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有一條600米的小馬路,路邊是高拔的梧桐,馬路不寬,除了來往的車輛,行人卻并不多,而就是這樣一條不起眼的馬路,在上世紀20年代,陸陸續續搬進了一些神秘的人物,都逐漸成為了上海灘的傳奇。 踩著晨光透過法國梧桐下的光芒漫步在富民路上,時間此刻會顯得格外寬容,除了許多漂亮的老式建筑,無意間打擾的居民區里都會讓你大有所獲。 曾經,富民路叫“古拔路”。源于中法戰爭中的法國海軍上將孤拔。富民路、長樂路口的花園內,有一座田漢先生的銅像,而要了解富民路曾經的樣貌,大概可以從田漢先生的一篇《月光》中讀到一些文字:那時的古拔路,一邊是養洋房子,一邊卻是一條小巷,小巷的那邊是幾畦菜園,一座有欄桿的小橋,橋頭幾株垂楊低低地拂著橋欄,橋下水雖不流,卻有濃綠的浮萍,偶然伸出一兩朵鮮艷的水仙花。靠著菜園那邊,還有一帶蘆葦,參差有致。
如此低調的富民路 ![]()
![]()
![]()
![]()
![]()
![]()
![]() ![]() ![]()
![]()
![]() 富民路210弄的14號,是“銀行大亨”葉景葵先生的舊居,其珍藏了不少珍貴稿本、批校本、古今刻本和抄本,并且都捐給了自己和張元濟、陳叔通等人一起創辦的“合眾圖書館”。【現已并入上海圖書館】 葉景葵先生的舊居現已成為合住民居,據在門外遇到的快80歲的大伯介紹,葉景葵先生一家是在1954年搬入的,葉家少爺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所有事務都是他老婆一手操辦。。。這一條210弄本屬上海明星電影廠,就是一代著名影星阮玲玉所屬的明星電影公司。 ![]() 富民路197弄的“古柏小區”里面,其實就靠近西正門,這一撞重新修葺好的、呈現出上世紀三十年代老會所面貌的建筑,便是“福民會館”。五層樓高的福民會館,是我國最早留學美國、學習建筑工程學的著名建筑師莊俊的作品之一。 ![]() 富民新村與裕華新村是富民路上兩處當年的新式里弄,保存至今。裕華新村的設計相當“闊氣”。新村的建筑密度較低,弄道設計較寬暢。面臨富民路的主弄道寬達7米。此外,住宅之間有較寬綽的綠化庭院,建筑間的日照和通風良好。據說,這里曾經是李鴻章孫兒的住所,至今仍住著李家的后人。 ![]()
![]() 富民路182弄的裕華新村,不僅被列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在小區的活動中心內更是貼著一墻的名人足跡,其中有京劇“麟派”的創始人周信芳先生、著名雕刻家書法家高世熊先生、代表作品《松花江上》 《滿江紅》等的著名抒情戲劇性男高音歌唱家施鴻鄂先生等等。裕華新村的門衛大哥很熱心的告訴我,只要去跟居委會打招呼,就能開門讓我進去,想想就要過年人家也很忙,再想想自己也不是很想進,就婉謝了門衛。 ![]() 花兒開到茶糜 ![]() 富民路259號,老上海口中杜月笙的“藏嬌”之處。一名青樓里的風塵女子,據說氣度不凡,叫胡慧琪,在1951年去了香港。 ![]() 一家有歷史的酒店, 讓我誤認的時尚店呢 ![]()
![]()
![]() 沿路往南一路,一會兒就到了富民路的盡頭,右拐就是我想非常要去的長樂路這一段。拐彎處,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便是合眾書店了。 ![]() 1995年,上海戲劇家協會在富民路、長樂路口的三角花園內,建起了一座田漢的銅像。 ![]()
![]()
![]()
![]()
![]()
![]() 在合眾書店的西隔壁就是顧廷龍紀念館,現在同時也是上海合眾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
![]() 上海優秀歷史建筑 ![]() 如此低調的門口,便是著名“麟派”京劇大師周信芳的故居,可惜大門緊閉,因為我們都要過年。 ![]() 到飯點了,哇!是“愛馬仕”吸引了我。 ![]()
![]()
![]()
![]()
![]() 上菜了!這么一點,基本上以素為主的,還以為送錯了!這是他們店家的主推火腿海鴨蛋, 而這個看似荷包蛋的便是了,除這個“荷包蛋”好吃特別些,其余都是家常味。心里叫著“坑死了”,80元,什么性價比嘛! 快到常熟路了,燦爛爛的陽光真不忍離開。故意選在大冬的時候來看看這些老建筑,或許可以看得更多一些,更清楚一些,上海有太多的名人故居,有太多讓人難忘,追憶的故事。 春天,我還會來嗎? ![]()
![]() 上海優秀歷史建筑 長樂路800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