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霧霾,我們能做什么?除了戴口罩,減少外出,還可以食療培補正氣,山藥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看看山藥如何藥用吧。 我經常遇到身體比較弱的小朋友,一遇到風吹草動,幼兒園里面別的孩子沒有問題,這個孩子就會感冒,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樣的孩子,脾胃一定比較弱,中醫認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也就是,脾胃強壯了,肺金才能強壯,而脾胃一弱,則肺氣則必定衰弱。 所以,對于這樣的孩子,我的經驗是:在孩子感冒調理好以后,最好要用懷山藥,一般是用30克,配合6克的炒雞內金,熬水,喝3天,不必多喝,用這個食療的方法來強壯脾胃。這樣孩子就不會進入感冒剛好,過幾天又感冒的情況。因為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抓緊時間調補脾胃,而是僅僅用驅邪的藥物將外邪清理干凈,則正氣依然不足,外邪隨時會再來,所以我會建議家長如此處理。
有的時候,對于感冒過后,有個別的孩子會有剩余的長達兩三個月纏綿不愈的咳嗽,我會觀察:這個孩子是否是正氣不足,通常這樣的孩子,是氣虛體質,肺氣不固,無法將外邪徹底清理干凈,此時,我會建議家長每天用:懷山藥30克、牛蒡子3克,熬水,熬好以后,除去藥渣,但凡孩子喝水,就喝這個山藥水,連喝三天,多數咳嗽會立刻消失。這種方法中醫叫培土生金,意思是脾胃之氣增強了,肺氣也會變得強大,會將外邪驅逐出去。所以,古人會說山藥有止咳喘的作用。 我這些思路都是從哪里學來的呢? 坦誠地講,這些思路,幾乎全都是我從民國時候的名醫張錫純的書里學習來的。 張錫純是清末民初著名醫家。張氏遵循古訓,窮本溯源,又勇于探索,變通創新。他用藥雷霆霹靂,認證準確,起效迅速,往往數劑即可活人。先生積數十年經驗,有很多用山藥救急拯危的經驗。張氏認為,山藥即滋陰又利濕,能滑潤又收澀。功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且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成為無上之品。他指出:“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澀氣化,寧嗽定喘,強志育神。”故可主治瀉泄久痢,久喘虛喘,淋病遺精,虛勞久渴,帶下產后,血證尿頻等證。 在山藥的用法上,張錫純主張生者煮汁飲之,或生者軋細煮粥,或軋細蒸熟,他的觀點是,山藥忌炒用。一般劑量為20克~50克,若用于救脫,則可用至100克~200克以上。 這個醫案對我的啟示也很大,之所以如此顯效,是因為張錫純抓住了這個病的關鍵,強力啟動脾胃之氣,集中培補生化之源,可以令身體有康復之機,令人深受啟發。曾經有嚴重的哮喘患者,是我同學的哥哥,用激素使得身體非常肥胖,喘到難以步行的程度,這次發作諸藥無效,眾人皆謂危險。我當時也是效仿張錫純,但凡喝水,就讓他喝懷山藥水,結果很快轉危為安。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是前面我講的,給孩子感冒過后補足脾胃之氣的,用這個品種的懷山藥熬水食療調理的,對于五歲以上的孩子,方法是:把山藥切片,不用去皮,自己曬干風干備用,在孩子感冒后,每次用30克,配合雞內金6克,熬水,只喝這個水,但是不要吃山藥肉,除非孩子大便不成型,可以吃山藥肉,否則不必吃肉,喝水即可,因為這個力道渾厚,不需要吃肉的。對于5歲以下的孩子,3歲以上的孩子,份量減半即可,3歲以下的孩子,用量在3分之1。要記得,服用3天即可,不必多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