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一只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以2.8億港元的天價刷新了瓷器拍賣史上的最貴紀錄,在業內一直成為美談。過后,大家記住了一個叫劉益謙的大咖以及他用天價寶物嘬茶的任性但,這一切的背后,有誰知道最開始是誰?發現了這件傳奇拍品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天價文物背后的故事…… 雞缸杯 有一位名叫仇焱之的大藏家他不僅以1000港元撿到雞缸杯這個傳奇大漏最后還因收藏富甲天下! 當然,更讓人敬佩的是最后的最后,他又傾其所有只為收養流失在外的中國古陶瓷。 成化皇帝為寵妃燒制雞缸杯,一只小酒杯背后的愛情故事 眾所周知,雞缸杯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了取悅年長他17歲的萬貴妃著意燒造的。 成化皇帝(朱見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曾先后二次被立為太子,而萬貴妃是成化帝身邊的一個宮女,比他年長19歲,她是從小看著皇帝長大的人,皇帝很依賴她,長期交往產生了一段亦妻亦母、驚世駭俗的復雜感情。 成化帝14歲的時候,將當時已經三十三 歲的萬貴妃招入東宮,納為嬪妃。1464年英宗駕崩后,成化帝登基,本想立萬貴妃為皇后,但迫于兩宮太后和眾多朝臣的壓力,最終選立賢妃吳氏為皇后,但其對萬貴妃的寵愛竟由此一發不可 收拾,專寵后宮二十余年。 影視劇圖片 萬貴妃十分喜愛瓷器。也正是因為萬貴妃對瓷器的鐘愛,促成成化帝對瓷器的制造十分重視,有傳成化皇帝為博取萬貴妃歡心曾在景德鎮燒制大量精美瓷器,而斗彩雞缸杯就是其中之一,成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據考證 雞缸杯的圖案來源于宋代的《子母雞圖》,有次成化帝在欣賞這幅畫時,看到母雞帶著幾只小雞覓食的溫馨場景,非常有感觸,也許正因為如此,成化皇帝萌發了要做成化斗彩雞缸杯的心愿。表現了皇帝紀念年少時貴妃照顧他的歲月,寄望家庭和睦、宜子多壽的情懷。 宋人《畫子母雞圖》 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有了皇帝的提倡和帶頭使用,明朝瓷器的燒造水平迅速提高。雖然在元代已經出現了在瓷器上繪畫的青花瓷器,但是,單一顏色的青花,畢竟過于單調。因此,在明代隨著陶瓷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繪有各種顏色的彩瓷。到了成化時期,彩色瓷器的制造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過于“斗彩”的燒制成功。 “斗彩”以制瓷的工藝方法取名,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五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是將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結合,形成釉上、釉下彩繪互相爭奇斗艷的藝術效果。 在制作“斗彩”時,先在胎上畫好圖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窯焙燒。燒成后,在留出的空白處用低溫彩料,如紅、黃、綠、紫釉等填繪,入窯經低溫二次燒成,即成斗彩。由于釉上釉下, “青花”與“彩繪”產生變化、統一的裝飾效果,上下斗合,給人以豐富的熱烈、鮮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藝術效果。所以在《博物要覽》中載:“成窯上品,無過五彩。” 再說成化斗彩雞缸杯,那可是“成窯”精品,十分名貴。在明代萬歷年間,一對酒杯就已經價值100兩白銀了。 成化斗彩雞缸杯圖案 仇炎之1000元地攤撿漏雞缸杯 ,歷經5次轉手拍出2.8億天價 成化斗彩雞缸杯作為他們愛情的見證,又是如何流落民間呢? 這就讓我們來說一說這… 價值2.8億成化斗彩雞缸杯的流浪記 仇焱之 1949年,仇焱之赴香港發展,香港古玩市場上,一對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在一商販的地攤上擺了很久,都無人問津,恰好有一天被仇焱之發現,就出價1000港幣將它買回。 仇焱之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買的是假貨、仿古的,由此還受到不少非議,但他不為所動,始終相信自己的眼力。后來買回家后,他又拿這個寶物對照史料不斷研究,并且還專門為它定做了一個包裝盒,上面落上了自己的姓名筆跡。這個寶物他一直帶在身邊,珍藏了近半個世紀之久。后來就轉手給倫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還因此大賺了一筆,在收藏界引起極大的震動,被譽為收藏界“撿漏”的典范! 倫敦藏家 在20世紀50年代,它成為了倫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的藏品; 坂本五郎 1980年11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這只雞缸杯拍出了528萬港元,競得者為日本著名藏家、有“小拿破侖”之稱的坂本五郎; 玫茵堂主人 1999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這只品相完好的雞缸杯拍出了2917萬港元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交紀錄,競得者為玫茵堂主人、瑞士銀行家Zuellig兄弟。 玫茵堂——古董界享譽世界的堂號。它的創始人為瑞士欲利兄弟,他們被公認為西方私人手中最好的中國瓷器持有者。他們對中國瓷器的收藏,就是經由仇焱之點撥。而仇焱之對他們最深遠的影響,則是在他們心中深植了對中國藝術品的熱愛跟敬畏之情。 劉益謙 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 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5億港元的價格竟得,加上傭金為2.81億港元。 劉益謙購得雞缸杯 價值2.8億港元?成化斗彩雞缸杯為何這么貴? 其實從雞缸杯的拍賣記錄來看,幾乎每次都能打破拍賣紀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真、精、稀。 首先是“真”。雞缸杯自古就有仿品,現在市場上更是贗品泛濫,“一場鑒寶活動下來,能遇見好幾個雞缸杯”。而這件雞缸杯流傳有序,為玫茵堂珍藏,曾歷經利奧波德·德萊弗斯夫人、坂本五郎、桂斯·艾斯肯納奇等著名收藏家之手,其真假基本毋庸置疑。 乾隆仿制雞缸杯 然后是“精”。“斗彩”創燒于明成化時期,以青花勾廓、五彩填色,藝術價值很高。流傳到現在的雞缸杯,無論胎、釉、型、畫工等方面都有極高水平。” 最后成化斗彩雞缸杯存世量稀少,據統計全世界只有10只,物以稀為貴是顛撲不破的法則,稀少到這個程度,能拍出高價也不足為奇。 也許,現在提起雞缸杯,依稀還有人想起它的”伯樂”仇炎之。但再過數代之后,仇炎之的名字會消失在中國瓷器收藏歷史的風云里。因為一位收藏家,當他的藏品幾乎全部消散之后,他的名聲、他的榮譽、他的學識、他的財富,也都將漸漸消散。
然而,這正如在任何傳承千年的珍寶面前,誰又能永久的擁有呢?我們都只是暫時得到,我們也只需要在這份暫時擁有的瞬間,享受它帶給我們無盡的財富、樂趣、學識就好! 推薦精選文章: 選擇財富,關注古董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