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宗李誦的皇后—王氏

王氏(753—816),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父親王子顏,封金紫光祿大夫,任檢校衛尉。王氏聰慧善良,而且天生麗質,幼年被選入宮,封為才人。代宗見她年幼可愛,便將她賞給了自己的長孫宣城郡王李誦。當時的王氏十三歲。
大歷十三年(779),王氏生子李純,后為唐憲宗。 大歷十四年,李誦晉封為宣王。王氏被立為宣王王孺人。同年五月,德宗李適即位,立李誦為太子,王氏被封為“良娣”。在宮中,王氏從不搞那種爭寵斗艷之事。她所生的兩個女兒:漢陽公主和恭靖公主。因多年受生母王氏的教育,十分的勤儉制家。
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順宗即位,改年號為“永貞”。繼位后不久,順宗突然中風,癱瘓在床。病臥在床的他還是起用了王叔文、王亞、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改革弊政,以防宦官專權的禍害,史稱'永貞革新’。次年八月,由于“永貞革新”失敗,順宗被迫傳位于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王良娣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806)正月,順宗病逝。唐憲宗迫于宦官壓力將王氏遷出后宮,將太上皇后王氏的封號改為皇太后。至此,朝政大權完全落入權閹集團手中,憲宗李純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送到長安城東南興慶宮居住?;侍笸跏弦驗殚L期獨居興慶宮,不得與兒子李純相見,憂郁成疾。
元和十一年(816)病逝。臨終前,她留言給憲宗:“世上萬物之理,最終都有一個了結級限,我已受盡了人間風霜冷溫的苦楚,我的身體日漸衰病,如果死后能和先皇埋葬在一起,侍奉先皇,我的意愿也就實現了。”不久,五十四歲的王氏病逝于興慶宮咸寧殿。根據王氏生前遺愿,尊稱其為“順宗莊憲皇后”,與唐順宗葬于豐陵。
唐憲宗李純的皇后——鄭氏

鄭氏,為唐宣宗生母。她出身于潤州丹楊縣,在元和初年李锜謀反時,有善面相之人對李锜說,鄭氏將來必當生下天子,李锜大喜,而將鄭氏納為侍妾。后來李锜被殺,鄭氏以叛臣眷屬的身分被沒入宮庭,充為唐憲宗寵冠六宮的郭貴妃的宮女。鄭氏后來受憲宗臨幸,生下憲宗第13子-李忱,后李忱被封為光王,鄭氏亦成為光王太妃。唐憲宗駕崩后,由鄭氏當年侍奉的郭貴妃所生的遂王李恒登基,是為唐穆宗,往后又歷經敬宗、文宗、武宗等三帝,自憲宗駕崩的元和十五年(820年)算起,一直到會昌六年(846年)為止,在這26年間鄭氏一直都只是個沒沒無聞光王太妃,但唐武宗駕崩后,由于無子嗣,因此由武宗之叔的光王即位,是為唐宣宗,光王太妃鄭氏也因此一躍成為皇太后。據舊唐書記載,在會昌六年,鄭氏之弟鄭光曾夢見一輛車載著日月,光耀天下,被認為是吉兆。不久,宣宗登基,鄭氏成為太后,鄭光也獲得升遷,任官檢校戶部尚書、諸衛將軍、平盧節度使等等。宣宗對于生母鄭太后孝養至誠,此時宮中除鄭太后以外,還有兩位太后;一是文宗生母積慶太后蕭氏;另一位是當年鄭太后曾經服侍過的郭貴妃,郭氏在其子穆宗登基后成為太后,孫敬宗登基后又成為太皇太后。郭氏自被穆宗尊為太后起,一直以來都是唐朝皇室的母儀代表,不論郭氏與每位皇帝之間親疏與否,郭氏一直都受到每位皇帝的尊敬與孝養,即使敬宗、文宗各自尊生母為太后,對于郭氏的仍孝養依然。但在宣宗登基后,因鄭太后曾為郭太皇太后當年的侍女,因此兩人之間素有舊怨,連帶使宣宗對郭太皇太后有所疏遠,這使郭太皇太后大為不滿,甚至曾欲跳樓自盡,雖后來郭太后被左右攔阻并未墜樓,但郭太后當晚即去世。 郭太后去世后,宣宗因為鄭太后之故,不愿讓郭太后升祔憲宗太廟,即使曾有禮官力爭,宣宗仍不讓郭太后祔廟。宣宗在位13年后因服食丹藥中毒而駕崩,其子李漼登基,是為唐懿宗,而鄭太后也以懿宗祖母身份成為太皇太后,這也是唐朝第二與最后一位太皇太后。對于鄭太皇太后的薨辰,新唐書與舊唐書出現分歧:新唐書記載,在咸通三年(862年)懿宗曾在三殿侍宴鄭太后,3年后鄭太后逝世;至于舊唐書則是記載鄭太皇太后于大中末年逝世。不論如何,鄭氏在當時算來是相當長壽。鄭氏死后葬于唐憲宗的景陵旁園,謚號孝明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