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患者,他們清晨5-6點左右出現腰痛,疼痛難忍,無法繼續入睡,起床后稍活動即可緩解,每天如此。 以前治療這類疾病的時候,通常按照“通則不痛”的指導思想,采用“補腎強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辦法,有的有效,有的沒效,有效的患者,過不幾天又復發了,這個問題如何來解決呢? 一次的感悟,讓我徹底想通了這個疾病的病機以及治療思路。 那年冬天的一個早上,洗完臉后,我習慣性地將毛巾掛在陽臺上。晚上再用時,發現毛巾上半部分已經干了,下半部分仍然是濕的,而且下端居然還結了冰!我拿著毛巾沉思了很久! 當時妻子說:“還不快點洗臉,在想啥?” 是的!看著這一半干一半濕的毛巾,我當時的確想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些病的病機,同時也想通了治療方案…… 毛巾濕透后掛起來,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濕,加上天氣冷的原因,時間長點,下半部分就會慢慢結冰了…… 這不正是我們中醫里面的“濕性趨下”? 作為一名中醫,“濕性趨下”這句話,我們記得熟,臨證時常常容易忘記! 常有病人說:“醫生啊!我每天上樓時兩腿好像灌了鉛,沉重無比,這是咋回事啊?” 聽到這樣的主訴,西醫大夫往往會考慮是不是存在電解質平衡紊亂?會不會是腦血管意外?有沒有神經病變?常常開出一大堆檢查來,而結果多半沒有什么問題。 剛上臨床的中醫大夫,往往會一頭霧水,一片茫然,認為是什么疑難雜癥,不知道從哪里辨證入手。 其實,只要想到“濕性趨下”,這種癥狀就不難理解了。 人體就像這毛巾一樣,白天站立時間多,按濕性趨下的特點,水濕自然下移于腿部,所以下肢的濕邪就會偏重。“濕性重濁”,當人體內濕邪稍重,就會感覺雙腿很累,濕邪嚴重時自然感覺 “兩腿好像灌了鉛,沉重無比”…… 我們再進一步思考:為什么毛巾只有在冬天才會出現下端結冰的情況呢? 當外界氣溫較高時,水濕也會下移,但因為溫度高,水分會很快蒸發,毛巾會干燥,不會出現前面的情況。 同樣的道理,在人體如果腎火旺,不虧虛,或虧虛不嚴重,則下半身濕邪會被腎陽蒸騰,化為氣而上升,在人體進行循環;如果腎陽虛衰時,就好比冬天掛濕毛巾一樣,濕邪不能及時被蒸騰化氣,盤踞下焦,患者就會感到雙腿沉重! 回到最初的案例,患者為什么后半夜慢慢開始出現腰痛、背痛,有時甚至會痛醒,起床后活動活動,疼痛就好了呢? 其實仍然可以用“濕性趨下”來解釋,夜晚臥床休息,處于人體最下端的,應該是與床面接觸的部位。濕邪由雙下肢向接觸床面的部位轉移,自然會是與床接觸的部位不舒服啊! 看到“濕毛巾”,想到“濕性趨下”,想到“正氣不足”,想到“脾腎陽虛”…… 想通了這些再來治療這類疾病,就很輕松了! “濕性趨下”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患者,范某,女40歲,酒店配菜員。 自覺雙下肢沉重1周 患者1周來無明顯誘因出現下肢沉重感,以上午病情輕,下午較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樓梯時雙腿如同灌了鉛,沉重異常,休息一晚后病情減輕,不伴雙下肢水腫。就診時病舌根白厚,右尺沉遲,左尺部沉滑。 我就把濕毛巾的感悟講給患者聽,并按照病機,開出藥方: 烏附片20克(先煎1小時)炒白術20克茯苓30克 干姜20克 黑豆30克甘草10克 三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患者服用兩天后,雙腿的沉重明顯消失,隨后我讓病人再繼續服用三天,鞏固療效,平時間斷性服用桂附地黃丸,半年來,患者繼續從事以前工作,未再發病。 再來看看下一個案例: 網上有個病號找到我,將腰痛的資料發給我看,希望我能幫助解決多年的痛苦。其實病情和前面的案例一樣,就是早上腰會痛醒,起床后活動活動就好了,每天如此,幾年來不得不每天早上4、5點起床,最近發現疼痛時間提前了,在當地多家醫院治療無效,不得已進行網絡求診。 看完病人上千字的求助信,我實在不忍心讓其繼續痛苦下去,由于網絡會診收集資料不全,只好推薦最安全的辦法,于是我開如下處方: 壯腰健腎丸一瓶 黑豆半斤 要求患者每晚用黑豆50克煎水后送服20粒壯腰健腎丸,每天只用藥一次。 第二天患者急切的給我留言,昨晚服藥后,早上腰不痛了,一覺睡到早上7點,感覺太棒了!我建議他繼續服用五天。 五天后留言告之,清晨腰痛好了,這幾天沒有再出現過了。 患者感慨道:患了幾年的病,花費了幾千上萬元錢沒解決的問題,沒想到就這么幾塊錢給解決了…… 看似很神奇的效果,其實主要是了解了疾病的病機所在——濕性趨下,從這個角度入手,這類疾病都是很容易解決的。 學會感悟生活,感悟醫學理論,你會發現學習中醫是一件非常快樂的工作! |
|
來自: 負鵬載舟 > 《腰痛(風勞骨傷)》