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湯——經方解讀(四十五)
【組 成】大黃去皮六兩(18克),芒硝一升(15克),甘遂一錢匕(1克)。 【煎 服 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現代用法:水煎,溶芒硝,沖甘遂末服)。 【講 解】本方證為治療水熱結實之大結胸證。以心下硬滿而痛,甚至劇痛不能觸及,以及大便秘結,心煩口渴為其主證。本證病機為水飲與熱邪互結于胸腹之間。根據《內經》“熱者寒之”及《金匱》“諸有水者可下之”的治療原則,水熱結實,當以瀉熱逐水之法。故方中用甘遂苦寒,為峻下逐水藥,尤善瀉水逐飲,泄熱散結,使結于胸中之水與熱從大小便而去;大黃苦寒,長于蕩滌邪熱,共瀉水熱互結之邪,為君藥。芒硝咸寒瀉熱軟堅,助君藥破除積結,推陳致新,為輔佐藥。全方藥雖三味,但量大、力專、效宏,為瀉熱逐水散結之峻劑。 本方為瀉熱逐水峻劑,所治證情急而重,在治療上,要及時攻下,以防留邪為患,又要防止利下過度,而傷正氣。如平素體質虛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此方。 本方與大承氣湯同屬寒下峻劑,均用硝黃,但病因病位不同,所以兩方在配伍及用法上都有很大差異,臨證必須注意。 【臨床應用】本方多用于治結胸實熱證,臨床表現有胸脅、少腹脹滿硬痛拒按,手不可近,或下午三至四點鐘有潮熱,大便不通,舌苔黃滑厚膩,脈沉緊或弦緊滑數。 若本方去甘遂,加杏仁、葶藶子名為大陷胸丸,具有瀉熱破結,下氣逐飲之功效,主治結胸證,項亦強,如柔痙狀。 大、小陷胸湯均可治療結胸證,但其病因、病位、病證尚有別,故臨證必須明辨,區別運用。主治大結胸證(即結胸之重證),病因為水熱互結于胸脅少腹,其病位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痛,拒按,大便秘結,脈沉弦緊,舌苔黃膩,其病位范圍較大。而小陷胸湯,主治小結胸證(即結胸之輕證),病因為痰熱互結于胸脘,病位正在心下,邪結偏上,其病位范圍小,證倩較輕,胸脘部痞滿,按之則痛,苔黃白而膩,脈浮弦滑。 本方與大承氣湯比較,均具有峻下熱結的作用,皆有便秘、潮熱等癥。然而,大陷胸湯,病位在中上二焦,癥狀以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為主,病性為水熱互結之實熱證。大承氣湯,病位在中下二焦,癥狀可見脘腹脹滿疼痛拒按為主,病性為實熱與積滯內結于腸胃,氣機阻滯。大陷胸湯作用在于瀉熱逐水,故用甘遂與大黃相伍,而且大黃要先煎而后納諸藥,取其“治上者宜緩”之義。而大承氣湯的作用,攻逐腸胃之燥實,故用大黃、芒硝與枳實、厚樸配伍,意在峻下熱結,急下存陰,先煎枳樸,而后納大黃,取其“治下者制宜急”之意。 大陷胸湯對于急性水腫性胰腺炎、急性腸梗阻,都有較好的療效。 【文獻摘錄】張秉成:“治太陽表邪不解,而反下之,熱陷于里。其人表有水飲停胸,以致水熱互結心下,滿而硬痛,手不可近,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成結胸胃實之證。以甘遂之行水直達所結之處,而破其澼囊,大黃蕩滌邪熱,芒硝咸潤軟堅,三者皆峻下之品,非表邪盡除,內有水熱互結者,不可用之。”(《成方便讀》) 包潘良——在線輔導 浙江省東方中醫信息化技術研究院 |
|
來自: AB向往神鷹 > 《6.中醫名方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