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學生時代的照片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戰后文學的大師之一,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諸多作品中,以1956年出版的《金閣寺》最為人所熟知,這是部充滿悲劇性幻滅美學的作品,奧野健男曾在當時讚賞該作:“這是三島由紀夫文學的最高水平,三島由紀夫美學的集大成,本年度文壇的最大豐收。”除了日本國內,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但是,他在1970年時極端激進的政治目的自殺諫世事件,卻使他在身后獲得褒貶不一的個人評價。
這是一本用景物講故事的畫冊,篠山紀信拍攝,講述的是三島由紀夫的故事。作為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制作人、電影演員,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戰后文學的大師之一,不僅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曾二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然而卻因極端激進政治目的自殺,引來世界一片嘩然。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作為攝影家的篠山紀信,在三島由紀夫自殺的那一年,他們之間有哪些來往?
篠山紀信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第一本寫真集里的照片被再版時的封面
1970年9月中,三島由紀夫請當時才30歲的青年攝影家篠山紀信以他為模特兒,拍攝了題為《一個人的殞滅》的攝影系列的第一部分。這個系列是出于三島由紀夫的靈感,由三島由紀夫設計場景。它們包括三島由紀夫陷入泥潭,三島由紀夫頭部楔入一柄小斧,三島由紀夫給碾壓在卡車車輪下,當然還有三島由紀夫像圣塞巴斯蒂昂一樣,雙臂捆吊在樹干上,箭鏈銳不可當地穿入肋部和腋窩。
篠山紀信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第一本寫真集里的照片
這些照片原準備發表在一份叫做《碧血紅玫》的雜志上,但三島由紀夫死后,篠山紀信再不忍心把它們公諸于眾。最使他不安的是他當作玩笑拍下的一幅照片:三島由紀夫裸坐在地板上,腹部沒入一柄短劍。篠山紀信就站在他身后,長劍高懸,等待砍頭的訊號。有文章分析說:三島由紀夫在想些什么?此時此刻,他是否把那些血淋淋的戲劇場面同真情實況混淆起來,而在真正死到臨頭時,仍以為那不過是再度擺出一副更為驚心動魄的姿勢?在計劃和拍攝每一個場景的過程中,篠山紀信得到的唯一印象是三島由紀夫極其認真,他是篠山紀信遇到的 “最愛挑剔但又最能合作的”一個模特兒。
篠山紀信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第一本寫真集里的照片
10月20日,三島由紀夫來到篠山紀信的攝影室,憑借接觸印片為《一個人的殞滅》系列作最后的選擇。陪同他的是身穿軍裝的森田。篠山紀信在一旁看到,三島由紀夫使用一支油脂鉛筆標出了他想用于攝影系列的照片,都是一些死于非命的慘烈場面,三島由紀夫一邊標一邊不斷征求森田的意見。
篠山紀信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第二本寫真集里的照片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三島由紀夫于1970年11月25日切腹自殺。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時,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準進入,但沒見到尸體。這個事件讓川端很受刺激,他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三島由紀夫自殺之后17個月,他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只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后人無數的疑問。一般推測是川端康成認為三島由紀夫自盡是因為沒有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也為此疚責自己間接傷害了三島由紀夫輕生,進而跟隨自盡。
和三島由紀夫合作并且影響最大的攝影家有兩位,一位就是以前我介紹過的細江英公。在自殺前的一個月,三島在美國紐約舉辦個人照攝影展“薔薇刑”,就是由細江英公所拍攝。在三島由紀夫自盡后一位美籍好友教授分析三島動機:他認為三島由紀夫心中過于右翼的軍國主義意識形成“救國妄念”遺害三島,他認為攝影展里三島照片,大量模仿中世紀歐洲基督教徒被迫害刑求模樣,就已經透露他想為武士道殉道的企圖。而這里我們所看到的,就是由篠山紀信拍攝的《三島由紀夫的家》,從另一個角度展開了三島由紀夫的故事。
篠山紀信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第二本寫真集里的照片——在書房中
畫冊不大,但很厚,近200頁。從三島由紀夫家門開始,全景特寫步步深入,以彩色的畫面細致描述了三島由紀夫家中所有的陳設。三島由紀夫的家竣工于1959年5月,是一座充滿古典氛圍的別墅。篠山紀信在拍攝過程中不斷插入三島由紀夫生前在家中活動的照片,并且將靜態的場景一一參照展示,更添加了人去樓空的孤寂感。畫冊的裝幀安排往往兩兩對應,一幅全景的畫面,馬上加上一幅全景中某個局部細節的特寫,如同電影鏡頭快速的推拉切換,給人以時空跳躍感。最后的畫面,欄干外暮色四合,晚霞猶在,攝影家以其獨特的筆調,通過靜物的陳設,畫上了生命的終止符,卻又似乎暗示著某種可能的重生?
三島由紀夫的手稿
三島由紀夫書房的一角
覺得三島由紀夫的自殺并不是處于政治目的這么簡單,而是他對年老,身體會不斷的丑陋的一種恐懼,在他的心里青春是最美的,從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對美麗肉體的狂熱喜愛。
在把美麗健美的肉體永遠留在人間是他的信念吧。因此這就讓他早就決定了在年輕時就死的想法。至于選擇那種死法,則是他個人的偏執,覺得這樣最為男人,最為武士道。
三島由紀夫在自己家中招待客人并舉辦舞會
三島由紀夫去世后,關于他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三島由紀夫在去世之前曾經去找過精神科專家,他的自殺是精神失常所致,正如日本的心理學教授福島章教授在《三島由紀夫的對抗同一性》一文中所寫道的:“三島由紀夫本人也說,他感覺到了精神的衰弱和疲憊,并因此而感到困惑,預感到不久之后注定要到來的‘魂靈之死’、‘支離破碎的狀態’和‘世界沒落體驗’。倘若確實如此,那么可以認為,三島由紀夫的自殺就像芥川龍之介的自殺那樣,在疾病引發精神上的自我存在崩潰、解體和死滅前,采取行動以防那種悲劇的到來。”
作家莫言還寫過一篇《三島由紀夫猜想》,他說,三島由紀夫是個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但最后那一刀使他成了神。
最后一刀,使三島由紀夫成了謎。
三島由紀夫在自己四十五歲,知名度已經登上世界頂峰,成為“世界一百人”中唯一被選出來的日本人,如果不將三島由紀夫的死冷靜地客觀化的話,是無法正確地認識三島由紀夫文學的。
篠山紀信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第二本寫真集的封面 來源于時光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