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的目標人群不僅僅是周末愿意自駕出行的年輕人,更重要的是渴望回歸自然、隨時都有時間的老年人。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認為:給休閑農業加入養老元素,將是未來休閑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張子雨:農業的業態現在越來越豐富,像休閑農業這樣第三產業的經營模式已經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充分發展。隨著老齡化的逐步發展,如何給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就成了很多農民朋友考慮的新課題。 養老和休閑農業,到底能不能嫁接在一起呢?當然是可以的。眼下,養老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而要讓老年人安享晚年,首先得具備幾個條件,比方說,環境好、生活節奏慢,還要讓老年人有適當的活動空間。鄉村的環境是非常適宜養老的,所以現在大家也會看到,有不少高端養老設施都選擇了遠離城市的鄉村地區。 另一個層面而言,養老產業和休閑農業也有天生的共通性。我國城市化進程,時間還不長,這意味著,很多老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曾經在鄉村生活過,或者是干過農活,對于鄉村,對于土地,都有特殊的感情。對于老人來說,再次回到鄉村,體驗鄉村生活,就像是故地重游,這也是養老產業和休閑農業在情感上的聯系紐帶。 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養老產業和休閑農業如何嫁接呢?我覺得可以從這么幾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要想有機結合,就要先從規劃上入手。在建設相關項目的時候,就需要結合各方的需求。比如,在地產項目當中,可以在老人的住所旁邊預留出農業用地,讓老人們出門就能找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就能夠更好地幫他們找到鄉村生活的感覺。 接下來,既然是回歸鄉村,自然也少不了要種地。很多老年人原來是干過農活的,這些事情肯定難不倒他們,所以對一些有興趣種地,而且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老人,可以考慮由他們來主導這些田里的活,另外可以配備工作人員來幫助老人做一些重復性的,對體力要求比較高的活。 同時,在預留的土地上,養老機構也可以預先規劃,如何利用現成的土地給老年人提供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不用考慮運輸問題,絕對新鮮,不但能夠保證老人的健康生活,而且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做法。 在物質層面進行結合之外,養老產業和休閑農業在精神文化生活層面也可以進行大膽對接。比方說,鄉村依然有大量的傳統文化積淀,而有很多老年人也對傳統文化、對當地的鄉村風俗有濃厚的興趣,在讓老人享受田園生活的同時,也可以尋找一種復原傳統文化的方式,把養老地產辦成文化園,這樣一來,老人們生活在鄉村文化當中,自己也成了鄉村文化的傳承者。 總之,養老產業和休閑農業有很多共同之處,如果我們仔細尋找各個層面的契合點,就可以找到更加巧妙的結合方式。 正所謂: 鄉村養老人人愛,產業嫁接發展快。設施規劃要先行,傳統文化放光彩。(文章來源《央廣網》)【整理編輯:時英平】 |
|
來自: 快樂英平 > 《農村養老與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