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L,有個特別能提供朋友圈曬圖素材的老公。
剛剛過去的520,L又在朋友圈灑了一把狗糧,這回是她老公打的一個520紅包,我留了個言,“手動點贊!啥禮物沒有的飄過……”L回過來:“你老公能下廚做飯,耐心陪孩子,多模范:)”
這一來一去很像客套,不過我知道,L是真心話。她有個很愛她、也很舍得給她買買買的老公,但L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這些。
她和我說,小時候家庭和睦,最幸福就是一家團圓、在餐桌吃飯說說笑笑、周末一起逛公園、聽蟲鳴鳥叫、看植物花草,她覺得愛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干。 可她老公太忙了,經常加班出差,說好的迪士尼游,已經推了好幾次;拉他散個步,他說等會兒要和老外開電話會議;就連睡前好好聊個天,都是奢侈。
難怪,他抽時間彌補,花心思給了許多浪漫,然而她最想要的卻是:一蔬一飯、專注陪伴的慢時光。兩個人心目中愛的模樣,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說回自己。
我確實有個L眼中“愛下廚、會做家務、愿意陪娃”的老公(加我微信的朋友知道,他真的很愛做各種肉……),雖然他也有很多缺點,但我常常被他照顧,已經很感恩。
我覺得自己也不差,比方說,我不會給老公什么壓力,還很喜歡鼓勵贊美他,比如:
一直以來,我覺得我老公對我應該挺滿意,像我滿意他一樣。
但是并不是這樣。 有一次,我找不到一個很重要的證件,很自責很煩躁。向老公求助,他卻來了火氣:“你東西為什么總是不放好地方啊?每次都問我,我哪知道啊?!”
我一生氣,堵了回去,“少廢話!我只問你看到沒,你說‘沒有’就行了,不幫忙找拉倒,別添堵!”
后來找到了,我還不爽著,委屈的和老公說,“如果是你找不到東西,我肯定會安慰你,而不是批評指責,你為什么就不能像我鼓勵你那樣,說些好聽的呢?”
老公沒有讓步:“因為這不是一次兩次了,我覺得我一直在擦屁股照顧你、為你服務,你為什么不能像我期待的那樣,把自己的東西放好、把我的臟衣服及時送進垃圾桶呢?”
我愣住了,“可是,我會經常和你說‘謝謝’啊!我不是看不到你的付出。”
“我覺得做點實在的比動動嘴好。” ……
都是打著“為對方好”的名義,然而我期待共情時,他和我講道理提建議;他想我用行動關心他,我覺得言語鼓勵也是支持啊……
真是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感受到配偶的愛,是婚姻中最基本的需要。可為什么我們都覺得自己愛著對方,另一半卻感受不到呢?
美國著名婚姻溝通專家Gary Chapman博士,一語道破“自嗨”的真相:愛不是用自己以為的方式去愛就可以了,愛是有五種“語言”的: 1、肯定的言詞——發掘并在言辭中肯定對方所做的事情; 2、精心的時刻——付出你的個人時間,“同在一起,專注于此時此刻”,比如一起去散個步,共度周末; 3、接受禮物——能夠表達出“對方正在想我”的禮物; 4、服務的行動——為你的配偶做一點事,任何一件你覺得對Ta而言意義重大的事; 5、身體的接觸——親吻、擁抱、拍背、握手、性生活等。
L喜歡老公抽出時間陪自己,她的愛的語言是“精心的時刻”,可老公給的是禮物,她會想,“為什么你寧愿浪費很多錢,也不愿意付出一點時間?”
我老公最喜歡“服務的行動”,但我給的是“肯定的言詞”,也如隔靴搔癢、吃了半天甜點還在餓肚子。 這世上不知道還有多少“不完美”的婚姻,不是不夠愛,而是敗給不夠了解,不知道該怎樣,用讓對方舒服和需要的方式去愛。
那該如何知道,自己和對方的“愛語”呢?Chapman博士給出了幾條線索:
1) 婚姻中,另一半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讓自己最傷心?跟這件事相反的,可能就是你的愛的語言; 2) 你最常請求另一半的是什么?你最常請求的,可能就是你的愛的語言。 3) 你通常以什么方式向另一半表達愛?你最經常表達愛的方法,可能就是你的愛的語言。
我認真想了想,老公批評我的時候,我最傷心,我想要鼓勵(肯定的言語); 我最常希望他能讀懂我的心(肯定的言語)、多抱抱我(身體的接觸)、一起看個書吧(精心的時刻)、或是為我做些小事(服務的行動); 我最經常用言語鼓勵他(肯定的言語)。
如此看來,我的“愛的語言”不只一個,Chapman博士說,一個人“愛的語言”越多越幸運、越容易感覺幸福。而這些愛的語言,來自哪呢? ——原生家庭。
過去經歷的模式,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婚姻里的摩擦,其實不只是婚姻本身的問題:我們曾經感受過、或渴望過怎樣被愛,就是我們期待伴侶對待自己的模式。
一道簡單的測試:回想小時候,哪個場景,你感覺到父母最愛自己?如果沒有,你希望當時的父母,如何愛自己呢?
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么長大后,我很享受老公為我做的一件件小事、他給我的擁抱、一起陪娃的快樂時光,以及,我更渴望得到——肯定的言詞,不是泛而虛的“真好”、“真棒”,而是一種激發內在能量的“看見”和“鼓勵”,它是深深的懂得與慈悲。
這也是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源動力:我們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正在屬于Ta的原生家庭里,創造著“愛的語言”。
Ta便擁有了更多感受愛的方式,以及,懂得如何給予別人恰當的愛。 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那句話:愛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能力。 (END) 小互動:想和大家聊聊天,你的“愛語”是什么,和伴侶、孩子互動時,會用哪(幾)種語言呢?文末留言區見! 作者介紹 ![]() 吉吉 美國注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生涯規劃師,斜杠媽媽。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創始人。相信育兒就是育己,愿與娃一起慢成長。微博/個人公眾號: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