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剛接觸面試) 主要有以下兩個難點: 第一,對于大量的信息無法甄別,能找到的資料往往是心得體會比較多,模板、套路較多,好的真題答案比較少(包括我也一樣)。各種思維碰撞,導致越練越混亂。 第二,對于陌生題目完全沒有任何作答思路,根本無法開口答題。第一階段是非常痛苦的,但一定要咬牙堅持挺過去,如果在第一階段耽擱太久,會影響整個復習進度,以及對信心都是一種嚴重的打擊,這時候的我們容易犯幾個誤區:一是亂吃藥,到處下載資料,結果也不看,要么看了也沒看懂;二是不去努力開口答題,形成了一種看別人寫答案,背答案的復習慣性。 在這個階段的復習,給大家兩點建議: 第一,一定要找個好師傅帶!不是說上岸的人都能作師傅,所謂的上岸考生就跟資料質量一樣參差不齊,這個跟我前面說的一樣。老師水平特別關鍵。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打下不好的底子,即使你練得再努力,方向錯了也無濟于事。可以找找身邊上岸的高分學長,多問多請教。我之前面試失敗,就是方向錯了。我是后來上岸的好朋友推薦了一本書,可以說是冥冥之中的緣分,讓我對面試有了新的認識。總的來說,就是一定要找到靠譜的內容。這部分方向找對,會少走很多彎路。 第二,研究好歷年的真題,尤其是所報考省的真題,這是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的。比如綜合分析類,又分為幾種類型,每個類型的考察目的是什么,作答的方向就容易確定了,而并不是機械化的亂說,即使語言再華麗,也是層窗戶紙,一捅就破,沒有任何內涵。就像我們寫申論,是有材料作為答題的方向,但是面試沒有材料,就需要考生通過換位思考,揣摩出題人的考察目的來找準答題方向。 第三,一定要逼迫自己開口答題。這個階段開口確實很難,我剛接觸的時候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但是這也是一種慣性,如果你不給自己壓力,那你永遠也說不出話,如果你不斷的逼迫自己,提高還是比較明顯的。 第二階段: 一般來說,強迫自己開口答題,堅持7,8天左右,就會好很多。這是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敢說能說了,雖然結巴,內容較少,但是照比第一階段0基礎的自己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 這時候就進入了第二階段。這個階段是答題順暢期,我們經過第一階段能夠自如的進行答題,而且表達程度上也相對流利,這時也會遇到一些瓶頸: 第一,答題流利是因為對套路、模板過于熟悉,任何題目只要一套,答起來非常容易,但是內容沒有營養。以為面試也是套公式,說空話,不過如此。但是練著練著,就發現自己雖然很流利很順暢,但是我們并沒有動腦去思考,就像例行公事一樣的張口就來了。菜鳥和出進面試的小白,會認為面試不過如此,自己已經練得不錯了。殊不知,我們正在被模板拖向深淵。 第二,由于前期是看了一些套路和模板復習,隨著練習的深入,發現很多題目,例如人際關系類,答案與現實做法沖突較大,讓我形成了一種誤區,認為面試就是作秀,我相信很多復習過的考生也會有這種感覺。這個時候又比較困惑了,一方面這是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想好好珍惜,害怕大膽的嘗試;另一方面也開始對套路、模板產生質疑, 在這個階段,我認為一定要敢于取舍,必須逼迫自己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不斷完善作答,形成屬于自己的答題風格,更重要的是培養、鍛煉出一種答題思維,無論遇到任何一道題目,我都可以無痕跡的作答,這就不是套路、模板的作用,而是思維的作用。試想,如果當時繼續一直沿用套路、模板來作答,我的答題會一直流利下去,但是不會有任何競爭力。 我犧牲了一部分的流利,換來了答題的營養和內涵。在這次國考面試的過程中,有幾次答題我都看到對面的考官跟我點頭表示認同,說明我的作答更貼近他們心中的答案,思想上產生了共鳴,89分的成績也印證了這一點。出考場后,跟有些朋友交流,一些用套路作答的考生,考官的分數真的低的可憐,想想自己也是從這經歷過的,不免有些唏噓。 第三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鞏固期。大家一定要繼續堅持下去,要把最好的狀態延續到考試,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此外,這個階段也要注重實戰的模擬。找父母或者朋友擔任考官現場的模擬,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唯一的核心就是答題練習量有保證,考場上發揮絕對不會差的。 面試的階段大體就是這樣,那怎么復習呢。 一是堅持每天看新聞。 看新聞不只是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而是通過閱讀的時候不斷地思考,讓自己的思維不斷升華。其實我們的面試真題可以說都是源于新聞。 舉個例子,有這樣一則新聞:成都雙流機場出現大霧天氣,機場旅客大量滯留,機場負責人采取了某某(可能是多個)措施,起到了XX效果。