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圈被一個綜藝節目刷屏了,《向往的生活》。 《向往的生活》只是簡簡單單的鄉村生活,家長里短、田間地頭,卷起褲頭下地,挽起袖子上灶,沒有太多的搞笑幽默或者熱血激情。 但就是這樣的一檔節目,在朋友圈里享受贊譽,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兩個情商高的主持人——黃磊和何炅。 他們在里面娓娓道來的每一句人生感悟,都成為了朋友圈瘋轉的金句: “什么叫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你在他面前不用假裝自己很厲害。在最愛的人和最熟的人的面前,人常常展示他的虛弱,缺點。所以當一個人在你面前肆無忌憚的展現他的缺點的時候,是因為他愛你,他信任你。” “經歷好的不好的事情,它們都是平衡的。經歷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可能會額外的收到朋友的關心,或者你發現了有些人的嘴臉,這都是經歷好的事情的時候一定看不到的。” 句句沁人心脾,讓人如沐清風,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圖片 |網絡 02 在這個推崇情商的時代,到底怎樣才算是情商高? 仁者見智,我的理解是:懂得給和懂得要。 “懂得給”是一種利他性,據統計,當對方感覺到你說的話是站在他的角度說出來的,會更加容易無防御的聆聽,即使你的觀點和他不一致,他也愿意聽完并且試著去理解,而不是一開始就劍拔弩張。 大多數的爭吵,幾乎是說話的方式不對,容易激起雙方情緒的對抗,這時候,沒人去分析對與錯,只想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強勢。 真正想要別人聽進自己說的話,首先要做到的是無壓力的溝通,在充分肯定對方的前提下,和對方表達自己的需求。 小燕,我的一位來訪者,她發現男友出軌了,兩人坐下來溝通,她問“你實話告訴我,在和我在一起時,你有沒有跟其他女生交往?” 男生小聲回答“也不算交往,只是和你在一起時,有和其他女生曖昧” 我曾問過我身邊很多女性朋友,如果是你,接下來你會如何跟這個男生對話?她們的回答有以下幾種: 哦,那我們分手吧。(防御性語言,你做錯了,所以我要懲罰你) 你不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對嗎?為什么要出軌?(反問,疑問,指責也是施壓的一種方式) 沉默,或者默默地流淚(目的其實也是想給對方施壓,讓對方意識到你傷害了我) 這幾乎是女生在遇到傷害時常用的幾種說話方式,都是給對方造成壓力。 誠然這個男生不忠,是他做錯了,但是這個時候來指責他,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緒,對于后續的發展沒有任何的幫助。 你要知道,人只會想做兩件事,一件是愉快的事,一件是正確的事。 就算殺人犯,他也會本能把他的行為合理化,當你指控他時,他會下意識處于防御,會反駁你。 除非你是公安執法,否則真的不建議大家用很強勢的方式去和別人爭辯,傷人一千,自傷八百。 小燕當時的回答是:至少證明你很誠實,沒有想過欺騙我,既然現在已經這樣了,我們就分手,可以嗎? 男生聽了之后眼淚就流下來了,既愧疚又后悔。 如果女生指責他,以他們當時惡化的關系,男生肯定也會把罪責歸咎于她,就是你的不溫柔,不懂我,不夠善解人意,讓我覺得很壓抑,我才會出軌。 最后的導向會變成兩個人互相惡語相向,徹底撕破臉,然后自此不相往來。 曾經相愛過的兩個人,如果愛請深愛,不愛了,轉身離開就好,不要再給對方造成傷害,勢要給這段關系抹上黑點。 這個姑娘采用的是利他性的溝通: 1站在對方的角度——至少證明你很誠實。 2.充分的肯定對方——沒有想過欺騙我。 3.提出請求而非要求——我們分手,可以嗎? 男生聽完之后,沒有任何的防御,這話直擊他內心最真實的情緒——愧疚:明明我這么渣,她卻沒有指責和給我壓力。 后來男生來挽回小燕,但小燕并沒有答應,她有精神潔癖,沒法容忍這樣的行為。 這段感情最終以“和平分手”為結局。男生對小燕充滿愧疚與感激,每次一提到小燕,他都是好言好語。 任何溝通都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和肯定對方的基礎上,這是別人愿意聽你說話的前提。 即使他的觀點與你有異,先說一句“謝謝你這么真誠的說出你的看法”,去肯定對方。 你接下去的話讓別人聽了,心里面會感到舒服,更容易接受,而不是在你還沒說完之前,別人就在肚子里謀劃如何反駁你。 圖片 |網絡 03 那么,什么是懂得要?“懂得要”是溝通方式不會過度暴露自己的需求感給對方壓力,而是讓對方愿意接納。 怎樣提出需求,容易讓別人接受? 1、客觀描述事實,表達自己感受。 周末,你和男友約會,他又遲到,用表達感受來代替指責“這個月你第三次遲到了,我每次在這里等你時,心里很不開心,覺得很委屈” 相信此刻心里愧疚的他,會給予你不會再遲到的承諾甚至會利用其他方式補償你,而不是找借口。 2、心情不好的時候直接告訴對方,別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最親近的人,也別讓對方猜來猜去,覺得你心情不好是他造成的。 3、當對方令你感受不好的時候,告訴對方你的感受而不是你的評價,比如用“聽到你這樣說我很傷心”來代替“你這個傻x”。 4、告訴對方你的需求而不是解決方案。 示例:去醫院扎針時,對護士說:“麻煩你輕一點”和“不好意思,我有點怕疼”,得到的待遇會不有所不同。 5、說出你喜歡的而不是不喜歡的。 就像“我不喜歡你的說話方式,感覺很過分”和“我喜歡你平時的態度,今天這樣讓我害怕”,我想你更能接受后一種。 畢竟前面的句子代表你否定了我整個溝通方式,而后者只是否定了我這一次失去情緒的溝通方式。 6、用請求代替命令。 就像“可以幫我一個忙嗎?”和“幫我把那份文件拿給我”,相比陳述句,祈使句讓人感覺受尊重,更愿意被別人接納。 生活中,有時候我們討厭一個人,不是因為他的行為有多么的可惡,只是他說的話,讓你有種和他三觀不合的感覺,你沒辦法接受他的表達主要是因為他說話的方式不對,你心里面的感受沒有被他照顧到,讓你不舒服。 那些說話比較直的人,并不是爽快,而是因為懶惰,不想經過腦子思考。 所以,不想做一個被別人貼上“情商低”標簽的人,說話之前,一定要先過腦子,再從嘴巴里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