鉤要長 鉤寫長并同起筆保持平行,這樣鉤很緊湊,也顯得小巧。 鉤之拐角要突出 鉤之拐角不突出則無神采,其它弧鉤拐角也要突出。 9 豎左彎鉤 寧駝背勿彎腰 起筆右下行急轉左下行,轉彎處方圓并用,猶如駝背,但不彎腰,無傷大雅。如寫成半圓形,猶如彎腰,則有疲軟無力之感 10 橫細折粗 橫要提筆寫,折要按筆寫,不可橫粗折細或橫折粗細相等。 鉤要弧鉤 出鉤前先畫弧,即用豎左彎鉤的寫法。不要寫成折鉤或帶后跟的鉤。 要有變化 橫折鉤可根據不同的字寫成長短不同的變化。如'同'、'四'、'句'三字對鉤的橫折長短要求就不同,要靈活處理,切勿千篇一律。 11 12 左點 起筆用垂點法。即垂直下筆由輕到重寫點,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帶筆,收筆與垂露豎相同。如從背面橫著看,它變成了左尖橫,說明它與左尖橫的書寫規律是相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