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三七、水蛭、益母草配伍,功能益氣活血利水。黃芪補氣以促進血行,推動、固攝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既增強三七、水蛭、益母草的活血祛瘀功效,又補氣助水蛭、益母草的利尿功能,使邪有去路;三七、水蛭活血祛瘀,既消除已形成之瘀血,又可防止新瘀血之形成,且三七“ 得補而無沸騰之患,補藥得此而有安靜之休也” (《本草新編》)。水蛭“ 咸入血分,于氣分絲毫無損”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故不損傷黃芪的補氣功能;益母草活血利水,既可利尿消腫,助黃芪與水蛭“ 利水道” 的作用,使邪外出,又可助三七、水蛭之活血化瘀之功。補氣可促進活血、利水,活血可增強利水,利水可防氣之壅滯而益于活血。黃芪、三七、水蛭、益母草相伍,既能補氣活血消除腦絡瘀血,改善腦血液循環(huán),使經絡疏通,氣血周流,腦髓得以榮養(yǎng),并可截斷水濁化生之源;又可活血利水、補氣利水以通利三焦,調達氣血,使既成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瘀血水濁的消散。四者配伍,補活相合,補中有活,活中寓補,補而不滯,活而不散;補利并舉,升中有降,降中寓升,升而不峻,利而不猛,補、活、利三者相兼,相得益彰,從而使腦絡暢通,腦髓得養(yǎng),腦竅清靈,則腦有所主,神明得復,肢節(jié)復用,充分體現(xiàn)了益氣活血利水治法這一精神。 瘀水互結,阻絡壅竅是缺血性中風急性期腦水腫的關鍵病機 祖國醫(yī)學認為津血同源、血水相關。如《靈樞· 邪客》日:“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 清· 唐容川在《血證論》中亦云:“ 血得氣之變蒸,亦化而為水” 、“ 水為血之倡,氣行則水行,水行則血行。” 張景岳亦云:“ 血流灌溉一身,無所不及,津液得以通行。” 此時水指津液,氣是津血互化和運行的媒介。血與水在生理上有相聚周流,互為依存之密切關系。生理上的聯(lián)系,必導致病理上的密切相關,故前人曾謂:“ 病血者,未嘗不病水,病水者,亦未嘗不病血也。” 血之病理狀態(tài)有瘀斑,水之病理狀態(tài)有痰飲、水濁。在一定條件下瘀可停水,水能滯血。《靈樞· 刺節(jié)真邪》云:“ 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 《素問· 調經論》亦云:“ 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 。張仲景則明確指出“ 血不利則為水。” 《血證論》也指出:“ 須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 。這些論述均說明了病理情況下,血液瘀阻,津液輸布障礙,水道不通則引起水停,瘀血可化為痰水;同時水濕停滯,血脈不暢,亦可引起血瘀,瘀水常互結而并存。 由于中風的病變在腦,有人認為瘀血阻竅阻絡是卒中的主要矛盾,虛、火、風、痰、氣、血六端皆可形成腦絡瘀血這一基本病理轉歸。瘀血在缺血性中風病理過程中,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之因。腦為元神之府,為氣血精華匯聚之所,以清靈通利為貴,一旦中風后腦絡瘀血,不僅直接損傷神明,使腦失去正常的主司和調節(jié)功能,而且致營津不行,凝結成痰,外滲為飲,瘀血、痰飲、水濁壅塞絡道,漸成瘀水互結顱內的病理變化。瘀血和水濁不僅為病理產物,且又皆為致病因素,二者常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現(xiàn)代醫(yī)家任繼學教授明確指出:中風病發(fā)病以“ 腦髓經絡血脈中傷” 為本,“ 輕者經絡受損,損則經脈不利,絡脈絀急,血液壅滯,轉化為瘀,淤塞血脈,營津不行,外滲為痰為飲,腦髓血液減少,或元血,清氣不得入,神機失用而成淤塞經絡之候?……,絡脈膨脹,脹極則絡破血溢,血中津水外滲為痰為飲,浸傷腦髓,腦乏清陽之氣,神機欲息形成絡破血溢危證。” 而何廉臣先生則指出“ 據解剖所見,凡以是病死者,其腦中必有死血和積水。” 祖國醫(yī)學雖無“ 腦水腫” 這一名稱,但對其在中風病急性期中的臨床表現(xiàn)多有論述,如中臟腑者可見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中經絡者不經昏仆而僅以口眼喁斜、半身不遂為主要表現(xiàn),或伴有目睛脹突、胸臂腫脹、吐清水痰涎、苔膩、脈緩等癥;或兼有耳鳴耳聾、頭痛頭脹等癥狀,這些臨床征象的出現(xiàn),多由于中風病人瘀血阻于腦,腦絡受損,瘀血水濁瘀結顱內而成。直接擾亂神明則神志不清;瘀阻顱內,瘀血化生痰水,水瘀互結,腦之筋脈被阻,腦竅不通,腦神失司,動覺失司,故有半身不遂、麻木無力、口眼喁斜等;水瘀互阻,腦竅失養(yǎng)失用,則舌強言蹇、失語、耳鳴耳聾、目睛脹突、視物不清等神聽言語障礙;水瘀結于顱內,不通則痛,故有頭痛、重、脹、鳴等感覺。說明瘀水互結,痹阻脈絡,壅塞腦竅為中風病腦水腫病機之關鍵。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中風病急性期發(fā)病兩周內。均會出現(xiàn)或輕或重的腦水腫,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病理過程,其產生機理有:腦細胞受缺血缺氧影響,細胞泵功能被破壞,水鈉在細胞內潴留( 細胞毒性腦水腫)腦組織經不完全性缺血若干時間后,血液再灌注產生的大量自由基對腦細胞的損害而致腦水腫( 缺血性腦水腫) ;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滲透性增加,血漿漏出( 血管源性腦水腫);由出血或梗塞而致腦室系統(tǒng)阻塞,腦脊液循環(huán)受阻,液體在腦室或腦組織間潴留(間質性腦水腫)。在缺血性中風急性期,腦水腫可使腦組織缺血缺氧惡化,而局部腦血流的減少又可促使腦水腫的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出現(xiàn)顱內壓升高、微循環(huán)受阻、腦細胞失活、梗塞面積擴大、意識喪失等癥狀。缺血性中風和腦水腫與中醫(yī)的“ 瘀血” “ 停水” 密切相關,也說明瘀水互結,阻絡壅竅是中風急性期腦水腫的關鍵病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