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仰賴自然不僅為了肉體存活,我們也仰仗它找到回家的路,找到逃離思維牢籠的路。因為,我們已經迷失在工作中、思考中、回憶中、期盼中,迷失在在錯綜復雜的事情中,迷失在問題重重的世界中。 我們已經忘卻了那些巖石、植物、動物都知曉的東西,已經忘卻了如何生存:求得寂靜、活出本我、尋得生命,而這才是生命之所在。 ——埃克哈特 (文章內容節選自埃克哈特談大自然) 每當你關注于任何自然之物, 關注于那些草長鶯飛、 花謝春紅、腐草為螢的生命, 關注于任何沒有被人類干涉過的存在, 你便能夠跨越大腦思維的牢籠。 從某種程度上說, 你與存在于這些事物中的生命本質相連接了。 在這存在之中, 一切自然之物依然鮮活如初。 把注意力投向一塊石頭、 一棵樹木或一只動物, 并不是要你動用大腦的力量去思考它, 而是要你單純地去感知它, 用你的意識感受它, 用你的靈性與它進行一次談話。 你能感受到寧靜是多么深沉地停留在“存在”之中, 并完全接受“存在”, 與“存在”所處的地方融為一體, 互不分離。 如此感受之中, 你也會漸入佳境, 心靜如水。 當你在大自然中悠然地漫步或憩息時, 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吧, 并向那個世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寂靜下來,去看、去聽。 觀察每一只動物,每一株植物, 看看它們都是怎樣的怡然自得、悠哉樂哉。 它們不像人類, 不會將自己分裂成兩半, 它們也不仰賴自我創造出來的形象而存活。 所以,它們不需要努力保護和強化那些所謂的形象。 小鹿就是小鹿, 水仙花就是水仙花, 毫不矯揉造作、惺惺作態。 自然萬物不僅各自融為一體, 彼此之間也血脈相連, 同時和整體宇宙渾然一致。 它們沒有那么強烈的自我感, 不會把自己從這個共生的整體中分離出來, 不會自稱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更不會驕傲地定義出“我”相對于宇宙的其他部分而存在。 對大自然冥想, 把你從“我”---那個麻煩制造者之中解放出來。 將知覺投向大自然那些細微的聲音吧! 那里有風中落葉的沙沙聲, 有雨點落下的滴答聲, 有嗡嗡作響的蟲鳴聲, 有破曉鳥鳴的啾啾聲...... 全神貫注地去聆聽吧! 在這些聲音之外, 還有一個更加偉大的東西, 那是一種神圣感, 一種無法通過思考來理解的神圣感。 你的身體不是你創造的, 同樣你也無法控制你的身體的各種功能。 事實上, 那都是由一個比人類思維更加偉大的智性所運作, 它維系著大自然一切生命的繁衍生息。 你要學會感知你內在的能量場, 感受體內那蓬勃的力量, 感受它在你身體內振奮人心的“臨在”, 因為這是接近那種智性最好的方法。 頑皮的小狗追逐著簡單的快樂, 對主人毫無條件的愛, 時刻歡慶生命。 狗主人的內心狀態卻與之有著鮮明的反差。 狗主人整日憂郁沮喪、煩悶無奈, 不堪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問題與負荷, 總是發呆沉思、郁郁滿懷, 一顆心全然不在此時此刻,不在當下。 我不禁想問: 和這樣一個人一起生活, 這只狗是如何始終保持快樂心態如此喜悅的呢? 當你僅僅通過大腦和思考來感受大自然, 你是無法感受到它的鮮活與存在的。 你只能看到它的外殼, 卻意識不到這樣的外殼下面有著多么神圣的奧秘。 思維將大自然貶低為一種用來追求利益、知識或是其他功利性東西的工具。 于是,悲劇發生了: 古老的森林變成了木材; 鳥兒變成了研究對象; 山巒變成了被開采的礦場或是被征服的目標。 當你試圖感知大自然的奧秘時, 請不要運用思想, 也不要帶上大腦。 當你不再用思維和大腦接近大自然時, 它會對你做出積極的回應, 并且開始參與到人類與地球意識的進化中來。 請看看吧, 一朵花是以怎樣的方式活在當下? 又是以怎樣的方式臣服于生命? 你可曾真正地觀察過你家里的花草? 你可曾允許那熟悉又神秘, 被我們稱為“植物”的生命體, 向你教授它的秘密? 你可曾留意過它處于多么深沉的平和之中? 你可曾意識到它如何被寧靜所籠罩著? 當你感知到植物發出寧靜與平和的那一刻, 那株植物便是你的心靈導師了。 凝視一只動物、一朵花、一棵樹, 看看它是如何安然地停留于存在之中的。 它就是它自己, 有著無上的尊嚴、純真與神圣。 然而,你要想看到這些, 你需要超越為自然命名和歸類的思維習慣。 不命名、不標注, 你便能感受大自然那妙不可言的維度, 那不是大腦思考就能夠明白, 五官感覺便能夠獲知的。 它是一種和諧、一份神圣, 彌漫于整個大自然中, 也滲透于你的內心。 當你全神貫注于呼吸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自己并沒有在呼吸。 呼吸本來就是自然行為。 如果你刻意地去吐故納新, 那么你很快會窒息而亡; 如果你能將自己放松下來, 大自然的氣息又會重新回到你的身體里。 感知你的呼吸,并全神貫注于此, 你便能夠以最親密、 最強大的方式再一次接觸大自然。 它可以治愈你心靈的疾病并賦予你極大的力量。 它帶來了意識中的一次大轉換, 從思維的概念的世界到無制約意識的內心世界的轉換。 你需要大自然這樣一位老師, 引導你與“存在”重新聯結, 重新融為一體。 不只是你需要大自然, 大自然也需要你。 你與自然不可分離, 因為我們都是宇宙共同體的一部分, 它以無數形式彰顯著自己的存在, 這些形式之間互相緊密相接、血肉相連。 當你發覺一朵花或一棵樹是如此神圣、美麗、寧靜與莊嚴時, 你便為那朵花或那棵樹添加了些東西。 透過你的認識與你的知覺, 大自然也逐漸了解了它自己。 因為你, 它開始了解了它們自身的美麗與神圣。 只有你的內心寂靜下來的時候, 你才能步入巖石、植株、動物所棲息的寧靜所在。 只有當你喧鬧的思維趨于平靜的時候, 你才能更深層次地接觸大自然, 才能超越因過度思考而帶來的分離感, 才能融入生命。 思維誕生之前, 大自然就已存在于純粹的寧靜之中了。 叢叢樹木、朵朵花開、啾啾鳥禽、重重巉巖 美得無瑕而神圣。 人變得寧靜之后, 便能超越思維。 而在超越思維的那片寧靜之地, 你的知覺和認識就得到了升華。 大自然可以帶你進入寧靜, 這是大自然饋贈予你的禮物。 當你在寧靜之鄉感知并擁抱著大自然, 你的知覺便融入其中, 那便是你給予大自然的禮物。 透過你, 大自然開始察覺到自身的存在, 千萬年來, 大自然一直在默默地等待著你。 編者語: 人與自然萬物本是一體, 停止思維的波動和心識的造作。 放下一切的對立與分別, 回歸自然的本原, 即是生命的圓滿。 愿所有漂泊流浪的異鄉人, 都能早日踏上歸家的旅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