那么問題就可以這樣出:你所在的機場出現大霧,大量旅客滯留,你是機場負責人,你怎么辦?這就是一道應急題目的來源,考生在平時看新聞的時候設身處地的想過這些問題嗎? 再舉個例子,也有這樣一則新聞:針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我市工商、質檢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小組,對XX展開XX調查,同時如何如何,有效保證了XX,那么題目就可以這樣問:讓你組織一次食品安全的檢查,你怎么組織?這就是一道組織類題目了。 其他類型題目也是通過新聞的方式來設置,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當然,讀新聞應該在學校就培養出這種好習慣,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如果是臨時抱佛腳,一定要提高復習強度。讀新聞也要注重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不利于思維保持連貫性。 二是看聽說相結合。 我們除了要帶著問題看新聞以外。在網絡媒介這么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APP,公眾號資源。我每天是會聽央廣新聞的評論合集,基本聊得都是近期的熱點,特邀評論員會在3分鐘內說一下對這個熱點的看法。這個好在跟我們面試的答題時間是非常相似的,我在聽的時候,會注意他的語氣,用詞,結構,好的觀點和句子我都會記下來。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一心二用”,每天早上洗漱的時候,上下班的路上,都可以拿來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的答題內容。 三是總結真題,做好筆記。 雖然面試是一項考察綜合素質的開放性考試,但依然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我在理論和實戰部分已經對一些題型的特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大家一定要立足所報考省市的歷年真題進行分析,找出出題特點及規律。這樣在考試中才算有備而來,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面試練習,只練真題,千萬不要練那種考友編的題目。 四是高強度開口練習。 面試答題還是要通過良好的表達能力來體現,所以高強度的開口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考生在復習面試中常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總喜歡看別人作的真題答案,而不是通過自己的練習來思考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答案,這些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例如,我們在做高數題目時,看答案都看得懂,但是讓自己做就不會做,所以筆試在于動筆,那么面試在于開口。考生可以找一些基礎較好的朋友,每天互相出題、答題,關鍵不在于你答的內容,而在于把握你思考問題的時間及表述的感覺。 五是家長模擬。 很多考生過分迷戀所謂的高手和考官,其實很多高手的答案是華而不實的,因為你們也沒有定性的標準,所以看每個人的答案都覺得非常好。另外,很多考官也都是臨時抽調去培訓的,并不是每個考官對面試的把握都到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才是最了解你的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公務員,他們的閱歷及經驗都值得你去學習,他們的意見都相對比較中肯。在具備一定的基礎后,就要每天讓父母做考官進行模擬訓練,增加訓練的壓力,通過這種練習來提高考生的抗壓性。 六是調整心態。 心態最重要,一句比較俗的話:越想得到的,反而越得不到。因為是決定你一生的考試,大家格外重視,這是對的,但絕對不能過分的重視。要分清楚面試的本質,其實就是考察你,你只要真實的,自然的把自己體現出來即可,這點我想與企業面試并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不要糾結題目該怎么答,你怎么想就怎么答,絕對沒錯的。記得我剛開始去企業面試時,簡歷編了一些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雖然做了大量的功課,但你難免會底氣不足,眼神飄忽,面試的人員一眼就能看的出來,當我實實在在的去跟面試人員溝通,反而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公考面試也是如此,思維是你的,你答起來很自然很自信,不是你的,你即使背下來也會被你的眼神出賣,面試不是考試,還要講究個真誠啊哈哈,這里大家自己體會吧,我個人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